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急千金要方》治妇人郁证初识

 风徽中医陈越 2023-09-01 发布于云南

孙氏在《千金要方》中关于妇人郁证的治疗,孙氏分三大类论述:第一,子烦,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上·妊娠诸病第四》中的“子烦第三”,载方二首,其一为“治妊娠常苦烦闷”的竹沥汤,药用方竹沥、防风、黄芩、麦门冬、茯苓;其二单用竹沥频服。第二产后虚烦,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虚烦第二》,载方十一首。第三,普通妇人的郁证,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杂治第八》,其中有一条云:“治妇人无故忧恚,胸中迫塞,气不下方”,药用芍药、滑石、黄连、石膏、前胡、山茱萸;大黄、细辛、麦门冬;半夏;桂心;生姜。

一、子烦(孕期抑郁症)的治疗

子烦,类似于今天的孕期抑郁,《诸病源候论·妊娠子烦候》曰:“脏虚而热气乘于心,则令心烦;停痰积饮,在于心胸,其冲于心者,亦令烦也。若虚热而烦者,但烦热而已;若有痰饮而烦者,则呕吐涎沫。妊娠之人,既血饮停积,或虚热相搏,故亦烦。以其妊娠而烦,故谓之子烦也。”可见,唐以前对子烦的认识主要是虚和痰饮两方面。

孙氏载二方,皆用竹沥,《名医别录》认为竹沥能够治“胸中大热,止烦闷”,竹沥之用,直指“烦闷”之症候;方一则又用防风、黄芩、麦冬、茯苓,《本经》谓“主诸热”,《别录》谓“主痰热”;防风,《本经》谓主“烦满”;麦冬,《本经》谓“主心腹结气”,《别录》称其能“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茯苓,《本经》谓“主胸胁逆气,忧恚……烦满……利小便。”《别录》还称茯苓能“开胸府,调藏气”。

可以发现,全方竹沥、防风、茯苓都能直接治“烦满”,其中防风芳香辛散能通窍以开肺气,茯苓能够利小便,开支流以助肺气之降;麦冬不经能够主“心腹结气”还能“定肺气,安五脏”;黄芩清热。整个方子从肺为切入点,从脏虚有热、水饮停聚治疗。

二、产后虚烦(产后抑郁症)的治疗

产后虚烦,:《诸病源候论》曰:“产血气俱伤,脏腑虚竭,气在内不宣,故令烦也。”产后虚烦,与今日产后抑郁颇有相类之处,今天多从心脾两虚、瘀血内阻、肝气郁结论治。产后抑郁从瘀血论治首推张仲景枳实芍药散,从虚论治则有竹皮大丸。孙氏载方十一首,其中有三首单方,其一用甘竹根“治产后虚烦”,其二用赤小豆治“治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其三用蒲黄“治产后烦闷”;其余八方为复方,具体如下:

薤白汤,“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方。”药用薤白、半夏、甘草、人参、知母、石膏、栝楼根、麦门冬。本方寓瓜蒌薤白半夏汤和白虎加人参汤。张仲景瓜蒌薤白半夏汤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张仲景用栝蒌实,此用瓜蒌根,据《神农本草经》所载,皆能“补虚、安中”;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知母、甘草皆能补中,本方未用粳米而用麦冬,主要在于麦冬能够“强阴,益精气”,还能“安五脏”;石膏,《名医别录》载其能治“烦逆”;薤白能开胸中之结气,半夏能降逆气。

人参当归汤 ,“治产后烦闷不安方。”药用人参、当归、麦门冬、桂心、干地黄、大枣、粳米、淡竹叶、芍药。产后虚烦总以虚为要,故安中益气为其大法,本方人参、当归、桂心、地黄、大枣、粳米合用补虚以安五脏,益精气;当归、桂心、地黄、芍药合用则可通利血脉;一味淡竹叶“主除烦热”以治其标。综合而言,本方安中解郁除烦为其法。

甘竹茹汤“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方。”药用甘竹茹、人参、茯苓、甘草、黄芩。本方与人参当归汤相较,以安中益气为主,前用竹叶除烦,此用黄芩“主诸热”而除烦。竹茹与竹叶同本,皆能清热除烦,《本草经疏》谓竹茹“竹茹得土气多,故味带甘,气微寒无毒,入足阳明经”,故甘竹茹更善安中,张仲景竹皮大丸中无一味补益之品,却言“安中益气”,盖竹茹味甘如阳明而安胃,胃土能安,便能受纳腐熟,乃能益气。

知母汤“治产后乍寒乍热,通身温壮,胸心烦闷方。” 药用知母、芍药、黄芩、桂心、甘草“产后乍寒乍热”,颇类疟状。知母,《本经》曰:“补不足,益气”,《别录》曰:“主治伤寒久疟烦热”,《药性论》曰:“(主)生产后蓐劳”。此虽非久疟,但虚人外感,用知母一方面能补虚,另一方面治“乍寒乍热”,还能除烦,一药多功,可谓君;臣以芍药,一者芍药有“益气”之功,再者芍药能主“寒热”;黄芩“主诸热”,佐知母以除烦;桂心能“补五劳七伤”还能通腠理利九窍,一两之桂心合二两之芍药,取小建中之意,以安中。甘草之意无须赘述。本方仍以安中为法,兼以逐邪。

竹叶汤“治产后心中烦闷不解方。” 药用生淡竹叶、麦门冬、甘草、生姜、茯苓、大枣、小麦。仍以安中益气除烦为法。

淡竹茹汤“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必效方。”药用生淡竹茹、 麦门冬、甘草、小麦、生姜、大枣。较竹叶汤二言,易竹叶为竹茹,减茯苓;但于加减法中则有人参、茯苓加减之法。立方如前法。 

蜀漆汤“治产后虚热往来,心胸烦满,骨节疼痛,及头痛壮热,晡时辄甚,又如微疟方。”药用蜀漆叶、黄芪、桂心、甘草、黄芩、知母、芍药、生地黄。此即前“治产后乍寒乍热,通身温壮,胸心烦闷”的知母汤加蜀漆叶、黄芪、生地,蜀漆叶,《吴普本草》谓“一名恒山”,即常山,《本经》曰:“主疟及咳逆,寒热”;本证较前知母汤证多“骨节疼痛,及头痛壮热,晡时辄甚”诸症,盖以精气不足,卫气乏源,不能养骨节,通腠理,温分肉,故用地黄益精气,黄芪补卫气。

芍药汤“治产后虚热头痛方。” 药用白芍药、干地黄、牡蛎、桂心。仍以安中补虚为法。牡蛎,《本经》曰:“  主治伤寒、寒热”,《别录》云:“(主)虚热去来不定,烦满”。

产后虚烦,一个是虚,一个烦,虚是气血的亏虚,烦是心神不安的烦。在《中医妇科学》教材中,产后抑郁的治疗,主要分三个症候:心血不足(天王补心丹)、肝气郁结(逍遥散)、血瘀证《癫狂梦醒汤》。孙氏所载八个复方,除最后两个蜀漆汤和芍药汤之外,总以安中益气为大法,尤以人参、麦冬、甘草使用频率颇高,这三味药又都是张仲景炙甘草汤的主药;此外竹叶或竹茹使用频率也颇高。

三、妇人郁证的治疗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杂治第八曰:“治妇人无故忧恚,胸中迫塞,气不下方 ,其方如下:

芍药滑石黄连石膏前胡山茱萸各一两六铢大黄细辛麦门冬各一两半夏十八铢桂心半两生姜一两

气郁之证,今多用逍遥散之类,以健脾养血疏肝为法。以今之眼目观之,本方芍药、山茱萸味酸而养肝,桂心、细辛味辛而能疏肝,其余诸药则难以理解。《经》言“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从肺的角度来看,“肺朝百脉”,肺气通利的前提是血脉通利,《名医别录》认为芍药能够“通顺血脉”,还能“利膀胱、大小肠”;《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这里看芍药利“大小肠”的功能也有助于肺气运行;另外《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芍药“利膀胱”的功效对于肺气的宣降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本方中大黄、前胡都能够“推陈致新”而通腑气,且前胡能够治“心腹结气”;半夏、细辛、生姜、桂心其共同点都味辛,且具有“下气”之功,味辛还能开肺气,肺气能够正常的宣发,自然也能速降从而达到降气的目的,颇有提壶揭盖之功。山茱萸与滑石都有一个共同点,能够“通九窍”,还能“益精气”,另外滑石“利小便”,其用与芍药相类,通过通利膀胱达到通利肺气的目的。麦冬的用法有二,其一麦冬能够“定肺气,安五脏”,其二麦冬“主治心腹结气”;石膏和黄连的运用到此就明了了,是针对气郁之后的气郁化火而设。

总的来说,本方用桂心、细辛、生姜、半夏之辛以启上闸,用芍药、前胡、大黄、麦冬以畅枢机,用滑石、芍药利小便,以开支流,另外更有一法用山茱萸、滑石“通九窍”,九窍既通,郁岂能生。除此之外尚有清郁热法和安五脏法,清郁热用黄连、石膏,以辛散之,以苦发之;安五脏用麦冬、桂心、山茱萸,五脏既安,忧恚何来。此方较逍遥散而言,从肺论治,聊备一格,逍遥散无用时,或可一用。



小结


纵观孙氏治疗妇人郁证,多从肺入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这大概是孙氏治疗妇人郁证的第一个理论基础,无论是孕期抑郁还是产后抑郁,还是普通妇人的抑郁,其用药多偏于先定肺气;《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或许为孙氏治疗抑郁的第二个理论基础,从脾、从膀胱治疗,并未以疏肝为法;《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或许为其第三个理论基础。后世从心、肝瘀血论治,是对孙氏的一个补充,但事实上,孙氏用薤白汤治疗产后虚烦,已经为后世从心论治树立了榜样,而且薤白汤治在心胸,心肺通治,对于我们理解“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朝百脉、心主血脉也有不小的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