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教师节的迷茫 ◎清风明月 曾经那么执着地认为,再拼搏几年,为单位为自己干到五十六七,可是今年来,突然一下感到好大落差。以往的学生乖巧懂事,现在的学生也乖巧懂事,但调皮学生也不少。开学仅仅这么几天,遇到的事情可真是不少,已经是过去一年那么多了。 因为是刚接手的班级,越是艰难,我越是不会放弃。我决定做好家校联系,先联系家长聊聊,就努力联系家长。家长很热情,很期盼,可有时感觉好像在这个集体里,有的家长似乎已经放弃了孩子的学习,只是期待他们一种单纯的身体成长。也有部分学生期望班级能有个好环境,期望自己的努力能有公平的回报,期待奋斗后能有个好结果。 面对这些,我也在思索,思索我该怎么办?是维持表象的安宁而无所事事,还是像过去一样,盯住一大批积极的学生慢慢努力来雕琢?经过这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觉得我似乎像要提前进入准退休状态了。可是对我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悲哀呢! 回首工作几十年,教书育人几十年,我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认真抓质量抓成绩,有些花里胡哨我似乎一直做不来。但我也要承认,每个人每个工作的性质不一样,不是可以人为模板化的。 我教书从最开始的双庙中学一年,到三里畈初中待过十二年,有些毕业的学生喊到我,可是真是惭愧,有的的确记不住了。到三里畈高中,呆过六年,再到育英高中,一直呆到现在,十一年了。生命长河里,时间过得真快啊!可是现在似乎只能顺势而为。顺势而为也未尝不是一种进取,看准实际,基于现实,逐步推进。 我困惑我是不是要重新定义教育工作了。现代教育也不一定就是追求教学成绩,好像带着他们玩玩也是正确的,好像不一定要执着地追求教学成绩了。那些嘻嘻哈哈那些瞌睡那些聊天那些玩手机其实也是种野性的成长,只是我太看不惯而已。说实话,我这人太顽固,无论如何适应不了课堂玩手机打瞌睡,原谅我的顽固不化吧。 其实我很清楚,学生的事业不完全和成绩画上等号,我也清楚情商很重要,我也感觉到很多成绩差点的学生情商很高。我一边叫自己要努力适应教育新变化,一边又固执地坚决制止。我,该是个多么矛盾的混合体啊!我的那些曾经执着的做法和追求,在现在看来是给我带来了多么的迷茫啊!还有正在全省推广的教联体改革,高中目前没参与,我也不懂,说是教育均衡,但另一种意思是不是抛弃以往追求的品牌呢?当年很多学校办学理念都是创品牌创特色,现在的教联体也许能医治好择校的毛病,是不是又引出学校办学没有优势的弊端呢?是不是成了曾经的吃大锅饭?这些迷惘充斥着,我该怎么办,这就是老了爱多想的表现吗?也许是杞人忧天吧!我是坚决不服老,还是安心接手这将至的老呢? 我有时会对自己说,想那么多干嘛,该如何就如何,也许是吧,我应该看清现实,一句话,用进取心顺势而为吧! 看到今年的经济形势,电话时总想着,外出务工的家长该是多么辛苦啊!这段时间为了班级的事,打了好多电话。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接电话时,说得不愿放下,他们焦虑,他们愤怒,他们期盼,他们渴望,他们对孩子的无能为力和心存希望,对务工的任劳任怨和辛苦劳累,对收入的欲言又止和省吃俭用,都和我谈到,就像那年疫情时一个家长电话中恳请我对孩子管紧点一样,我也感受到了他们那种爱莫能助和鞭长莫及,毕竟家长远在江浙或者广东。 每次烈日下,我走向食堂吃午饭,偶尔会想起这些,想起他们的艰难,就像想着自己在外务工弟弟的艰难一样。可是我是那样的无可奈何。试着这太阳的烈度,想着务工的难度,还有收入的不可连贯。家长们也许是很伤心吧!而我还能在办公室坐着,还可以吹空调,每月有固定的还算过得去的收入。唉!老子曰:知足者富。真应如此想啊! 想起曾经自己的一幕幕求学工作的过往,我觉得知足!那赤脚薅秧,烈日挑谷,菜地挖苕,深井挑水;那严冬抽水捉鱼,骑破车上学和走访,破窗户的教室里讲课,办公室和学生谈心,还有夜里睡觉有蛇爬到我手上,等等等等。现在是好了不止一点点啊。当然社会总在向前走,人的追求也在向前也应向前。倒也不是我不爱钱,我天天巴不得中个五千万,巴不得每月工资翻个翻,可是我是教书的,我晓得那是不可能的。我曾经对父母说,只要我有粥喝,你们一定有粥喝,别人钱多一千两千地用,我们钱少就一块两块地用呗。我不奢求大富大贵,再说大富大贵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的,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成为马云。想起务工的艰难,想到现在生活的无忧,我觉得似乎又应该好好过所剩的工作时光了,似乎不必提前进入退休,似乎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也不由得想起这样几句古诗: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此自勉! 顺祝自己节日开心幸福,也祝所有教育工作者天天健康开心! ——更多原创,欢迎阅读—— 感谢转发分享,欢迎留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