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安说印#“文人篆刻艺术审美”讲座实录(1)

 石安说 2023-08-28 发布于上海

2023年8月16日,我在上海浦东鹿鸣书店开了一场主题为“文人篆刻艺术审美”讲座,在2个小时里,为来宾分享了文人篆刻发展源流以及我对于文人篆刻艺术审美的理解和看法。会后整理当时的分享内容实录如下(略有编辑整理以应行文所需):

大家好!我们在7月份讲了一场文人篆刻,当时讲的东西更多是基于篆刻技法,文人篆刻底层的东西。也讲到篆刻的构成,简单的历史,包括怎么去欣赏篆刻等等。

因为之前也有书友提到说除了基础部分,希望能够讲一些更深度的内容。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所以今天讲的东西相对来讲可能会更高层次一点。

我们通常讲篆刻跟印章,其实是稍有不同的。当讲到篆刻的时候,首先的一个概念就是会跟艺术相关联。那么什么是印章?什么是篆刻?

简单来讲,印章在我们常规的理解中,更偏向实用性的,比如说拿来盖什么用的,比如盖在纸上,或者盖在哪里,它有这么一个使用用途。但是篆刻呢,相对来讲看起来就会更高大上一点,比如有什么艺术审美在里面。从这点来讲,如果区分印章和篆刻,印章是以实用为主的,篆刻更多会带来一些所谓的艺术审美的东西在里面。

文人篆刻,简单来说就是文人他会结合他自己的内涵的东西,比如你的学问、你的素养,你对艺术的审美等等,把这些元素附加在印章上面。于是给他一个相对专业的名词,叫做篆刻。当然你不能说印章就没有艺术审美,里面有个主动呈现和被动呈现的问题。但是我们为了区分它,在定义上区分,我们稍微给他们这么一个差别。那么今天讲的东西更多是针对文人篆刻的作品,也就是偏向于艺术审美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往下看,今天讲的内容大体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个是把文人篆刻的源流,比如文人篆刻的发展历史,会有一个大概的脉络,给大家稍稍微梳理一下。另一个是针对不同的历史朝代或者历史时期,从唐朝一直到当代,我精选了比较典型的一些名家作品给大家做一个赏析的呈现。

文人篆刻历史来讲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它发蒙的时期。这张图整条线是印章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商周时期,甚至再往上走,其实都已经有印章了。但是作为艺术性的展现,更多是从魏晋南北朝以后。

那么文人篆刻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文人阶层介入到印章。所以进入到文人篆刻的阶段,更多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的,比如有史考证,像东晋时期。在唐代的窦臮《述书赋》里就讲到,东晋的仆射周觊以"古小雌文"盖于书画之上。所谓“古小”一是古代的,然后它的形状是比较小的。什么叫"雌"呢,雌文就是我们常见的白文印,或者叫阴文印,就是阴阳对应雌雄这样的。所以古小雌文就是古代的小的白文印,然后把它盖在书画作品上面。

所以我们讲到文人篆刻的源流时,会自然延伸到和书画有关。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东晋时已经有文人篆刻的元素出现在书画作品上了。

从魏晋一直到南北朝,以实用性印章为主,到了唐宋以后,文人篆刻,或者说文人印章的发展慢慢有比较大的发展,最重要的背景是唐宋时期纸张的盛行。我们都知道唐宋时期纸张已经用得非常普遍。印章进入到所谓“钤朱时代”。

什么是钤朱时代呢?就是印章是盖在纸上的。魏晋南北朝之前,印章一般盖在哪里?不是盖在纸上,一般是盖在封泥上的,形成了“封泥时代”。所以从唐宋以后,因为纸张的盛行,导致我们印章的使用介质以纸作为主体,因为纸张的盛行,直接促进了书画文化的盛行。所以盛唐文化,以及宋朝“重文轻武”而使得整个社会风气,对艺术的追求成为风气。从皇帝到平民都变得盛行。就像乒乓球一样,在中国盛行,有很大的国民基础,于是水平很高。其实艺术也是一样的,唐宋以后纸张盛行和印章更多盖在纸上了,导致唐宋以后,书画作品上面大量印章的使用,文人篆刻已经开始有比较明显的呈现迹象。

那么到了元朝,随着赵孟頫、吾丘衍,包括王冕等等对印章的介入,尤其是从他们开始,更多地介入篆或者刻的过程,甚至自篆自刻。从这个时候开始,文人对印章的亲力亲为的介入已经更加明显了。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这样。我们说明清时期,文人篆刻来到繁盛时期,包括各种流派都在这时纷纷出现了。如果把文人篆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唐宋元时期是打地基,明清时期这座大厦已经可以建得风格多样,而且都非常漂亮了。至于近当代,更多明清繁盛的一个延续——中国印章大概是这么一个发展的概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