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心衰患者除了急性期在医院内接受规范的治疗外,院外的自我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心衰的恶化及加重可以从血压、心率、体重、尿量、饮水量、体重这些可量化的指标的动态变化中寻找出蛛丝马迹,因此,慢性心衰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应先从以下六个日常生活必备品开始。 ![]() 一、电子体重秤——监测体重 ![]() 体重增加是心衰加重的最初迹象之一,意味着组织中液体在积聚,因此通过每日监测体重的方式,控制体内液体的出入量平衡。建议患者每天晨起排空膀胱后测量空腹体重,每日进行对比,若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如在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就诊。 ![]() 二、有刻度的水杯—监测饮水量 ![]() 心衰患者需要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水杯,精准计量每天的饮水量,做到心中有数。心衰患者保证每天可测量的液体摄入总量不超过1500ml(约3个矿泉水的量)是相对安全的,如果进食了较多的流质食物,如牛奶、饮料、粥、汤等,要减少饮用水的摄入。喝水时要一口一口慢慢咽,每次要少量分次,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得太咸,不要等到口渴才想起来喝水。 ![]() 三、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及心率 ![]() 血压、心率的波动是心衰恶化的“晴雨表”,将血压和心率稳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贯穿于心衰治疗全过程,准备一个可以自动显示血压和心率的电子血压计以方便每天监测生命体征。一般来说,血压较平时显著偏高(>160/100mmHg)或偏低(<90/60mmHg)及静息心率增加≥15次/分或持续的心跳加速>100次/分或心动过缓<50次/分时应及时就诊。 ![]() 四、药盒——监测是否规律服药 ![]() 心衰患者常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来缓解病情,因此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多,并且使用的时间段不同,容易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现象,建议购买一个大的药盒,提前摆出1周的药量,避免漏服和错服,这对老年患者尤为有效。 ![]() 五、量杯或带刻度的尿壶——监测出量 ![]() 有刻度的尿壶或量杯主要用来监测尿量,通常稳定的心衰患者尿量应该与入量保持大致平衡。心衰患者应该学会自我监测尿量,记录晨起后1天24小时的尿量,如早晨7点到次日早晨7点,并与饮水量进行对比量。如果尿量明显变少,要适当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或者寻求医生的帮助。 ![]() 六、记录本——监测病情 ![]() 每位心衰患者都应该准备一个记录本,这个本子记录每天的用药情况、血压、心率、体重、尿量、饮水量、症状等,坚持记录能帮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进行精细管理,复诊时带给医生查看,可作为医生调整用药的依据。 |
|
来自: hercules028 > 《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