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来寒往,司天而论,“长新冠”人群安度佳节的应对指南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今得入新年,合家蒙喜庆。人人皆发愿,远离时气病。”

——【唐】王梵志

无病无灾,是千年来我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在感染新冠病毒后,31%~69%的人会在急性期后,出现较长期的疲劳、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关节痛、焦虑抑郁、睡眠困难、“脑雾”等明显不适症状。这些因感染新冠病毒所导致的长期症状被俗称为“长新冠”。

针对外感病后遗症的治疗,中医自《黄帝内经》始,便对热病等外感疾病后遗症的因、机、证、治做过阐述。

 必先岁气 

毋伐天和

■■■■■■■■

以司天方为

新冠后遗症保健代茶饮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人根于天地阴阳六气,因形气相感而生,人身之气化往往受天地气化之影响而表现出特定的疾病证候谱。

《伤寒瘟疫条辨》云:“民病之应乎运气,在大不在小,不可拘小运,遗其本而专事其末也……间有温补者,什一千百而已,是大运转于相火矣……民病火病十八九。”运气大司天理论为温病学派医家所重视,疫毒属性随运气大司天而变化,大司天转为相火之时,民病亦多火病。代茶饮用,亦应尊“有是证用是方”

敷和汤——厥阴风木司天

据运气大司天理论,2023年处于第79甲子下元,厥阴风木为司天,少阳相火为在泉的时段,疫毒多随风热而化,其病位多在三焦膜原。治病必求于本,新冠后遗症的治疗必先调天人气化,纠偏胜之郁气

敷和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治巳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病者中热,而反右胁下寒,耳鸣,泪出掉眩,燥湿相搏,民病黄瘅,浮肿,时作瘟疠。”以其为基础打底方,对“长新冠”患者见失眠、心悸、眩晕、抑郁、肺炎等病症者,或有裨益。

【组方】半夏5克,大枣5克,五味子5克,枳实5克,茯苓5克,诃子2克,干姜5克,陈皮5克,炙甘草5克。

审平汤——阳明燥金司天

如若患者表现出2023癸卯年阳明燥金司天,症见“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凓癃闭”,或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初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症见“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则宜使用审平汤调养之。对于“长新冠”患者见嗜睡乏力、流涕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及呕吐、小便不利者尤为对证。

【组方】远志6克,紫檀香6克,天门冬3克,山茱萸3克,白术4克,白芍药4克,炙甘草4克,生姜4克。自大寒至春分,可再加茯苓4克,法半夏4克,紫苏4克,生姜4克。

 疫始于虚,因火而盛 

 重视少阳,随经治之

■■■■■■■■

“长新冠”对症治疗刍议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云:“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少阴精气不藏,则至春温邪外袭,而引动伏邪,自血分透出气分而发病,后世医家多以此为温病之根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伏气温病的病机做出了详细阐述:“其轻者,微受寒侵,不能即病,由皮肤内侵,潜伏于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流通,即能暗生内热。迨至内热积而益深,又兼春回阳生触发其热,或更薄受外感以激发其热,是以其热自内暴发而成温病,即后世方书所谓伏气成温也。”三焦膜原为疫毒伏藏之所,春季少阳相火之气引动三焦膜原郁热暴发,为温病之始。故春节期间“长新冠”对症治疗应首先关注少阴之虚与少阳之火,注重调畅三焦膜原以清透余邪,治疗以达原饮类方、温胆汤类方等清解三焦膜原伏邪之方,合集灵膏等益肾填精方,共为基础方,以复少阴精气、清解伏邪郁热。

《温疫论》云:“今邪在膜原者,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其热淫之气,浮越于某,即能显某经之证。”在清透三焦膜原伏邪基础之上,若见六经证则应随经治之,如见太阴证加苍术、少阴证加附子、厥阴证加乌梅等。

疲劳

疲劳多因病后元气虚弱,湿遏阳郁所致,可使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以补肺生津、清热燥湿。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因病后肺气不清,胸中大气下陷所致,可使用清燥救肺汤、升陷汤等方,以凉润升气。

心悸

心悸多因病后心阴阳气血亏虚或水衰火旺,心肾不交,包络余热未清所致,可用炙甘草汤以养心之阴阳气血,用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或《温热经纬》中所载西洋参、生地黄、麦冬、黄连、甘草、小麦、百合、竹叶、茯苓、莲子心等药,以清热益阴、养血镇惊。

关节痛

关节痛多因余焰尚在、阴血未复或寒湿余邪留存腠理所致,宜清燥养荣汤、麻黄加术汤等方,以清热滋阴养血、散寒化湿解表。

睡眠困难

睡眠困难多因余火扰动,或中焦寒饮内停阳明不降所致,火热治同心悸用药,寒饮内停治宜半夏汤加竹叶、酸枣仁等品,以清心宁神、降逆化痰。

“脑雾”

“脑雾”多因病后心气不足,痰浊蒙窍所致,宜安神定志丸、黄连温胆汤加石菖蒲、郁金等品,以益气固神、化痰开窍。

 养慎摄生 

以防病复

■■■■■■■■

春节期间饮膳起居建议

饮膳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王冰注曰:“是所谓戒食劳也。热虽少愈,犹未尽除,脾胃气虚,故未能消化。肉坚食驻,故热复生。”三焦气化全赖脾气鼓动,热病之后人体脾气亏损,不宜多食辛辣油腻之品,春节期间饮食多有肥甘厚腻之类而有热病复发之风险。经云:“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故建议饮食清淡,多食用稀粥及果蔬菜品,少佐肉类即可

冬季饮食应注重顾护精气,对于存在畏寒、手足不温等情况的患者,可常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加肉苁蓉、山茱萸,以温肾填精。

对于存在面赤、神疲气短、口舌干燥而渴等情况的患者,可饮用五汁饮(点击可阅读详细内容)牛乳饮(鲜牛奶)以甘润养阴。

中焦为气化之枢轴,后天精气全赖脾胃运化输布,故饮膳应注重顾护脾胃,可常以山药、芡实、党参、白灵芝、白扁豆、山楂等品代茶饮,以健脾助运。

起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春节期间仍处冬季,阳气闭藏,应早睡晚起,日升时起床以避寒邪。

《淮南子》云:“凡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使在己者得,而邪气(因而)[自]不生,岂若忧瘕疵之与痤疽之发,而预备之哉?”在起居有常、食饮有节的基础上情志平和,喜怒有节,可促进康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所谓气者,当调饮食,择晏日,车步广志,以适筋骨肉血脉,以泻气。”适度运动可推动气血运行,以加速余邪藉由腠理外泻,运动应避寒气重保暖,以防外寒引动伏邪外发。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新时代。

一愿药香馥郁,清散天地疵疠旱潦杂气。

二愿身体康健,且作人间长寿仙。

三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身体有任何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

养生调理不能代替治疗

文中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本文作者:唐心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

—    E N 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