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也能让人中暑?中暑分阴阳,清暑有正道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来自西太平洋的季风,带来了充沛的水汽,让大半个中国变成了“湿热并重的大蒸笼”

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所谓“伏”,一曰“庚金伏于夏火之下”,秋之金气受制于长夏土气;二曰“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初生的阴气受到阳气压制。因此,瓷实的暑热、暑湿独霸一方。

中暑

也分阴阳

现代医学认为,中暑是指在高热、高湿以及无风等环境下,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引发的疾病。根据病程病情,中暑可分为前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发展到高危状态,则为热射病。

“中暑”实为中医术语,是指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之“暑”邪的侵袭,又称为“暑厥”“暑风”等。《黄帝内经》描述中暑症状,曰:“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根据病性,中暑可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

所谓“阳暑”,是指因劳力、暴晒等原因导致体温过高的中暑

因机体体质有别,所以中暑表现有所不同。阳热亢盛,则头昏头痛、面赤舌红、皮肤灼热;火邪煎灼津液,耗气伤阴,则无汗、口渴欲饮。

1

高  温

“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热。”这种中暑好发于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训练的群体。

在高温环境下,为满足散热的需要,人在运动时平均每小时丢失1~2L水,有时甚至多达4L。如果未能及时补充饮水,就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体温调节。

高达40~42℃的体温会对患者的脑组织和体内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出现细胞坏死、组织溶解等不可逆后果,造成中暑危象:“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2

高  湿

相比于高温,高湿环境带来的威胁更为隐蔽。

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汗液蒸发几乎是唯一的散热方式。而相对湿度>75%时,汗液蒸发就会大量减少。若相对湿度>90%(~95%),汗液蒸发就会完全停止。即使机体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在高湿环境下也无法正常发挥体温调节的作用。

阴暑

但是,中暑并不一定就是因为“热”,还可能是因为“寒”!此为“阴暑”。

1

寒从肌肤而入

“暑热之时,无病之人,或避暑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大热暴汗之后,如果突然进入低温环境或冷水洗浴,因寒性收引,故肌表腠理在寒冷刺激下迅速收缩,使得体内郁积的热量无路可走。

李东垣描述:“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之阳气不得伸越。”

内热郁积,热甚化火,侵袭心脉,煎灼营血,出现神昏、谵妄、烦躁、口渴等内热征象,同时又有无汗、肢厥、恶寒等外寒表现。

2

寒从口入

夏季阳气生发,皆向上向外散布,胸腹中焦反而空虚。大量冰水冷饮直接入胃,侵入人体中央,就像滚烫的砂锅倒入冷水,其后果不言而喻,甚则造成猝死。

阴暑患者,外周血管突然收缩,心脏依然处于高负荷状态,血流不畅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胃肠道受强烈刺激发生痉挛,而见腹痛、腹泻。

一时爽快,带来的结果可谓触目惊心,轻则脾胃阳气受损,遇冷则泻,重则胸阳不振,一命呜呼,何其可惜!

清暑

有正道

防治阳暑

如果必须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活动或作业,一定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 出现胸闷、头晕、恍惚、耳鸣等情况时,及时避入树荫等阴凉通风处休息;

  • 适量饮用常温或者微凉的绿豆汤、金银花露等清热解暑饮品;

  • 可以服用人丹或十滴水等清热开窍中成药。

防治阴暑

倘若因一时贪凉而出现胸闷、恶心、身冷恶寒等情况:

  • 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含酒精,过敏者慎用);

  • 也可以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

藿香正气所含藿香、白芷、砂仁等药偏于温燥,可适用于阳暑挟寒湿者,症见脉缓、肢凉、恶寒、身重。

清暑茶汤

【花】

金银花

缓解暑热烦渴,火疱口疮

杭白菊

缓解目赤肿痛

【叶】

绿茶

缓解暑秽吐泻

薄荷

缓解暑湿脘腹胀痛、头部闷涨不爽

荷叶

缓解胃热泄泻

【瓜】

西瓜翠衣

缓解暑热烦渴,小便短赤

冬瓜皮

缓解小便滞涩,暑热烦渴

苦瓜

缓解心火烦躁,目赤口渴

【豆】

绿豆

缓解暑热烦渴,小便不利,药食中毒。唯头煎汤色碧绿者可用

白扁豆

缓解暑湿伤脾而吐泻

以上诸味清热药,均可煎汤代水,或一药单行,或多味组合,辅以陈皮、桔梗、薄荷等行气宽胸,山楂、麦芽、六神曲等消食和胃,佐以甘草、冰糖、蜂蜜等生津调味,自制个性化消暑饮品。

【方】

酸梅汤

缓解大汗口渴,头晕短气。汗毕后方可服

六一散

缓解小便短赤不利。以滑石、甘草按照六比一研末成方

【香囊】

香囊

缓解头晕神昏。药选白芷、菖蒲、薄荷、冰片、龙脑、藿香、香薷等

消暑

需注意

因清暑药多寒凉,小儿、老人、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者,或素体脾弱阳虚者,应在医师指导后服用。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谵语、抽搐等症状,一定及时送医。

❉❉❉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销暑》白居易

本文作者:陆曦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