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阳明篇(八)

 新用户46083431 2023-09-0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阳明篇
一、阳明病的特征
二、阳明病的病理概述
三、阳明病的三因二类
四、阳明病的治疗原则
五、阳明病的清法
六、阳明病的蓄血证
七、阳明病的水毒为病
△八、阳明病发黄证治
九、太阳阳明合病并病,少阳阳明合病并篇
十、里证的变化

图片

八、阳明病发黄证治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瘀热于里,每致黄疸病,见于本篇,有以下各方证:1.茵陈蒿汤证:就师论及药物考之,则本方证当为黄疸、心烦、腹微满、小便不利者。方:茵陈六钱,栀子三钱,大黄二钱。〖茵陈蒿汤方

  【方剂组成】茵陈蒿24克山栀9克大黄6克

  【方解】茵陈蒿除湿解热,与栀子协力以祛黄除烦,伍以通便的大黄,故治黄疸证、烦躁、小便不利而大便难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注解:阳明病,发热汗出则热随汗越于外,故不发黄疸。若只头汗出而身无汗,小便不利,且渴欲饮水者,则必使热和湿瘀于里,故必发黄,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论》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注解:伤寒七八日,常为病传阳明的时期。身黄如橘子色,谓一身尽黄,其色鲜明如橘子皮那样多热的阳黄。小便不利、腹微满。为水不下行,此亦热与湿瘀的黄疸证,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3条: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陈蒿汤主之。注解:谷疸初作,亦似外感而发寒热。因里有湿热,故不欲食,食则助湿动热,故食即头眩、心胸安、久久发黄〗

  水煎温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图片

2.栀子柏皮汤证:主黄疸、心烦、发热者。

  方:栀子四钱,黄柏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水煎温服。

  〖栀子柏皮汤方

  【方剂组成】栀子10克炙甘草3克黄柏6克

  【方解】栀子、黄柏解热止烦,并有祛黄机能。甘草缓急迫,故治黄疸证烦热而急迫者。《伤寒论》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注解:形似太阳伤寒,发热而身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按:黄疸病发烦热而不可下者,宜本方。

  【证要点】黄疸病发热心烦者。】

图片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就师论及药物考之,则本方证为黄疸表不解,发热喘咳而小便不利者。

  方:麻黄二钱,连翘二钱,赤小豆二两、杏仁二钱,生姜二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梓柏皮五钱。(无生梓柏皮,后世谓以茵陈或桑白皮代之,今并存以待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方剂组成】麻黄6克生姜6克生梓白皮15克连翘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赤小豆30克杏仁6【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内诸药煎,温服。

  【方解】以麻黄汤去桂枝加姜枣发表,而且安胃,复以生梓白皮、连翘、赤小豆清热并亦驱湿,故治表实无汗、瘀热在里而发黄者。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注解:伤寒无汗,热不得外越,合湿瘀于里者,身必发黄,宜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按:黄疸初作,若无汗形似伤寒者,宜本方。若汗出形似中风者,宜桂枝加黄芪。但表证已罢。当依证选用适方治之。

  【辨证要点】表实无汗、或身黄、目黄、或身痒者。

  【验案】尹某,男性,40岁,病历号192297,1966年3月4日初诊。近两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身目发黄,身痒、口粘不思饮,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证属外邪里湿,郁而化热,治以解表化湿,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10克杏仁10克结果:上药服三剂,热退,痒已,但黄疸不退,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两月病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