分享

三苗的流变:从江汉的三苗到洮河流域的犬戎,再到陇东的猃狁

 万物史话 2023-08-25 发布于北京

舜迁三苗于三危,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然而三危在哪?迁去后三苗人有着怎样的族群流变,则很少有人能说得清了。
文/万物君

1

三苗被迁于三危的文献记载有很多:
《尚书·虞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尚书·夏书·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史记·夏本纪》:“三危既度,三苗大序。”
《孟子·万章章句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庄子·外篇·在宥》:“尧于是放驩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
《史记·五帝本纪》:“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可见,迁三苗于三危,并非子虚乌有。

2

那么,三苗何族?三危何地?
《左传·昭公九年》:“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
帝舜流放四凶于四裔,其中,迁三苗于三危。根据《左传·昭公九年》的记载,可知三苗即“允姓之奸”,为梼杌后裔,而三危即瓜州。
关于三危和三苗所在地,文献记载如下:
《尚书·夏书·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太平御览》引《河图括地象》云:“三危山在鸟鼠山之西南,与汶山相接。”
黑水在若尔盖一带,为黄河支流。黑水之北、鸟鼠山之西南,为洮河流域。所以,三危位于洮河流域。一些学者称三危或瓜州在敦煌,是错误的。

三危在鸟鼠山之西、黑水和岷江之北

3

三苗为“允姓之奸”,当其迁到三危,就成了“允姓之戎”。
而三危当地的土著,为姜姓之戎。
《后汉书·列传·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这句话是对的,但称其为“姜姓之别”则是错误的。西羌既然出自三苗,则其自然是允姓。
族群之名称,历来是动态的,尧舜之时的三苗,后来被称作什么?
被称作畎夷。
《后汉书·列传·南蛮西南夷列传》: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
“高辛氏”即帝舜,“犬戎之寇”即三苗,即畎夷。槃瓠为畎夷之一支,是一条五花狗。
畎夷在夏朝时为夏人征伐的对象:
《古本竹书纪年》:“元年相征淮、畎。”这里的畎夷,自然是淮河附近的部族。

4

当三苗被迁徙到三危后,也被称作畎夷。
三危当地土著为姜戎,当畎夷与姜戎融合后,被称为犬戎。此一融合以允姓之戎为主。
定居三危的允姓畎夷(或犬戎),自然不会一直待在那。毕竟,洮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不是那么好。
《后汉书·列传·西羌传》:“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迁戎于太原。”

周穆王时,犬戎被穆王西迁到太原。“太原”在陇东的平凉、庆阳一带。
《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山小而高即玁,太原之地山小而高,故迁徙到那里的犬戎被称为玁狁,即玁地之允。
《多友鼎铭》:“猃狁旁兴,广伐京师。”
西周中晚期,猃狁族兴,多次侵略宗周镐京。可见,周穆王的迁徙政策是错误的。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杜注:“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西北,二国诱而徙之伊川。”
陆浑在秦晋西北,而陇东之太原在秦晋西北,所以陆浑即太原。太原之戎,即猃狁,后来被迁到伊川。现在的伊川南边有陆浑水库,乃地随人走。
综上,允姓之戎原来居住黄河下游,为颛顼后裔梼杌的族群,后来向西南迁徙到江汉、大别山一带(被称作三苗);舜时,被迁徙到三危(被称作犬戎);周穆王时,被迁徙到陇东之太原(被称之为猃狁);平王时,被秦晋之军迁徙到伊川(被称作陆浑戎)。

5

那么,允姓之戎与哪支考古文化对应?
其实,寺洼文化正可与之对应。
寺洼文化分为三个类型:
洮河流域的寺洼山类型、西汉水和渭河上游的栏桥-徐家碾类型和泾河上游的九站沟类型。

目前学界将寺洼文化大致分为三期:
寺洼文化三大类型在第一期均有发现,其中寺洼山类型最早,随后出现了栏桥—徐家碾类型,九站类型最晚出现。
栏桥—徐家碾类型和九站类型在第二期继续发展,而寺洼山类型则基本消失。
到了第三期,则主要留存了九站类型,栏桥—徐家碾类型渐趋消失。
寺洼文化最初分布在洮河流域,后来向渭河流域和西汉水发展,再后来向泾河流域发展,允姓之戎同样如此,因此二者有着对应关系。

6

关于洮河流域的寺洼文化,夏鼐曾指出,它“是从外界侵入洮河流域的外来文化。”寺洼文化虽然有着浓厚的羌文化色彩,但在文化面貌上,与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刘家文化等羌戎文化不同。
区别如下:
甘青地区的马家窑、齐家、卡约、辛店和刘家文化的陶器没有陶鼎,而寺洼文化有,其特征是器形小、敛口、三实足、素面,与长江中下游的陶鼎特征一致。
寺洼文化用陶末作羼和料,这在中原和西北地区找不到源头,而在长江中游,特别是三苗文化区才能找到源头。
刘家、卡约文化的墓葬通常为偏洞式,而寺洼文化的墓葬为竖穴土坑式,葬式以直肢葬为主,屈肢葬次之。
这些区别,意味着寺洼文化的部分人群来自江汉一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