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之——督脉,常用八大穴位解析

 王心雨 2023-09-12

原创 董之 杏林研灸生

奇经八脉之督脉,为阳脉之海,有总督诸阳经的作用。

督脉循行路线:

起于胞中,从会阴向后到达尾骨端长强穴,沿脊柱直上颈项风府穴,脉气入脑,沿头部正中线,向上达百会穴,经前额沿鼻柱下行至鼻尖(素髎穴),再沿人中,到达上齿正中(龈交穴)。

《素问·骨空论》中又说“督脉者……贯脊属肾”。因此,督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影响肾阳的盛衰。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是督脉损伤,肾阳不足。

顺守自然以为常法,循督守正以养生命之本。养生以涵养精神为重,精神乃“养生”之主,秘诀即——缘督以为经”,“督”即督脉,居于身后,是以精神流通灌注的总枢纽,“缘督”就是说,人的行为要顺其精神的指导。

  • 一、百会穴

  • 图片

中医学认为,头为脑之舍,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是机体的“精明之府”,其经络与全身相通,而督脉从上往下看到的第一个穴位,是位于头顶中心凹陷处的百会穴

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巅上等,是手足三阳和督脉之会,“一窍开百窍开,窍闭不开选百会”,百会穴有升清举陷、醒脑开窍之功用,主治中气下陷、气失固摄所致的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肾下垂等疾病。

脑为元神之府,穴必取天顶之上,神志病症、中风、失眠、健忘、抑郁等的病位在脑,更应重视百会穴的运用。

五指并拢成一个小锤子,敲打百会穴100下,感觉到舒适的力度为宜,早晚各一次,可以清脑开窍、通督启神,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手持悬灸或灸盒温和灸百会穴,每次10-15分钟,坚持每天温灸,可防治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

二、大椎穴

图片

大椎穴——人体自带“小太阳”、“小火炉”,古人称之为“诸阳之会”,全身阳脉的交汇点,是人体气血的十字路口。

坐下、低头,颈背交接处椎骨有一处可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的高突,高突下面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大椎穴在背部最高点,背部本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

大椎穴是寒湿之气最易入侵的穴位,大椎穴不通,督脉、膀胱经、三焦经、胆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都会堵塞,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至。

如果阳气被风寒所闭,那么从大椎穴处疏通祛风最合适;如果体内阳热过盛,那么从大椎穴处清热泻热也是最合适的;如果身体阳气虚弱从大椎穴处益气助阳也是最为合适的。

大椎穴可谓是集疏、补、泻之功于一身,即益气助阳、疏风清热、祛风通络,最后还有一个止咳平喘之功。

用按摩、艾灸等方式刺激大椎穴可起到益气温阳的功效,对手脚冰凉者、全身畏寒者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

阳气不足、爱感冒的人,可以多按揉、艾灸大椎穴,一般用大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大椎穴,每次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即可,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为一周期。

调理颈椎方面问题,如说颈椎僵硬、扭转不利,可以以大椎穴为中心,搭配风池穴、肩井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等穴位。

若因为颈椎问题引起的手臂不能动、不能高举后抬,可用大椎穴搭配肩贞穴、肩髎穴,除了风池穴以外都可以用艾灸贴,大椎穴、肩井穴、肩中俞穴、肩髎穴都可以用贴,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阳气不足,“百病”易生,养护阳气是养生之本,大椎穴是养护阳气的要穴,大椎穴的功用之多,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用一穴就能调动全身的阳气。保护好了大椎穴,也就保护住了阳气

三、身柱穴

身柱穴,为督脉之穴,人身支柱,意为身体的“顶梁柱”,督脉上通于脑、下贯于肾,主一身之阳。

身柱穴,位于人体背部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先找到大椎穴,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就是大椎穴,再向下数3个椎体,即为第3胸椎,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身柱穴。

施灸身柱穴,可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神、降逆止咳、调理脾胃、补益虚损、消除疲劳,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防治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的主穴。

“儿初长,易受伤。灸身柱,保儿康。”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因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艾灸身柱穴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四、至阳穴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正气,即人体阳气,除了指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外,还包括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极大,或到达之意;至阳穴,两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点就是至阳穴,为阳气在背部的聚集之处,也是阳气从下往上、到达头胸部的关卡之一,是背部阴阳交关的地方,故名至阳。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曾记载:至阳,七椎下间主肾热”。

《针灸甲乙经》曰:“寒热懈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阳主之

至阳穴,是督脉的腧穴之一,能够温养督脉阳气,并且通达全身上下,上交心肺、下调肝脾,灸之能温心肺之阳、养肝脾之血,使得正气充足,抵抗力强,适应能力灵敏,自然不惧外邪!

古人发现,至阳穴专门“效忠”于心,且至阳穴的位置与心的体表投影很近,所以对于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的人,可以按摩至阳穴来调理。

如《诸病源候论》所记载:“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脏腑”。

中医学中,心绞痛主要由于心阳衰弱,心血运行不畅,心脉挛急所致。治病求本,其防治应从振奋心阳入手。

临床实践证明,当心绞痛突然发作,按压至阳穴可立即奏效,平时按压可达到预防心绞痛的目的。

日常按摩至阳穴,可振奋心阳,固护阳气,手法可以行点揉法

微微握拳,将拇指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感酸痛为度,每次按揉5分钟,每日可多次。

对于平素怕冷、后背发冷人群,可以选用艾条悬灸至阳穴,悬灸距离为四指三寸,以皮肤感到温暖为度。

五、命门穴

,生命之根本;,出入之门户,命门穴,通于“命门”,能生命门之火,而命门火就是藏在肾里面的真阳,被明代医家张景岳比喻为“天上的太阳”

命门穴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里,这个位置正好是在腰的正中间,同时也是人体的中心。

命门穴,上输心肺、下通两肾、中系肝脾、内贯大脑、外连经络,是维系人体督脉、一身之阳气的“大索”( 大索链)。

命门火衰者,或腰膝酸软、四肢清冷、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或男子早泄、阳痿,或女子宫寒、不孕,一片虚寒之象。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衰老,乃体内命门之火、元阳之气不断衰竭的结果。可常灸命门穴,以强肾固本、益气壮阳、延缓衰老

命门穴,宜补不宜泻,灸胜于针!

取命门穴艾灸,可温通督脉、温补肾阳,使根植在肾中的阳热之性得以升发,然后卫气就会充盈,卫气在体表保卫人体抵抗外邪,还能顾护人体一身之气,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机制,免疫机制强大才能防止疾病发生,最后达到养生保健、延缓衰老之功。

如果时间允许,在用艾灸调理身体不适时,都可以把命门作为起始穴。

除了艾灸,还可以用手掌摩擦命门穴,左右来回摩擦,达到温热的状态,也是补益手法的一种。

六、长强穴

,长久、旺盛;,强壮、充实;长强合二为一,意味着气血非常旺盛。

长强穴,是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长强意味着,保持着循环不止的气血运行。

督脉行于脊中,为阳脉之海,而长强穴位于督脉之端,是督脉的第1个穴位,作为督脉起始穴,阳气从这里生长,为纯阳初始

中医学认为,长强穴具有凝神镇静、祛风化痰、通便消痔功效,尤其在调理肠腑疾病引起的便血、痢疾、便秘、脱肛、痔疮等问题上有奇效。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新妈妈可以让家人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用力按揉长强穴,以有酸胀感为度,从而促进直肠收缩,使大便畅通;并能减轻盆腔压力,使痔静脉丛血流顺畅

据《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记载:“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

生活中,孩子如果饮食紊乱,摄入过多寒凉之物就会导致气血不足,加之作息不规律,久泄久痢之后易诱发脱肛病症。

如果宝宝有腹泻情况,要注意多按摩长强穴预防脱肛。至于已经脱肛的小儿,则可每隔四小时顺时针揉压长强穴2-3分钟以达到辅助调理的目的。

长强穴不仅是小童的保护穴,还是中年人防治痔疮的保健穴。

长期坐姿易使臀部聚集大量热气,加之机体失调,饮食不当就易患痔疮每晚睡前可揉压长强穴2-3分钟,预防痔疮。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新陈代谢速度减慢,食量减小,加之活动量不多,易导致便秘。长强穴,对辅助调理老人便秘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肛门为人之魄门,内通肺与大肠,外连任督二脉,艾灸具有强大的温补、温通、行气、活血、化淤、利湿、消肿等功效,可以改善肛门四周的血液循环,令凸起膨大的静脉血管有所收缩。

调理痔疮,还可以配合神阙或者关元来调理,在有痔疮情况,艾灸长强穴可能会出现痔疮出血,这个不用担心,是正常排病反应,可以继续灸,随着气血运行通畅,症状也会消失。

还有一些人摔到了尾骨,不能动弹,也可以来艾灸长强穴调理,效果很不错。

七、腰阳关

,腰部;,阴阳之阳;,机关、关卡、要塞;督脉为阳,腰阳关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转动处,如腰之机关,是腰部阳气聚集、通行的门户

最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灸脊中”,其中“脊中”王冰注:“是曰阳关”。

腰是人体的根本,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善调之,则本固而叶荣”,而腰阳关穴,是经气出入之所,处于易受寒的中间地带,又是阳气通行的关隘,若经络不通则会感到后背发凉,这时打通腰阳关,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平时多从上往下推一推腰阳关穴位,不仅可以调理腰酸背痛,还可以辅助调理阳痿、早泄、痛经等问题。

艾灸腰阳关,是调肾气、温肾阳、通经脉很好的方式,既能灌注督脉,激发肾中气血从而使腰部得以滋养,还能缓解肾阳、肾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艾灸腰阳关,可以用艾条悬灸,也可以用灸盒,还可以艾炷灸

艾灸法本身就是温热的刺激,配合上艾叶的温里散寒、消瘀散结、调理气血的药物作用,再加上腰阳关本身温肾壮阳、强健腰膝、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一个方法达到三重效果。

八、腰俞穴

俞穴,是人体较为特殊的穴位,又名腧穴。《黄帝内经·灵枢》中,所注为俞,即经脉如同水流一样输注到更大的水渠。

当然,这里的腰俞并不是俞穴,但其意思相似。腰俞之处为全腰部的枢轴,可以疏解腰部气血的郁滞,凡是腰病转动不利的,都可以用此穴。大凡经络之正经、奇经、别络等发生病变,均可发生腰痛。

《扁鹊心书·黄帝灸法》云:“久患伛偻不伸,灸脐俞一百壮。”

脐俞,又名腰俞、腰户,乃腰肾精气所输注之处,又为督脉气所发之部,故有益元荣督、强筋健骨、舒经通络、强健腰脊之功,故可愈“久患伛偻不伸”之候,为治腰痛之要穴。

施以灸法,名“腰俞灸方”,以温经通阳之功,内可俾血气畅行,外可发散风寒湿邪,乃寓攻于补之法也。故《扁鹊心书·扁鹊灸法》有“治久患风腰痛,灸五十壮”之记。

《甲乙经》云:“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空,一名腰户”“督脉气所发”“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针灸大全》谓其治“腰背强不能俯仰”。《神灸经论》谓灸腰俞可治“腰痛不可俯仰”之候。

由于督脉本身的功效,因此又用于调理气机,治疗脱肛、痢疾等,以及神志病,如癫痫。

命门穴、腰阳关穴、腰俞穴,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经常在家按揉能帮助腰背肌肉恢复支撑力,日常可以手握空拳,慢慢击打,由轻到重,从命门往下敲到腰俞穴再从下往上,反复循环敲打50-100下。

拇指指腹按揉腰俞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缓解治疗腰脊痛、便血、腹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