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无棣禹贡碣石曾是秦始皇求仙基地

 宇闻休闲书苑 2023-09-11

山东无棣禹贡碣石曾是秦始皇求仙基地

渤碣舟人

无棣人论证秦始皇求仙来过无棣碣石,本与昌黎碣石无关。昌黎孙立案碣石风,从202017在网上发布《“碣石之争”沸沸扬扬,余波未了》开始至20237月间先后发表十数个帖子,无缘无故、不遗余力地污蔑无棣禹贡碣石,无棣人感到莫名其妙。近来通过孙立安自述才知道,原来在2019年,他的【网易邮箱】中发现了2014711日去世五年之久的董宝瑞先生的信息,信息中还向孙立安“顿首”,于是孙立案认为董宝瑞先生是与无棣人碣石论争中“又累又气”得肺病致死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他要出来为董宝瑞先生做点什么,因此就不顾一切,无视事实,昏头昏脑地向无棣人复仇,开始一系列攻击污蔑无棣禹贡碣石及无棣人编写的《<禹贡>碣石考》的活动,无所不用其极,其中对无棣人考证秦皇在无棣厌气求仙活动,进行攻击否定。为明确历史事实,现出示部分文献资料,与网友分享,以正视听。也希望昌黎那个碣石风孙立安也也用眼睛而不是“地学视角”看看,无棣人是杜撰吗?

【无棣县,秦属齐郡厌次县。厌次县命名渊源】

1、《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记载:“厌次县:相传秦始皇东游厌气至碣石,次舍于此,因名之。”

2、《元丰九域志》卷二,记载:“厌次,<续汉志>云:相传秦始皇东游厌气碣石次舍,因为名。

3、《太平寰宇记》卷六十四,记载:“厌次:相传秦始皇东游厌气至碣石,次舍于此,因为名。

关于“次”,《左转》:“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说明秦始皇在前往碣石的途中在此驻跸三日以上。驻跸地因名“桑落墅”。相传秦始皇车驾在此地一株大桑树下歇息,有桑枝偶然落地,秦始皇认为是吉兆,所以决定在次驻扎,并在钩盘河畔修筑厌气台(又名厌次台)一座,乾隆版《山东通志·卷三十五》又记载。秦始皇东游厌气所至的碣石,就是厌次县境内的今无棣禹贡碣石,这是文献记载的历史事实。

秦代厌次县范围较大,包括无棣邑南部的惠民、阳信、无棣等地。隋割阳信、饶安置无棣县;唐代县北境与高城县(盐山县,属春秋无棣邑)版图常互有调整,骝山(小山)、碣石山(大山)或归高城或归无棣。1964年,无棣的小山、辛集、杨埕几个乡镇划归河北,组建今海兴县。

昌黎碣石风孙立安,无视文献记载,闭眼瞎喊道:秦始皇求仙没有无棣的事......以此抬高其本地碣石的“正统碣石”地位,并作为污蔑无棣禹贡碣石的理由,

今把影印钦定的四库全书《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太平寰宇记》等古籍中关于"厌次"一名的来历及无棣县境内关于千童城、萦蒲台(秦台)的记载,晒于下面与朋友们分享,看看无棣到底与秦始求仙有无关系,事实胜于狡辩。 

    15807b3bcd1ff7a63503f7ffb1cd363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关于“厌次”的记载】

    b4bb509ee7fa6bbca57cc984e582a0b

【《元丰九域志》卷二,关于“厌次”记载】

d19cec1b9b813c1dc40995aab252f70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四,关于“厌次”记载】

1081bb68331658844fc9fc7ed3454e3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五,关于无棣境内千童城、萦蒲台记载】

 无棣人论证无棣县境内的碣石,并没有否定昌黎一带碣石的存在,论证秦始皇曾在无棣禹贡碣石一带厌气求仙;曹操建安十一年秋八月东征管承,东临无棣碣石,观沧海,是以文献记载为依据,《曹植年谱》中就记载,建安十一年秋八月,随父东征管承,“东临沧海”。无棣人并没把秦始皇、曹操在华夏域内内活动局限在无棣范围内,昌黎孙立安自可多涉猎些古籍文献,做点实实在在的考证,不要动辄以地学理工男、地学出身、地学人视角胡说八道,胡扯八拉,以复仇心理胡喷无棣禹贡碣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