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十大常见病症,真象却只有一个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尤为突出,而这其中“脾常不足”主要表现在消化能力薄弱,稍有不注意,便会损伤脾胃,导致小儿出现病症临床上呕吐、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脾胃病症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水谷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脾先受之。

万全《育婴家秘·五脏论治总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常饮食不节,吃过多的油腻、甜腻的东西,导致小儿积食的情况经常发生,会引起咳嗽、便秘、厌食、发热一系列症状。

引发小儿十大常见病症的因素里,都少不了小儿积食。初为父母的家长关于积食有着不同程度的疑惑,如何预防及治疗小儿积食呢?古人云:“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在当今同样适用。

小儿积食容易引发的十种病症

便秘  泄泻  疳证  咳嗽  发热  

唇风  夜啼  麦粒肿  口疮  汗症

预防与调护

  1. 饮食常带“三分饥”

  2. 调护常记“七分养”

  3. 荤素搭配,肠胃不“累”

NO.1

积食引发的疾病

①积食与便秘

症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还会伴有腹痛等。(点击小儿便秘,教你如何辨别、防治小儿便秘)

太饱伤脾。

万全《幼科发挥》

脾为阴脏,主运化水饮,有利于大肠充分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小儿饮食没有节制,过饱容易伤脾,导致脾胃运化不及,食物停滞胃肠,不能被正常消化,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则引发了便秘。

②积食与泄泻

症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水分增加、粪质稀薄,还会伴有腹胀、腹痛等。

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幼幼集成·泄泻证治》

泄泻有三,寒热积也。……积泻面黄,所下酸臭食也,……积不去泻不止也。

《幼科发挥·脾所生病》

泄泻指日常所说的腹泻,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饮食常不知自节,饮食太油腻、甜腻或者生冷,都可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失职,胃伤则腐熟不能,宿食内停,升降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成伤食泻。

③积食与疳证

症状:身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等。

疳皆脾胃病。

《小儿药证直诀》

疳证即现代医学的营养不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为食物匮乏引起的疳证已经不常见了。当今引起小儿疳证的原因,以喂养不当最为多见

若小儿饮食没有节制,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比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难化之物,或者偏食、挑食、随意进补,又或者乳哺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等,都会影响脾胃纳化,造成气血化源不足,引发小儿营养不良。

④积食与咳嗽

症状:长时间咳嗽,夜间或凌晨较为明显,还会有肚胀、厌食、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症状。

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

《医学入门》

食积生痰热熏蒸,气促痰壅咳嗽频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

积食可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积食会影响脾胃运化,脾运化功能失常,积滞内停,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化为痰湿,上贮于肺,壅阻气道;或积滞日久,胃肠瘀热,灼津为痰,上犯于肺阻于气道而咳。

⑤积食与发热

症状:身热反复、口臭、不思饮食、腹胀,伴或不伴腹痛、大便干结等。

此外又有食积发热者,手足心腹热

唐容川《血证论·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如饮食不节,伤于饮食,影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致积滞不化,久而化热。

此类积滞化热正如潮湿的稻草堆积一起产热,热甚会自燃一样,明代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将胃肠瘀热称为“菀莝之热”。

⑥积食与唇风

症状:小儿口唇红肿渗出、结痂、反复脱屑等。

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痛。

《医宗金鉴》

唇风指的是剥脱性唇炎,是口唇部位的慢性炎症。中医“唇风”病名首见于《外科正宗》,因胃经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

唇风多因胃腑蕴热所致。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故唇黏膜疾病与胃经关系最为密切。小儿食积易致脾胃积热,耗伤阴液,熏蒸唇部,发为唇风

⑦积食与夜啼

症状:小儿夜晚哭闹不止,常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胃不和则卧不安。

《素问·逆调论》

引起夜啼的病因多样,因积食引起的夜啼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许多婴儿有食夜奶习惯,饮食积滞于脾胃则致脘腹胀满不舒,则小儿啼哭不止。此类积食引起的夜啼改变不良进食习惯往往可不药而愈。

⑧积食与麦粒肿

症状:小儿眼部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多伴有硬结,按压会有明显痛感。

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

李东垣

麦粒肿又名针眼、偷针等。该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睑腺炎。此病虽病位在眼部,与脾胃密切相关。

麦粒肿多为脾胃热毒蕴积,壅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痰湿热毒互结,加之邪毒侵袭,上攻于目,热毒瘀阻于胞睑而生肿痛。

⑨积食与口疮

症状:口腔溃疡,或者口唇部有疱疹。

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口舌疮候》

在临床中因小儿恣食肥甘厚味,饮食积滞化为胃肠瘀热,上炎口窍发为口疮,成心脾积热之证者多见。食伤脾胃而生的内热,内热不去则易生口疮。正如《圣济总录》所说,“口疮者,心脾积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

⑩积食与汗症

症状:小儿白天容易出汗,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汗,睡觉时大汗淋漓,小儿口干唇红,形体多为肥胖,饮食上喜荤不喜素、喜饮冷,粪便干燥。

阳加于阴为之汗。

《内经》

汗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小儿平素恣食肥甘厚味,积久生胃肠瘀热,脾胃蕴热生火,热肾则伤阴耗气,阴伤则不能化阳固其外,气耗则不能生其阴,而阴液更虚,日积月累,内热蒸腾,机体为散热自保,则汗出淋漓

NO.2

预防与调护

饮食常带“三分饥”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

这句古训在当今社会同样适用。当然不是提倡家长让小儿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在物质条件丰厚的现代社会,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营养良好、身强体壮,一味地让孩子吃太多、太饱,殊不知这样会加剧肠胃负担,进而损伤脾胃,引起积食等证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内经》

所以饮食要适量、适度,不能一味地求好、求饱。如小儿腹胀、口臭等症明显,就需控制饮食。

调护常记“七分养”

“三分治,七分养”这句话在小儿积食的调护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只知求医问药,不知饮食调护、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饮食调护方面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脾胃损伤。

荤素搭配,肠胃不“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常恣食肥甘厚味,喜荤食不喜素食,容易助湿生痰,化热成瘀,滋生疾病。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素问·生气通天论》

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张仲景《金匮要略》

饮食不节制,过食肥腻浓厚的食物,会使脾胃积热导致疾病发生。医圣张仲景将食伤脾胃引起的胃肠瘀热称为“馨饪之邪”。

临床中,喜食肥甘厚味、厌食蔬菜、贪食零食、偏食挑食这些患儿不少见,在平常的饮食中需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荤素搭配,保障肠胃健康

【END】

本文作者:袁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