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直播前的一周,我一直在想——45分钟,我能教什么? 教实词和虚词吗?
实词,虚词主要靠的是识记,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这个要记,那个要记,最后还是得靠学生课后花时间背诵,默写,所以我不打算把重心放在实词和虚词的讲解上。 不是重点,并不意味着不讲。 我提前十五分钟开直播,出示了这三篇文言文需要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拿出纸笔默写,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正式上课后,我先带着学生校对这些字词,通过复习字词的方式回忆我们本周做过的文言文。之前做题时,是先读文,再积累字词,现在是看着字词,回忆曾经在哪篇文言文中碰到过。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补充一些字词的其他常考义项,以及做文言字词题时的方法与技巧。 我让学生找出哪些字词是两篇或者三篇文言文中反复出现的,这些字词在不同的文本中意思是否一样?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一词多义”的含义,以及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文言字词知识体系。很多字词看看各个义项之间看似错综复杂,实则词义的引申义往往都立足于本义,我们可以借由本义推测其引申义,通过一“字”之本义掌握其各“义”之系统,这有希望成为文言文学习的捷径。 助教老师的反馈,孩子们的主要问题在于句子翻译,直译不到位,遗漏重点字词较严重,另外还不会润滑语句,最后的句子是病句,不符合现代文语言的逻辑。 针对这一学情,翻译句子成为我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之一,我将三篇文言文的翻译句子题放在一起。引导学生:1.看实词,圈画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是翻译的重点。2.看虚词,思考这里的虚词有没有意义,如果有,要一并翻译出来。3.看句式,我们目前常见的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4.读句子,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蓝色字体是本句的虚词,这里的“之”有意义,解释为“的”,所以需要翻译;绿色字体“也”表示特殊句式,放在句末,表示判断,一般译为“是”,“就”“就是”。最后,为了使译文更加清楚,明白,我们可以补充相关内容,打好括号。王羲之跪着请求(说):“倘若等到我成人(你再把它传授给我的话),恐怕是会埋没我的才华的。”王羲之跪着请求(说):“如果等到我成人(你再把它传授给我的话),恐怕就会埋没了我的才华。”最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文本的理解上。我先出示了浙江省中考文言真题,直观带同学们感受中考风格。不难发现,现在的中考题有意淡化对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以前的试题几乎都是僵化的解释加点字词、断句、翻译等题型,这种考法难以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度等真实的文言阅读能力。但是我也和学生强调,淡化并不意味着字词不再重要,因为理解的前提是读懂,读懂的基础是熟悉字词的意思。如果把语文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字词就是建造大厦的一块块砖。离开字词,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文言文更不用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