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到底有多像?馆长带你连连看

 蜀道研究院 2023-09-09

古蜀文化,即公元前316年秦朝统一中国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疆域辐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古蜀国所创造的地域文化。据考证,古蜀国在四川盆地发展的历史长达2500多年。长期以来,古蜀仅存在于语焉不详的传说故事中。上世纪至本世纪初,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让古蜀国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起来。考古资料显示,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战国船棺遗址共同勾勒了古蜀文明从起源、发展到消亡的大体过程,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三星堆遗址共同申报的“古蜀文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此次三星堆遗址再发掘,让金沙遗址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两个遗址到底有多像?我们邀请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带您连连看。

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

孕育了成都的城市文化

也许是因为昨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作为“兄弟”的金沙遗址也成为了网红。今日,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馆内,观众络绎不绝。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告诉记者,成都平原陆续发现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战国船棺墓葬等重要遗址,出土了特征明显、数量可观的各式遗迹和遗物,充分证明成都平原有着悠久的文化源头,而且是从新石器时代持续发展,最后融入中华文明,它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古蜀文明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学术界普遍认为,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遗址内出土的大量造型奇幻、诡谲独特的器物,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绝佳的观赏性,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征。集中反映了古蜀国这个时期的辉煌灿烂,而古蜀文化也是成都这座城池发展的重要历史源头。

发现于成都市区的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三星堆高度相似的器物,两处遗址相距不远,在宗教信仰、城址布局及时间延续上都可以看出金沙遗址就是对三星堆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继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又一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成都城市的开端,它将成都的建城史从此往前推进到距今3000年左右。金沙遗址发展到后期时,其文化中心向今天成都城市中心的转移即积淀和开创了成都的城市史。可以说,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孕育了成都的城市文化。

三星堆最繁盛时期大约相当于中国中原地区的夏代晚期至商代早期,距今约3700~3200年。至商代晚期之时,生机盎然的三星堆文化突然发生了变化,繁荣数百载的三星堆都城变成一片废墟。恰好在此时,金沙遗址逐渐兴起,并走向繁荣。现在也有观点认为,三星堆和金沙有可能是古蜀国的两个都城。

一、祭祀文化一脉相承并有所发展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其繁荣时期距今约3200年~2600年。遗址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有着与三星堆遗址类似的明确功能分区。目前,已发现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生活居住区等遗迹。其中,金沙遗址祭祀区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更是目前整个遗址范围内出土遗迹最为丰富、遗物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

金沙遗址的祭祀遗迹呈现出因地制宜的滨河祭祀形态,除沿用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形式外,还采用了就地掩埋的方式。祭祀用品除了与三星堆一样用金玉铜器以及象牙外,还使用了大量的獠牙、鹿角和卜甲。值得一提的是,金沙遗址是世界同时期发现象牙最为密集的遗址,同时也对出土象牙采取了及时有效的保存方式,观众得以凭借象牙实物“想象”古蜀盛大的祭祀仪式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象牙

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及其线图

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刻画了两组头戴高冠、方耳方颐、身着长袍、肩扛象牙的人像。该图案与三星堆 “祭山图”玉边璋上的图案类似,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古蜀人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尤其是人像头部与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头像极为相似,他们可能是祭师或巫师。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祭山图”玉边璋及其线描图(局部)

在古蜀国的祭祀活动中,除了有神职人员向祖先神灵、天地万物献上金、铜、玉器和象牙等珍贵祭品,还出现了人牲的替代品,其身份可能是奴隶或巫师。金沙遗址目前出土了12件石跪坐人像,造型基本相同,赤身裸体,赤足,双手被绳索反绑在身后,双腿弯曲,双膝跪地。特别是有的石跪坐人像还与石虎放在一起,虎口正对人的胸膛,这种特殊的摆放形式,充分表明人像、石虎、石蛇应都是作为特殊的祭祀物品。

专家表示,石跪坐人像应是商代以来人祭(人牲)现象的真实反映。但不同于中原的殷商王朝大量杀殉活人的方式,金沙遗址所出现的用石雕人像代替过去的活人祭祀的现象,一方面体现出金沙社会上层统治阶层意识上的进步,已充分认识到人力的重要,而不再滥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提高,有了这种可以替代的产品,说明当时偏于西南一隅的古国祭祀方式可能较之中原地区显得更为开明和进步。

金沙遗址第19号遗迹,石虎张开大口,仿佛正在撕咬石人。

石跪坐人像,金沙遗址出土

二、出土器物的样式和艺术风格极为相似

1、金面具

金沙遗址目前共出土2件黄金面具,其中商周金面具是目前中国出土同时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件黄金面具。金面具与三星堆出土的4件带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和最新出土的金面具残片相比,造型风格极为相像。

小金面具,金沙遗址出土

大金面具,金沙遗址出土

金面铜人头像,三星堆遗址出土

三星堆的金面具被粘贴在青铜人头像上,背面还残留生漆加粘土调和而成的粘合剂。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大金面具,外表打磨光亮,内壁却较为粗糙,可能不是用于直接佩戴于人脸。考虑到粘接剂已被古蜀王国的先民们广泛使用,在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矛、玉钺、石虎、木雕神人头像等很多器物上都发现有粘接剂的这一现象,专家推测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金面具也是粘贴在青铜人像或木质人头像上的。

2.金冠带

金沙遗址金冠带上的人头、鱼、鸟、箭纹与三星堆出土金杖刻纹如出一辙,而人头图案又有所变化。“人头·鸟·鱼·箭”图案反映了古蜀人的祖先崇拜,与古蜀传说中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五代蜀王的故事不谋而合。

金冠带及其线描图

金杖及其线描图

3.青铜立人

金沙青铜立人像,总体风格造型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极为相似,他们都被塑造成为高高站立的人物,脸形类似,神情庄严,双手聚于胸前、有着相同的手势,手中都应当持握着从双手间穿插而过的器物。但是金沙遗址的青铜立人冠形更为奇特。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左)、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右)

4. 玉器造型相近且形式更为丰富、做工更加精细。

承载古蜀文明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国内出土夏商时期玉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遗址之一,不仅出土了源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十节玉琮和源自黄河流域的玉璋、玉戈、玉钺等,还有古蜀人广泛吸收其他地区玉文化,融合创新后制作出的具有鲜明古蜀特色的玉器新品种、新造型。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戈兼具了玉戈和玉璋的部分特点,是璋戈合体的典型,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类玉戈在三星堆祭祀坑中也有大量发现,曾被形象地称为鱼嘴形玉璋,但不见于成都平原以外地区,是古蜀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商周兽首饰玉璋,金沙遗址出土

古蜀人继承和发展了夏朝宗教的观念和礼制的思想,使玉璋成为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礼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共出土玉璋300多件,超过全国其他地方出土总量。

上图为金沙遗址出土商周动物装饰刃玉璋和三星堆遗址出土商周动物装饰刃玉璋。目前仅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中发现有此类动物纹饰装饰的玉璋,为古蜀特色。

凹刃玉凿

有领玉璧,因埋藏位置和光线照射等因素的影响,两面呈现迥然不同的颜色。

凹刃玉凿、有领玉璧等有着鲜明特色的玉器,曾从四川流传到我国云、贵地区,甚至远到越南一带,成为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有力证据。

三、三星堆与金沙有着共同的信仰和崇拜

崇奉太阳是古蜀人不变的信仰。古蜀文化中有大量反映太阳崇拜的遗迹和遗物,真实地反映了古蜀王国太阳崇拜的繁盛。在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物坑中我们看到许多与太阳崇拜有关的物件:三星堆大立人座台面中部及人像的筒形冠上有“日晕”纹,神殿屋盖上有“太阳芒纹”,铜神坛上站立的众祭司服饰上装点着太阳纹,二号坑中还出土有6件铜太阳形器,其中巨大无比的铜车轮形器更是对太阳最具象的表现。

在金沙遗址中,太阳崇拜的信仰体现得更为清晰和突出。金沙人用“鸟”和“太阳光芒”相结合的形式,表现自己眼中的宇宙和太阳。金沙遗址祭祀区中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的最好实物记录。金饰图案分为内外两圈,内圈一个旋转的火球——象征着太阳,外圈等距分布着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四只神鸟围绕着十二道内敛的太阳芒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地飞翔,与上古神话《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传说相映证,表达了远古先民对太阳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光明不间断的向往。

太阳神鸟金饰

金沙遗址祭祀区中还出土了一件带柄有领铜璧形器,其环面上首尾相接,展翅飞翔的三只神鸟装饰与“太阳神鸟”金饰一样,是古蜀人对太阳和阳鸟的强烈崇拜的真实写照。

带柄有领铜器

在金沙遗址祭祀区中还出土了一件头戴太阳帽饰的青铜立人像。他的腰间插着代表身份的权杖,发式讲究,身份特殊。头上戴着的涡形帽圈,这一造型与“太阳神鸟”金箔中的太阳图案极为相似,应当象征着光芒四射的太阳。青铜立人头罩太阳光环,手持献祭之物,站在高处的铜立人,俨如一个光明的使者或太阳神的化身,正在主持着神圣的祭祀活动,反映出金沙人对太阳神的崇拜。

青铜立人

其次,黄金制品色泽金黄,酷似太阳光芒的颜色。古蜀人对黄金制品的热爱,反映出其对太阳的崇拜。金沙遗址现已出土金器300余件,其数量与种类都是中国同时期发现之最。

四、参天古树,曾见证古蜀人的沧桑巨变

在金沙遗址祭祀区西北角,还有一个大树根遗迹,它的面积达100平方米。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联合鉴定分析,古树根的树种为秋枫。秋枫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潮湿沟谷林中或平原栽培,尤以河边堤岸或行道树为多。稍耐荫,喜水湿,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主要树种。

大树根

经古气候学家的研究,成都平原在金沙时期应属于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3摄氏度,这也预示着这片土地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并且分布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经测定,这棵树生长时间1000年,死亡时间2000年,距今也有着3000年的历史。通过这个巨大的树根,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金沙时期古树参天的环境状况。同时,这棵参天大树的特殊位置,也让人不由猜测大树在古蜀人心中的神圣地位。

对于大树的崇拜,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信仰。两河流域亚述国神树浮雕中,国王和守护天使分立在生命树两侧,树上还有一只太阳鸟;在古代玛雅人的观念中,世界的中心位置就是一颗“世界树”。它从下界开始生根发芽,树干钻入大地,顶端则不断往上通向天际。通过这棵树,来自天空、大地和地下的神秘力量就可以来回流动。而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对树的崇拜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星堆遗址的二号祭祀坑出土了6件铜质“神树”,其中有2件大神树,4件小神树。这些神树在出土时是破碎不堪的,还有用火烧过的痕迹。经考古专家们复原,1号神树以极其震撼人心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青铜神树,三星堆出土

三星堆神树应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即为“通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树间攀援之龙,或即巫师之驾乘。青铜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的实物标本。

金沙遗址出土的铜鸟,与三星堆神树上的铜鸟造型相似。而且它们的腹下几乎都有残断的痕迹,可能只是某一大型铜器的饰件。

铜鸟,金沙遗址出土

与三星堆一样,金沙还出土有数量众多的铜铃和形式各异的铜挂饰,而它们的使用方法可能是悬挂在铃架上,然后再将铃架挂在青铜神树的树枝上。

青铜挂饰,金沙遗址出土

青铜铃,金沙遗址出土

这些铜挂饰和铜铃的出土,说明金沙遗址中可能也有像三星堆那样的大型青铜神树或相类似的东西存在。

记者 王嘉 段祯 图片由金沙遗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