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徐国小史(四)

 文冠厚朴 2023-08-31 发布于安徽
《左传》文公十二年杜预注、《春秋左传注》僖公三年杨伯竣注皆认为群舒偃姓,皋陶之后裔。皋陶是继太嗥、少嗥之后的东夷又一著名首领,大约生活于传说中的舜禹时代。
《左传》昭公元年杜预注:“(徐舒)二国皆嬴姓”。《说文解字》:“嬴,帝少昊之姓也。”《路史·国名记乙》:“徐少昊后,嬴姓国,见《世本》”。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女部》注中则明确认为:“偃、赢,语之转耳”。徐、舒两姓的祖先---少嗥、皋陶的传说中的活动地点都在今山东曲阜一带。在《帝王世纪》中:“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赐姓日偃。”
而《左传》定公四年杜注中则说曲阜为“少嗥之虚”。虚乃部落中心的集散地。赢、偃二姓源出一处,又从皋陶为少峰之后的故事来推论,皋陶偃姓部落群则为少嗥赢姓部落群派生而出的。因而徐与群舒至少是血缘相近、同宗而不同姓却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部落群。亦有人认为,少昊集团的偃、赢之分是为区分“嫡”,“庶”而起的。最初徐从舒出,后徐的文化渐高于群舒,鸟图腾的痕迹渐淡,代之以“虎”的族微。而图腾是“托庇于神”,族微则是旨在自我炫耀。前者是对大自然无力控制的反映,后者则是自信心十足的表示。图片
关于徐与群舒的关系,徐旭生先生则认为:“徐、舒二字,古不只音同,实即一字,群舒就是群徐”。并推论群舒的小部落全是从徐方分出来的支部。有人对舒的看法是“周有徐、奄”的奄姓的一支。在周公东征后迁往淮南的。还对金文与甲骨文中的“缺”提出或也与舒有某种联系。
在考古资料上亦证实了徐与群舒同出一源的关系。1980年9月在安徽省舒城九里墩春秋墓中出土的青铜鼓座上铭文中有“邻”字出现,还有“东土至于淮”的字样。陈秉新《舒城鼓座铭文试探》中认为是舒鸠国的铜器,为徐族分支,推论是在周穆王时在周的军事打击下,一部分徐人越过淮河到达安徽舒庐一带建立了群舒之国。群舒之称,有谓之为一国多名的。如《春秋释例·土地名》称群舒有“舒龙、舒、蓼、舒庸、舒鸠五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说群舒是“一国而有五名”。胡极《群舒史迹钩沉》、何光岳《群舒与偃姓诸国的来源和分布》皆认为群舒非指一国,实为同姓部族分别建立的诸 多小国,有名可考者如下:舒、舒庸、舒鸠、舒蓼、舒 龙、舒鲍、舒龚、宗、巢等。
这些与徐同宗的群舒小国,呈分射状散布在徐的西南部,从春秋战事来看,这些卫星国在保护宗主国 徐国上,确实起了缓冲作用,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春秋后期,徐先受楚后为吴的胁迫,已无力顾及群舒,但徐与群舒的隶属,却是确凿无疑。需要指出的,群舒的出现有人认为并非自周穆王时代始,甚至早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如陈怀荃在《东方地区风、嬴、偃诸姓部落群发展概势》中认为安徽薛家岗新石器文化中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的某些因素,可能反映了群舒与东方赢、偃诸姓的历史渊源。春秋上溯 的群舒史迹,因其史料的缺乏,难以研究。至于春秋之际群舒诸国散布在北抵淮河,南及长江,西达霍山山脉,东至巢湖西岸这一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来看,应该说是与宗主国徐的战略考虑不无关系,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群舒的战略地位。对位居平原无险可扼的徐国,在军事上起了缓冲作用。
自僖公三年(公元前657年)“徐人取舒”后,意味着徐与舒的政治、军事的联合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当时的态势来看,齐鲁等中原大国对徐和群舒的联合是正中下怀的事,他们扶持徐为其盟主,正好遏制了楚人的北进,成了楚入中原的头道障碍。
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楚人终于打破了这种抗衡,首先灭了舒国“执舒子平”。舒国都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舒城故城。紧接着楚又灭了宗国,该事亦载于《左传》文公十二年“(楚)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宗、舒二国看来是国小兵弱,在强楚面前只能束手就擒。宗、舒二国的灭亡,宣布了徐与群舒的联盟的解体。因为这时的楚人在城仆之战中受挫,只得集中精力对付齐鲁等国设在北进路上的障碍。原先的与齐鲁结盟的弦、黄、英等国,已为楚灭其地已归入楚的版图。徐与群舒的联合体已早已受到了楚人的威胁。在楚穆王、楚庄王时期,楚用了力气经营东方。公元前622年,之、蓼二国又为楚灭,群舒的南北两边屏障已尽为楚撤。公元前615年,楚以“群舒叛楚”为由,一举又攻下了舒、宗二国。以“叛楚”析之,当在六、蓼二国灭亡后,恐群舒就已慑于楚威而与之虚与委蛇了。但楚人自有主意,舒、宗二国灭后,遂又“围巢”。
图片
群舒中强项当推舒蓼国,楚人两次攻伐。《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子孔是为与群舒相争的楚的主将,这一次伐舒蓼由于留守的公子燮与子仪的叛乱及得“不克而还”。公元前601年,楚人复以“众舒叛”为由,出兵再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盟吴越 而还”。舒蓼以小抗大,以弱抗强,是否有徐的支持,因文献典籍无载,不得而知。以“楚子疆之”而言,楚人整理群舒的地盘,归入自己的版图,徐的势力自此不得不退出淮南之地。
楚人进入淮南,遂与兴起的吴国争夺群舒的疆界,打得难分难解,已与徐的关系不大了。至于说群舒一部或退入徐境、或过江别走,得到徐的首肯与支持,有待于研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