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铁涛时方用药心得——甘露消毒丹

 风和日丽悉尼 2023-09-02 发布于澳大利亚
甘露消毒丹出自《续名医类案》,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药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01
用药心得
甘露消毒丹组成:滑石30克,茵陈13克,黄芩10克,石菖蒲10克,川贝母7克,木通13克,藿香10克,射干10克,连翘13克,薄荷10克(后下),蔻仁7克。本方用薄荷、藿香以疏表,射干、贝母宣肺除痰,而化湿,藿香合蔻仁、石菖蒲芳香以化湿浊,黄芩、连翘清热解毒,茵陈、滑石、木通以利湿。

此方为邓铁涛教授湿温在卫、湿热在气用方,偏热者如发热、身痛、胸闷、溺短赤,舌苔黄,脉濡数,宜甘露消毒丹以清热去湿。在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中,邓铁涛教授认为属于中医春瘟湿热疫病的范畴,可以定名为春瘟病伏湿之证。非典型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中期湿热蕴毒型,症见发热、午后尤甚,汗出不畅,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口苦或口中粘腻,苔黄腻,脉滑数。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生石膏30克(先煎),炒杏仁10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白蔻6克(打碎、后煎),滑石20克,法夏10克,僵蚕10克,蝉衣6克,苍术6克,姜黄10克,石菖蒲10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
















02
医案举隅

邓铁涛医案:

李某,男,46岁,教师。

因发高热伴恶寒1天,于1967年11月25日入院。

缘患者在入院前两天下午4时许觉恶寒发热,肩背酸痛,头痛,自服镇痛药得以暂时缓解,前一天晚上10时许又高热达39℃,头痛剧烈,心中懊恼不得眠,口干,经服小柴胡汤加减及银翘解毒丸未效而于今晨入院。患者有甲亢及甲亢所致心肌劳损病史,入院前一直服甲基硫氧嘧啶维持。入院时并见神疲倦怠,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数。检查:体温38.8℃,咽充血,扁桃体不大,颈及腋窝淋巴结肿如黄豆大小,甲状腺稍肿大,可闻轻度血管杂音,心率112次/分,心律整,心尖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脾未触及,入院时血象:白细胞3×10^9 /L,分类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3,中性粒细胞0.61,淋巴细胞0.32,大单核细胞0.04。入院第5天白细胞2.3×10^9 /L,分类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中性粒细胞0.321,淋巴细胞0.64,发现异形淋巴细胞。

诊断:伏暑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气瘿(甲亢)。

辨证:卫气同病。

治法:清暑除湿。

处方:生石膏30克,滑石30克,茵陈30克,藿香6克,连翘18克,金银花18克,木通10克,射干10克,竹叶12克,黄芩15克,川贝母6克,甘草4.5克。每天2剂,上下午各服1剂。停服甲基硫氧嘧啶。

二诊:1967年11月28日。服上方3天后,恶寒消失,自汗出,当天早上热退至37.2℃,下午为37℃,精神精爽,唯觉疲乏,小便黄短涩痛,舌红稍减,苔微黄,脉弦细数。白细胞数下降至1.5×10^9/L。此为暑热伤气津,余邪未清,下焦湿热。治宜补气养津,兼清下焦湿热。改拟人参导赤散加味。

处方:高丽参10克(另炖),甘草6克,木通10克,竹叶10克 ,小生地25克,绵茵陈18克,芦根25克,金银花25克,连翘15克。

三诊:1967年12月5日。上方加减服7天,11月29日体温已复正常,12月3日开始胃纳转佳,小便如常,唯觉心悸,倦怠乏力,舌尖红,舌苔薄微黄,脉促。查心率100次/分,可闻期前收缩,白细胞数升至5.95×10^9 /L,分类中,中性粒细胞0.35,淋巴细胞0.54,仍有少许异形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7,嗜碱性粒细胞0.01,大单核粒细胞0.03,基础代谢+20。

心电图:可疑左心室高电压。此为病邪退而心阴受损,治应补养心阴,稍佐以祛湿清热,改拟生脉散加味。

处方: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9克,绵茵陈15克,象牙丝15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谷芽15克,龙胆草45克。每天1剂。

服此方12天(12月17日)后,白细胞数升至7.55×10^9 /L,分类中,中性粒细胞0.5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2,嗜酸性粒细胞0.1。至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愈,其后以生脉散合温胆汤,结合甲基硫氧嘧啶治其气瘿。共住院53天,气瘿好转出院。

【按】此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限于条件,未作嗜异性凝集反应),根据中医的辨证,实属温病之伏暑证。伏暑是发生于秋冬的一种急性热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是先感受暑湿,后为秋冬时令之邪所诱发,故称伏暑。其病候特点是发病初期类似在感冒,但里有暑湿见证,继而阵热阵寒,寒热不规则,以后但热不寒,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大便多溏而不爽,病热较重,缠绵难愈。此病例发于秋末冬初,起病即见卫气同病,且湿热之象明显,患者热势较盛而反复起伏,下午及晚上较甚,心中懊恼烦热,可见患者是因暑湿之邪内伏,由秋冬时令之邪所诱发。由于暑湿之邪搏结为患,阻遏清阳,肩背疼痛。因此在治疗上,初期以甘露消毒饮加减清暑除湿。当热退后,由于暑邪易伤津耗气,致使患者出现疲乏、小便黄短涩痛、脉弦细数等余邪未尽,气津已伤的证候,故治疗中期改拟人参导赤散加味以扶正祛其余邪。后期以心悸、脉促等心阴受损证候为主,故拟生脉散加味而收功。



本文中的方药及剂量仅适用于患者当时的病情,广大读者如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以免贻误病情。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