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高考”成绩是200名以后,为何被吹成了第2名?

 愚然楼 2023-09-02 发布于湖南

中国历史上,公元1057年的那次“高考”天下闻名,这届“高考”选拔出了以苏轼为核心的众多明星级人才,日后不是大诗人就是文学家,不是文学家就是政治家,不是政治家就是理学家。只是,有关这些“明星”当年的考试成绩与名次,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苏轼的名次,有说第二的,有说第一的,有说最末的……今天我们开历史的迷雾,看一看苏轼在那场著名的科考中的真实成绩。

图片

(陆毅扮演的苏轼)

01.
1057年科举考试的2大看点与2大疑点

公元10572月,48岁的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19岁的苏辙来到北宋都城汴京, 参加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这次著名的考试有2大看点,2大疑点。

何为2大看点?

一是指上榜进士人才济济,史册上大名鼎鼎的就有9位:3位“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曾巩;3位改革家章惇、吕惠卿、曾布;2位理学家程颢、张载;1位“用兵有机略”、“每战必捷”的军事将领王韶。

二是指“三苏”大放异彩。苏洵虽并未参加科考,但他作为陪考,在两个儿子应考期间拜访欧阳修等文坛大咖,大力推销自己的作品,获得一致好评,由此在京城留下文名。苏轼与苏辙两兄弟则高中进士,尤其苏轼,不仅高中,其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欧阳修赏识,广为宣传,苏轼由此文名大盛。

图片

(欧阳修)

何为2大疑点?

一是关于苏轼应考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流传甚广,都说主考官欧阳修看了此文大喜,欲评为第一,又怕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涉嫌包庇,评了个第二。后人由此判定苏轼考中了殿试中的“榜眼”,然而据《宋会要・选举》记载,1057年殿试中榜眼者却是窦卞。这是疑点之一。

疑点之二,1057年,苏轼的科考成绩与名次到底是怎样的?史书上并无直接记载,但苏轼的弟弟苏辙却在苏轼的墓志铭上这样

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得公《论刑赏》,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这里面的“公”,指的就是苏轼。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苏轼有3个成绩,一个第2名,一个第1名,一个乙科。这就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了,又是第一,又是第二,又是乙科,怎么事?千年以来争论不休。

其实,这都是对古代科举考试缺乏常识所致。

图片 

02.
第1个常识:1057年的第一次考试叫“会试”,考4场,苏轼勉强过关

宋朝科举考试分3级:解试、会试、殿试。士子们须连闯3关,跨越3级才能修成正果。苏轼在1056年秋通过第一级考试“解试”后,于次年即10572月参加了第二级考试“会试”。“会试”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1场考试,而是4场考试;每场考试不是一篇文章,而是若干篇文章。最后依据4场考试所有文章的总成绩来确定等级。

具体到苏轼的这次会试的内容,第一场,考“策”;第二场考“论”;第三场考“诗赋”,第四场考“经义”。这是有依据的:

宋仁宗宝元间李淑建议:“愿约旧制,先策,次论,次赋,次帖经、墨义,而敕有司并试四场,通较工拙,毋以一场得失为去留”

图片 

这四场考试的成绩,苏辙在墓志铭中只透露了第二场与第四场,分别是第二与第一。那么,第一场“策”与第三场“诗赋”的成绩到底如何呢?宋代的笔记体史书《石林燕语》是这样记载的:

苏子瞻自在场屋,笔力豪骋,不能屈折于作赋。省试时,欧阳文忠公锐意欲革文弊,得其《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似《孟子》。然中引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事不见所据,亟以示文忠,大喜。往取其赋,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即擢第二。

这则史料透露了一点,就是苏轼的场考试“诗赋”不及格,为其他考官“所落”矣,欧阳修怕他的总成绩太糟糕,过不了,于是将苏轼的第二场考试“论”评为第二。《刑赏至论》即是“”中一。这一点,与传说中的欧阳修怕别人说他包庇学生曾巩,才将苏轼的评为第二相反。可苏轼被严重化了。

那么,苏轼第三场考试的成绩有了不及格。是第一场考试的成绩,翻遍史书也找不到。

不过不要紧,可以大致推断出来。因为欧阳修是怕苏轼落选才将他的第二场考试评为第二名的,可见第一场考试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最后总结起来,苏轼在会试中的四场考试,第一场与第三场不理想,第二场与第四场很理想,最终只能是个中等以下。而据《宋会要・选举》记载,1057年的进士共388名,那么中等以下便是200名开外了,甚于有可能是300名开外。

图片 

03.
第2个常识:会试之后是殿试,苏轼殿试的成绩也不理想,名次在200名开外

按照宋朝科举制度的规定,会试过关的士子们,要在下月即3月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苏轼自然也参加了。

殿考一场,容也问一项。苏轼殿试的成绩如何?

既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而是苏辙在墓志铭中透露的二个字“乙科”。

什么叫“乙科”?

北宋的殿试考试在成绩上分为甲乙两科,相当于甲乙两个等级。一般而言,前5名为甲科,其余为乙科。

《宋会要》记载1057殿甲科5人分别是:第一名章衡,第二名窦卞,第三名罗恺,第四名郑雍,第五名朱初平。由于当时参加殿试有的考生有388名,而按宋制,参加殿试的考生原则上一个也不淘汰,全部录取,全部授官。苏轼的成绩是乙科,排名次,其成绩应是第6名至388名之间。

然而,6388之间这个名次太笼统,要算得具体一点,可以从苏轼被授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这个官职来看他的殿试成绩按宋制,“县主簿”这个别一般为殿试“四甲”成绩,那么“四甲”是什么成绩呢?

苏轼时期,宋朝的殿试考试成绩分“五甲”,第一甲5人,第二、三、四、五甲的人数则是由总数减去5,再除以41057年殿试,总数388人,减去5人还剩383人,再除以4,约为96人。四甲成绩大约就是第289名至384名了。这个名次怎么说也太靠后,似乎不太符合我们对苏轼的期望,然而确是事实。

图片 

结语1057,苏轼分别2月和3参加了会试与殿试两考试,会试总成绩如果名次的话,在200之后;殿试成绩如名次的话,也在200。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第一名第二名那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