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有道之三:拟定标题要突出关键(作文技法二十讲)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9-08 发布于甘肃

【道点简释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标题是考场作文之“龙眼”,是文章精髓的体现,也是写作者智慧的结晶,考生只要精心经营,巧手点画,便可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为高分赢得最宝贵的“初始印象”。好的标题,或先声夺人,简洁明快;或优雅有趣,诗意盎然;或新颖生动,画龙点睛。它能让阅卷者赏心悦目,为之动情,大笔一挥,给你好分。自古道“窥一斑而知全豹”,作文夺取高分的奠基就在这里。标题虽小,关乎全局,所谓“突出关键”,就是要让你所命制的标题,扣住材料的中心,抓住命意的关键,至少是关键部位或核心词语,形成作文人与命题者认知上的高度契合,指向上的高度一致。

一般来讲,精致的标题,首先应该准确提炼文章中心,态度鲜明,体现写作意图;也要体现一定的语言素养,如炼字精准、语义丰富、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还应能体现写作者的思维素养,逻辑清楚,体现批判思维富有思辨色彩。

标题最忌讳的是语意模糊,指向不清,头绪纷乱。

【惯用模式】

拟定标题要突出关键,这里的关键,首先就是命题材料中的关键概念、关键语句,或者是从材料中提取的关键概念、关键词标题中应包含这些因素;其次是材料中体现的逻辑关系,可以用关联词语、副词体现。

拟定标题可采用“对称式标题”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我们传统的对联,但相对简单。只要求采用对句的形式,上下两句,一句一意,字数相等,表意相近或相反,形成一种张力。前后两个对称句中各包含一个关键词,两句组合,相互支撑,共同作用,突出说理话题,体现议论中心,上下两句之间体现出一定的逻辑联系。

《胸中有丘壑,眼中存山河》,是2020年全国一卷某考生的作文标题,说得是鲍叔牙心怀国事,深明大义,重举管仲为相,深得人心。“胸中”对眼中对“存”,丘壑山河丘壑”“山河寓意丰富,耐人寻味,语言概括凝练,境界高远夺目醒目,给考文以很好的品相。

拟定这样的标题,可从自己已经背诵过的名言警句中提取精华,稍加改造,转换而成,既有品位,又有内涵。如:《仰观宇宙,俯察品类》《居高忧民,处远忧君》《寄蜉蝣,渺沧海》。

还可以从对联中借鉴提取,为我所用,当然,前提是符合作文的立意与构思。有一幅经典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是:撇捺人生。若用横批“撇捺人生”,来给2021全国新高考作文来命题,也非常合适,效果不言而喻。

此外,歌曲名称、谚语广告、书名剧名,经典台词等,适当加以改动,同样可以快速拟出准确而高明的标题。如:《我和××有个约会》《非“诚”勿扰》《我拿青春赌明天》。

拟制标题,还可以采用“是”字式的判断模式,坚定有力,毋庸置疑,很好地传达出文章的中心。如:《简约是刚需》,这样的标题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学仿有例一】

一.考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深度解析

这是2021全国乙卷原题,是一道有着很强“教你做人”意味的作文题。本考题的逻辑顺序是这样的:先说明“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再以杨雄的议论为例,接着进行阐发。其核心词是“理想”,论述的中心是“实现理想”,具体涉及实现理想的基础、目标、行动等,这些要素之间是一个递进关系。即奠定基础,确定目标,扎实推进,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这些就是在暗示我们写“理想”这个话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立足于以上认识,我们对标题的拟定和行文的思路都有了大体方向。

三.我来示范

标题:以“义”为“的”,砥砺前行

该标题共8个字,分上下两句。这八个字的立意主要来源于材料中的“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这一部分的表述,其中的“义”和“行动”是关键词,要加以强调,而两者之间在逻辑上有先后,“义”是基础,是目标,结合杨雄的表述“立义以为的”,可以压缩为“以义为的”,这里的“的”,就是射箭的靶子,引申为目标。有了目标,还要付诸行动,而行动就会有曲折、考验,不会一帆风顺,因此,要“砥砺前行”,经历考验,矢志不渝。这是标题体现的内涵和思考。

【学仿有例二】

一.考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图片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深度解析

这是2021全国新高考作文原题。本考题材料来源于一幅漫画,引导语极简单,但是形式简约,内涵不简单。漫画内容是讲“人字描红”,讲人字的写法,其寓意蕴含于描述写法的语言中。命题人的用意肯定不是让考生关注写法,而是关注写法的“言外之意”,实际上是对考生语言鉴赏能力的考察。当考生意识到人的“写法”即人的“做法”时,立意就迎刃而解了:“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做人要直面逆境迎难而上,逆境中要学会韬光隐晦;“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做人要正道直行,严以律己,不走歪门邪道,不因小失大;“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做人要养精蓄锐,低调隐忍,打牢基础,水到渠成。

三.我来示范

标题:养志蓄力,大器可期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深入思考,逆锋可喻逆境,人处在逆境之中,要战胜逆境,就要有方向目标,要有“志向”,此外,还要有“意志”,由此,可以概括出“志”“力”两个关键词,“藏而不露”,可以概括出“养”“蓄”两个关键词,因此上句确定为“养志蓄力”。“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这两句的内涵上面已经分析,综合起来看,这两句是讲成长的过程和结果,可加以综合概括。注意到这两方面,就可以成功,成长为有用之才,未来可期。由此,将下句确定为“大器可期”。当然,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重在认识过程,至于提炼概括出的关键词,是不必拘泥于这几个字的,比如“养”可以替换为“培”,“蓄”可以更换为“聚”,关键在认识的深刻与否,提炼的关键字眼和表述的形式是可以多变的。

重庆一考生的标题是《稳行方致远,中和待花开》,用核心词“稳行”“中和”引起对称句,“稳行”突出一个“稳,“中和突出一个“中,重点突出,匠心别具,内涵丰富,切中肯綮。这样的标题体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度把握、对语言的精准运用,有这样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