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结核伴脊柱后凸畸形的入路选择

 martinbigbird 2023-08-25 发布于广东

一、概述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结核病变合并的椎体塌陷极易引起脊柱后凸畸形,严重时可造成神经损害。经单纯后入路途径行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方法是一种创伤小、疗效佳的方法。该术式入路简单,既能避免前入路手术对胸腔及腹腔脏器的干扰,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二、技术要点


① 适应证

1.胸、腰椎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者。

2.椎管内脓肿或死骨致椎管狭窄、脊髓压迫者。

3.病灶骨破坏、椎旁脓肿以一侧为主,另一侧病变较轻者。

4.椎体及椎间盘破坏引起脊柱不稳者。

5.后方附件结核及脓肿形成者。

② 禁忌证

1.颈椎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者。

2.治愈型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者。

3.患者有严重骨质疏松或多器官功能障碍,难以耐受手术者。

③ 手术方法

1.术前准备术前行脊柱X线片、CT及MRI检查,了解病变类型、范围及破坏程度;完善胸部X线片、心电图、心肺功能等检查,排除心肺手术禁忌疾病,行呼吸功能锻炼;完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排查并纠正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监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了解结核炎症反应程度。对于无法明确诊断者,需要与脊柱肿瘤、脊柱化脓性炎症等相鉴别,行穿刺活检及细菌培养。

卧床休息,脊柱制动,对于高胸段脊柱结核予以颅环弓牵引,术前2周的正规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联合应用,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减轻,全身营养状况好转,即可手术。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前至少抗结核治疗1周,若瘫痪症状明显,在足量、规范抗结核治疗后,若无其他禁忌证,应及早手术治疗,挽救神经功能。对合并活动期肺结核的患者,务必做好防护隔离工作。

2.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3.体位

患者俯卧于弓形架。

4.手术操作具体步骤

以病变椎体为中心向上、下延伸2~3个椎体,通过C臂透视确认,显露病椎及其上、下各2个正常节段。于病变椎体邻近的上、下2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对于病椎,若椎弓根骨质未被明显破坏,亦可置入较短的椎弓根螺钉。选择病变严重、骨质破坏明显、椎旁脓肿较多的一侧作为手术侧。临时固定非减压侧,切除病椎棘突,去除手术侧间隙对应的椎板及关节突关节,胸椎则需切除下位椎体的肋骨及肋骨头(约5cm)。

切除黄韧带,显露硬脊膜囊及上、下位神经根。在椎间隙水平牵开硬脊膜予以保护,并保护相邻的上、下位神经根。对于胸椎,为使视野开阔,可切断并结扎患椎单侧的肋间神经,用神经剥离子将硬脊膜保护好,以防操作时对其造成推动和牵拉。先清除椎管内脓肿,减轻脊髓的压迫,再通过侧后方清除椎间隙病灶,利用椎间隙空间向上、下方彻底清除上、下椎体内病灶,直至健康骨质。

减压侧固定棒预弯成术前计划的矢状面外形,对侧临时固定棒行相似调整,两侧交替固定,逐渐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如果有关节突自发性融合,则在矫形操作前行关节突松解。暂时锁紧非减压侧螺钉,松开并去除减压侧固定棒。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探测病灶清除后遗留骨缺损的形状和大小,修整植骨床,取自体髂骨块行椎体间植骨;或取适当长度和直径的钛网,用自体骨填充钛网,若自体骨不足,钛网两端填充自体骨,钛网中间部分可填充同种异体骨。

重新安装减压侧固定棒,两侧交替适当加压后完全锁紧螺钉。再次透视,确定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椎体高度恢复及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在病变节段行椎板、关节突及棘突间植骨融合。病灶区放置链霉素1.0g,异烟肼0.3g,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清除的病灶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5.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行生命体征监护,加强营养支持。引流量小于20ml/24h拔除伤口引流管。术后3~6个月佩戴支具保护,术后继续术前抗结核治疗方案18个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予以护肝药物保护肝功能,定期复查肝功能。

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以后每隔1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的缓解、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及肝肾功能)、神经功能评估、后凸角测量和植骨融合情况。


三、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6岁。主因“腰背部疼痛5年,双下肢乏力3个月”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时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胸腰椎骨质破坏,予抗结核治疗后疼痛好转。3个月前出现腰背部疼痛加重,无法站立,伴双下肢乏力,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既往有陈旧性肺结核病史。诊断为“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入院后积极抗结核治疗,并行CT引导下腰大肌脓肿穿刺引流,患者瘫痪症状进行性加重。采用单纯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切除T12棘突、T12右侧椎板及下关节突、L1右侧上关节突,保留左侧关节突关节,经后方一个切口、一次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同时行椎体间钛网支撑植骨,脊柱后凸矫正术。手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下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时ASIA分级恢复至D级。术后6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恢复至E级,抗结核治疗18个月后结核完全治愈。(图1~图3)

图片

图1 术前检查

A.术前X线检查提示T12椎体塌陷,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

B~E.术前CT提示T12及L1椎体破坏,塌陷,后凸畸形,椎管受压;

F~G.术前MRI显示椎体塌陷、椎管受压、右侧腰大肌脓肿。

图片

图2 术前及术中处理

A、B.术前行CT引导下穿刺引流并局部小剂量异烟肼输注;

C.术中临时固定一侧钛棒;

D、E.从右侧对结核病灶进行清除、并依次置入2枚异型钛网;

F.透视确定钛网位置良好。

图片

图3 术后及随访

A.术后X线复查示钛网位置良好,后凸畸形矫正;

B、C.术后CT检查示钛网位置良好,植骨面贴合牢固;

D.术后2年随访X线示钛网位置良好,未见明显下沉及松动,未见明显后凸畸形;

E.术后2年随访CT钛网植骨融合。


四、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1.神经损伤

在行胸椎病灶清除时,可切除部分肋骨并切断同序列的肋间神经,以扩大手术视野,减少对脊髓的牵拉,便于术中清除病灶;操作仔细、手法轻巧、准确,在行前方病灶清除和矫形时特别注意对脊髓的保护;矫形过程不宜过快,对于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需反复交替换棒逐渐矫形,避免对脊髓的牵拉;术中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全程监测脊髓功能。

2.大血管损伤

清除前方病灶时,避免暴力操作,避免在椎旁软组织中盲目操作,损伤前方主动脉和腔静脉,引起大出血致休克死亡。

3.胸膜损伤

操作应轻柔,行骨膜下剥离。如果损伤胸膜,须及时修补损伤,术后密切观察。一般发生气胸或血胸较多,应及时予以引流。

4.内固定失败的防治

术中做到置钉精准、病椎置钉,增加稳定性,植骨充分、牢固、稳定,术前、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佩戴支具保护。

5.结核复发

全程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注意耐药菌的药物调整,术中清除病灶及脓肿彻底,术后营养支持治疗。


五、优点及缺点


① 优点

1.一期行后入路手术能在一个手术体位、一个切口、一次手术同时完成病灶清除、神经减压、椎体间植骨、矫形固定等步骤,创伤小。

2.手术入路无复杂解剖结构,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3.其对后方椎管、硬脊膜、神经根等结构减压充分,病灶清除干净。

4.后入路器械内固定能有效的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预防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5.对胸腹腔及其脏器无干扰。

② 缺点

1.前方病灶较大时较难做到彻底地清除。

2.存在术中操作加重脊髓损伤的风险(尤其是胸椎)。

3.对于合并椎旁巨大流注脓肿,单纯经后入路手术无法完全清除。

4.椎体间植骨技术要求高,需要较丰富的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感染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感染学组. 脊柱结核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01):1-16.

[2]曾艳平. 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脊柱交界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21.

[3]陈崇阳,尹锐,周文来. 前后联合入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2021,24(01):25-29.

[4]鞠尚廉,杨群. 不同手术入路对于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比较[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1,43(06):526-532.

[5]明敏,杨增敏,陈其义. 胸腰椎脊柱结核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国医刊,2020,55(05):511-515.

[6]脊柱结核单纯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手术要点与技巧,作者:张宏其,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ISBN:97871173136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