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炎与秋燥

 新用户39174503 2023-09-07 发布于山西

  慢性咽炎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秋末冬初气候突变、空气干燥时节是本病的高发期。由于咽喉的特殊位置,秋燥为病,初期即有干燥见证。因咽喉为肺之门户,故往往也反映肺系的功能状态。治疗上,以润为主,兼顾其他。

图片

1秋后算账

  近年来,咽炎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自觉咽部不适,干、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恶,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并且症状会在说话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呼吸及吞咽均畅通无阻。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易感外邪,而咽喉为肺之门户,故为邪毒好浸久留之地。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居上,更是首当其冲感受外邪:又有素体阴虚,且嗜食辛辣煎炒,痰热蕴结,上灼咽喉,或日久耗伤肺肾之阴,导致虚火上炎,灼伤津液成痰,痰热循经上扰咽喉,致使清道失利,正如《医宗金鉴》所说“由肾阴久亏,相火上炎,消烁肺金,清肃之令不行。  

此外,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及炎性分泌物反复刺激咽部:烟酒过度,旅途疲劳,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刺激,过敏体质或全身性慢性疾病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发本病。因此,秋末冬初气候突变、空气干燥时节是本病的高发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表现为口鼻干燥,或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甚至鼻内经常容易出血,或咽痛干燥,似有物梗阻:女性突然感觉皮肤干涩,甚或皲助裂难看,抑或毛发不荣、易脱:有的还可兼见大便秘结难出。

2秋燥导致咽喉部位出现的症状,根据燥邪的性质 ,分为凉燥和温燥。

  凉燥为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早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在治疗上“燥者濡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在不同的病程阶段,还应视其病位所在灵活原则治法。初期阶段邪在肺卫,治宜辛凉甘润。病至中期,病邪已进入气分,燥热己炽,津伤尤甚,宜清养并施,即在泻肺、清胃、通腑之时,注重养阴增液。若因燥热化火,治宜清营凉血。病至后期邪热进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则需滋培真阴。

图片

“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而“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就是针对秋燥初、中、末不同阶段确立的治疗大法。

①上燥治气

所谓上燥治气,即病初以治肺为主,燥邪在表,除咽痛之外,还有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等燥象,发热、微恶风寒并见,苔白脉浮。治宜辛凉甘润,轻透肺卫,在秋燥初起的治疗中即体现出“燥者濡之”的特色,“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若病入气分,肺中燥热明显,津伤亦加重,此时应以清肺泻热,甘寒养阴为治则,“损其肺者益其气”。

  A燥干清窍证此为上焦气分燥热化火上扰清窍之证。燥热之邪由卫入气,上干头面清窍,出现咽痛、耳鸣、目赤、龈肿等症。燥热内盛,津液受伤出现发热、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数等症。治宜清宣气热,润燥利窍,“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

  B燥热伤肺证本证为肺经燥热化火,灼伤阴液之侯。邪在气分,燥热炽盛于里,燥热灼伤肺津,肺失宣肃,津液不布,故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阴伤则咽喉、鼻、齿干燥而烦渴。此外还会有发热,心烦,脉数等症。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或薄黄而干燥无津,皆为燥热之象。治宜清泄肺热,养阴润肺“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困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

  C中燥增液 内经曰:“燥胜则干”,病至中期,由于胃主津液,病变多在中焦阳明胃。故除了咽喉症状以外,伴有胃肠津液耗伤,宜以甘寒之品补阳胃阴,滋润肠液。但治疗一般忌用苦寒。因燥性近似于火,极易劫伤津液,而苦寒之品虽能清热,但亦伤阴,故治疗燥证忌苦寒而喜柔润。  

D肺燥肠热证初起时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粘带血。燥热伤肺,肺络受伤则出现喉痒干咳,痰粘带血,胸胁作痛。又肺中燥热下移大肠,出现腹部灼热如焚而大便泄泻,属热利。治宜润肺清肠,清热止血。方用阿胶黄芩汤。

E肺燥肠闭证此为肺中有燥热,液亏肠闭。燥热伤肺,气机抑郁,失于宜畅则咳嗽不爽。气不布津,津液停聚成痰,故胸满痰多;肺失布津,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失职则腹胀便秘。治宜肃肺化痰,润肠通便。方用五仁橘皮汤。

F肺胃阴伤证干咳或痰少,身热退或有微热,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胃之阴。方用沙参麦冬汤,津伤甚者合以五汁饮。

G下燥治血此处所谓“治血”不是指滋补阴血。病至后期,虽咽部症状较为稳定,但因燥热久羁,燥热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伤,既可见燥伤真阴,虚热未退的低热不解,又可见肾水不能上升肺阴,肺阴不足的干咳及水不涵木的痉厥。故宜用甘寒、酸寒、咸寒之品滋养肝肾阴液。燥伤真阴:昼凉夜热,口渴,或干咳,或不咳,舌质干绛,脉虚。此为燥热病邪深入下焦,耗伤真阴的邪少虚多证。治宜滋养肝肾,潜镇虚风。方用三甲复脉汤或小复脉汤加减。

图片

3结论

  咽炎易由秋燥引起,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发于秋季,初起以肺卫症状并兼有津伤失润见症为特征。“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燥病之要,一言而终。”即“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瘘喘呕,皆属于上”,二条指燥病言明甚,更多属于肺之燥。病程自始至终均有燥伤阴津之象。病机发展以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为层次。初期邪在肺卫而见表证,同时兼有津液干燥的见证:中期以肺气燥热为主,出现燥干清窍、燥热伤肺、肺燥肠热、络伤咳血、肺燥肠闭、腑实阴伤等证: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象。少数病人也可发生病邪传入营血或深入下焦、耗伤肝肾墓阴的重证,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对本病治疗以滋润为原则,初起邪存肺卫,予以辛凉甘润,透邪外出。若燥热化热入里而病在气分,燥干清窍者,则清散上焦气分燥热:若燥热化火伤及肺阴·清肺润燥养阴:如肺燥肠热,络伤咳血者,清热止血,清肠止泻。本病的好发季节为秋季,天气寒热变化较大,且渐转凉,应注意适时加减衣服,防感外邪。应经常锻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