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仁汤治暑湿

 中医闫大夫 2023-09-04 发布于山东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108)

湿温初起,头昏身重,邪气逗留,舌胎厚腻,胸闷不饥,习投《温病条辨》三仁汤。若夏季雨水过多,潮热熏蒸,习称“土润溽暑”,人在气交之中,最易蒙受而伤。老朽喜开本汤,因平淡力薄,属“果子药”,故大量始可见奇。
1955年七月,一乡村教师来诊,身体倦怠,不愿活动,低烧,纳呆,胸闷脘满,口淡不渴,小便甚少,脉缓,展示湿热困扰现象,就给予此方,计半夏10克、竹叶3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滑石粉20克、薏苡仁30克、白通草10克,加了神曲10克,水煎,分三次用。连饮六剂,情况扭转;嘱其继续勿停,不到两周即愈。近来经验小结,添入黄连清火燥湿、石菖蒲芳香化浊,各10-15克,功力更佳。
小郎中按:《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三条论述三仁汤: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湿热之证临床见之较多,此证可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之分,而临证中要区分清楚选择合适方药,三仁汤主要治疗的是湿重于热证,由于其症状有像外感和阴虚证的特点,因此临证中要好好鉴别,其辨证要点是:头昏头痛,身体沉重,午后身热,舌淡红苔白厚或白腻,脉缓(脉无定体)。由于湿温证和外感阴虚症状有相似之处,因此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张老在文中提到三仁汤属于“果子药”,临证中要大量使用才可建功,关于这一点小郎中有些不同观点。三仁汤中的三仁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分别作用在上中下焦,上焦杏仁宣通肺气,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因此量不可过大,6-9克即可,白蔻仁主中焦,辛温芳香,行气化湿,且白蔻仁质轻,量也不用过大,一般6-10克即可,薏苡仁主下焦,性质较为平和柔润,通利湿气,量可增大,一般30克起步。而其它药物如通草、竹叶也是作用在上焦,量也应该小一些,半夏、厚朴作用于中焦。量适中即可,根据患者湿浊的轻重调整用量即可,而滑石是作用于下焦,寒性通利之性较强,针对湿重于热者,量也不可过大,防止过寒伤及阳气,不利于湿气的清除。文后张老提到此方可加入黄连、石菖蒲增强疗效,小郎中认为根据患者湿热轻重程度的不同加入这两味药比较合适,加入黄连,组成中焦辛开苦降调理气机的配伍方法,有利于疏利中焦气机,加入菖蒲,辛温宣散湿浊,且此药也有开窍醒神之功,可改善湿蒙上窍的症状,但是这两味的剂量也要有所把握,黄连量不可过大,菖蒲可以选择大剂量,诸位临证中可参考应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