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一脉书香,阅享时光(我的读书故事)

 素心涟漪 2023-09-12

文◎菲菲

在书的山山水水里

阅遍人世风光

内心丰盈,精神明亮

书香为伴,心暖花开

幸福有很多种模样,享受阅读是其中一种,这种简单悠长的幸福源于儿时母亲的爱和陪伴。

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且热爱读书学习,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她就教我读童谣,背《唐诗三百首》,给我讲民间故事。记忆中多少个宁静的夜晚,轻轻摇曳的烛光里,年幼的我依偎在母亲身旁,听着儿歌或故事入眠,传说中美丽善良的姑娘、勤劳朴实的小伙、睿智高深的先哲、法力无边的神仙一一进入我的梦乡,创造出一个个奇幻绮丽的世界。是母亲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蒙,给我良好的读书环境,为我的人生打下书香底色。

童年时,父母的工资只有十几块钱,经济十分拮据,但母亲仍坚持给我订阅儿童读物,从《儿童画报》到《故事大王》到《少年文艺》,从不间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农村女孩能够拥有自己的杂志是一件多么幸运又幸福的事,那些书胜过所有可爱的洋娃娃,灰姑娘、白雪公主和多萝西陪伴我走过生命最初的岁月,教我认识真善美,给我快乐、温情和启迪。

9岁那年父母去城里出差,给我带回一套连环画《中国姑娘》,讲述的是中国女排拿五连冠的故事,黑白灰的插图并不漂亮,我却爱不释手,主人公许静教我懂得“女儿当自强”,努力和坚持是女孩子最飒的模样,知道了什么是国家荣誉,什么是理想和信仰。

随着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手边的书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四年级时读完了小学所有语文课本,非缠着舅舅把他的高中语文课本借给我,然后,在那本又厚又大的教材里认识了马蒂尔德,她用一条项链告诉我虚荣的代价,我常常想象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她错愕震惊的表情,这个既蠢又可爱又可怜的女人会笑还是会哭?倘若没有那场舞会,没有那条项链,她的人生会不会改写?一直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位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对人性的洞察:项链是上帝送给马蒂尔德的成长的礼物,必须要有一条“项链”,来帮助她完成从爱慕虚荣到成熟自信这堂人生必修课。 

儿时最钟爱的一本书,是陕西儿童文学家周竞老师的动物小说《阿黑复仇记》。记忆里那个金色的秋天,峡口中学校园主席台上,周老先生挥着一束峡河边摘来的火红的枫叶,热情洋溢地为我们传授读书和写作的秘诀,一向听讲不专心的我竟然安安静静地在台下坐了三个多小时,也许便是那时,在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讲座结束后,周老先生送给我们一本他创作的儿童动物小说《阿黑复仇记》,亮黄色的封面上印着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大黑狗。打开书,我便一发不可收拾,走路读,吃饭读,上课也偷偷读,险些被老师把书没收了去,一口气读完后又从头反复读,里面的故事几乎都能背下来。时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忠勇的阿黑和小主人公守护秦岭、与破坏自然生态的坏人惊心动魄的斗争,还记得那只被狗群养大的狼在狗狼交战中进退两难,最终被狼母逼得跳崖而亡,还记得雁泪崖边凄苦伶仃的孤雁让爷爷从此放下猎枪,还记得秦岭森林里可爱的香獐子因为身怀麝香而被人类残忍地杀害……一个个悲壮的、凄凉的、温情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从不曾了解的另外一个世界,看到人性的凶残、贪婪,动物的忠诚、善良。

《阿黑复仇记》是我“童年时最为心爱的宝书”,遗憾的是因我四处“推荐”,朋友纷纷向我借阅,后来不知借给谁,再也不曾归还,从此杳无踪影。许多年后,偶尔听人提到周老先生便肃然起敬甚觉亲切,虽然他不曾知晓我,但在我心里,他是携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第一步的恩师。

在这些阅读的奠基之上,真正使我写作水平飞速进步的是母亲给我买的《作文周刊》合订本,很厚实的八开大书,略微发黄的新闻纸印刷,字体极小,排版很密,没有一幅插图,是我读过的最“粗陋”的一本书,却也是《阿黑复仇记》之外最令我着迷的一本书。其中收录的一百多篇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很容易与我产生共鸣,在这些小作家们的文字里来回出入,仿佛与知心好友谈论交流,我学习他们用细腻生动的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感悟的方法,学习他们巧妙地剪裁素材、谋篇布局。借鉴,仿写,我的习作每每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还常有害怕写作的同学请我“代笔”。六年级时,我参加县上的小学生作文竞赛,荣获二等奖,是农村学校唯一的一个。那本《作文周刊》,因纸张太薄软,被我翻得破损不堪,仅此一卷便收获甚多,我更确信诗圣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梦想着,某一天,自己的文字也被印作铅字,刊登在报纸上……

小学毕业,母亲为了奖励我考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特意借来学校图书室的钥匙。那间由老师办公室改装的图书室促狭、简陋又闷热,我却觉得那是世界上最自在、最繁华、最神秘的地方。整个暑假,我都浸泡的书的世界里尽情遨游,然而,却也因为贪多而囫囵吞枣,只大致记得一千零一夜里的几个故事。

上了初中,日日在题海里奋战,成堆的学习资料挤占了书的位置,那时候没有“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没有语文老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更没有什么读书节活动,甚至父母老师都认为与学习考试无关的全是“无用之书”,千方百计阻拦我们读课外书,即使这般,也抵挡不了书对我的诱惑,回想起来,都不知道哪里挤出来的时间,竟读完了当时最流行的金庸小说、三毛散文和《幻城》《穆斯林的葬礼》《花季雨季》。只有在读书的时候,那颗紧绷的心才得以稍微放松愉悦,但倘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免不了一堂语重心长的“政治课”。记得初三时父亲拿回来一本战争题材的小说《连心锁》,放在书架上,时时勾着我的眼睛,实在按捺不住偷偷读了,某日不小心说漏了其中一个主人公的名字,被父亲好一顿训斥,想来真是好笑。 倘若父亲知道现如今的孩子,即便专门留出课堂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却也不愿,会不会改变教育方式,多给我置办几个书架?

进入中专院校,好似压抑已久的天性得以释放,入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卡,从此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从《红楼梦》到《镜花缘》,从《希腊神话》到《悲惨世界》,从路遥到梁晓声,从莎士比亚到马克吐温,从巴尔扎克到托尔斯泰……几乎所有国内外文学名著都曾在宿舍枕边与我为伴。书里的大千世界、人间万象填补了单调枯燥的封闭式校园生活;人间万里崎岖路在书中行走和延伸,哭着,笑着,爱着,恨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眼前;随着主人公命运的沉浮,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的思考,镌刻于心感动至今的是澳大利亚的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纸条间放开歌喉,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曲终而命竭,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阅读和写作是双生姊妹,在尽情享受悦读的快乐的同时,十六岁那年第一次在《花季》杂志上发表了小诗《千纸鹤》,十七岁在《北方作家》发表了散文《关于一支笔的回忆》,校刊和文学社也成为我默默耕耘和收获一方舞台,同级校友都知道有一位“陕南才女”叫菲菲。那些读过的书,像一条绵亘无尽的河流缓缓淌过我的心田,慷慨地滋养着我;像一粒粒珍贵的种子,经岁月酿过,开出一朵朵淡雅芬芳的花,丰盈我的生命。

书香为伴

心暖花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多忙,书籍始终是我最亲密的灵魂伴侣:二十多年不离不弃的是《读者》;读周国平、余秋雨文集了解中国社会之现实和中华文化之旅程;与林清玄同温一壶月光酒,品禅意人生;随着毕淑敏老师的足迹去旅行,与世界温暖相拥;张晓风如珞璎敲冰、寒梅飘香的文字令我痴迷到要逐句摘抄;泰戈尔的诗常令我沉醉不知归路;迷上了蒋勋之后,一买就是整套;龙应台这个侠骨柔肠的奇女子,教会我如何去爱;假期闲暇时练习书法,誊抄《道德经》《诗经》,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沉淀修炼自我;去年又买了黑格尔的《美学》、木心的散文全集、尼采著作全集,为我打开另一个世界之窗……最美的时光,是捧一脉书香,让浮躁粗粝的心不由自主地柔软下来,软得像一瓣莲花,洁净舒展,也散发着一脉馨香。

在人生最低潮的时期,是书给了我慰藉和自我突围的勇气,给我挣脱束缚翻越困境一路前行的力量。书架上那一排心灵励志书籍,张德芬的《找寻未知的自己》系列,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朗达拜恩的《秘密》《力量》,佛学《心经》,它们就像与我共患难的老朋友,彼此舔舐伤口抚慰心灵,一路搀扶着走过岁月的沼泽暗滩。

作为语文老师,广泛深入的阅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古今中外经典著作滋养我的课堂,名师教育论著促进我专业成长。苏霍姆林斯基的、叶圣陶、于漪、黄厚江、肖培东、董一菲老师,他们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犹如一盏盏明灯,点亮我的课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爱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心里,《教育的美好姿态》教我沉静下来读书教书,《自由呼吸的课堂》推开诗意语文的大门,《语文课堂寻真》将我的课堂引向更深处……在与名家对话中磨砺思悟,2019年我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并由此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语文人和汉中本土作家、学者,机缘之下担任“汉中语文人”公众号主编和《汉中教育》特邀编辑,甄选优秀专业论文和文学作品精心编发,奉献给热爱文字的读者。我的课堂也因阅读而更深刻和广阔,看到孩子们爱上阅读,看到其中一些孩子因为我而爱上写作,就像当年周老先生一样,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粒文学的种子,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幸福而有价值的语文老师!

做了母亲之后,能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就是像儿时母亲带领我一样带领她走进书的世界,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女儿六个月的时候就给她买了一套小布书,如今七岁半的丫头已经拥有两个书架,四百多本儿童绘本,幼儿园大班时被县幼儿园授予“书香宝宝”的荣誉称号。但愿宝贝亦能一生与书为伴,云淡风轻,岁月静好。

 2016年,我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随手记一些读书和生活感悟以及教学心得,关注人数不多,却是我的一方精神家园,在这里,有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有读者说,读我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如此盛誉是莫大的鼓励。我始终觉得,仓颉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天使,文字是传递感情的精灵,它能在热爱它的人的笔下活过来,然后携带着他心灵的温度,去靠近、慰藉另一个灵魂,温暖与被温暖,都是幸福。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从童话故事到少年文学,从百家小说到经典散文,从自然地理到宗教哲学,从文学评论到教育论著,我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以不同的方式沉淀在我的生活里,每一次思索,每一次顿悟,每一次选择,都有它们的影子,都能收获阅读的美好回馈。

去年,由县图书馆推荐,我写了这篇《书香为伴,心暖花开——我的读书故事》参加第九届陕西省读书节活动,有幸被评为“三秦最美读书人”,还奖励了一套适合全家人阅读的新书。其实很惭愧,与身边众多腹载五车学识渊博的老师相比,我只算“半个”读书人,“最美”二字更是万万当不起,且把这份荣誉当作多年来孜孜不懈地阅读的收获和奖励,继续在阅读中求索、修行。

阅读的馈赠

如今,家中大小四面书架已经摆满,我和先生打算把电视背景墙改造成书架。这些年,记不清买过多少书,来来去去四处遗落,有的送给学生,有的借给同事,借出去的大多无还——也许有人觉得书读过一遍便价值无多,不必再还,但好书不厌百回读,我更希望自己精心挑选的好书无论在谁家书架上都莫要蒙上厚厚的尘埃,辜负它奔赴人间的使命,倘若它能在某个时空某人心里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便不枉我借出的一片心意。

很喜欢麦家那句“读书就是回家”,回灵魂的家。 书,让我成长,让我沉静,让我辽阔,又让我回归自己。三十多年的读书故事,区区几千字,只是撷取成长岁月里的华光片羽,剩下的,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去提炼,去升华。此后余生,愿永远与书香为伴,修一颗云水禅心,从此岸到彼岸;愿到老都一身优雅和书卷气,不改初心地爱着,疼着,慈悲着,欢喜着,在平淡天真中人书俱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