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阅读随感

 楚轩书屋 2023-09-13 发布于湖北
  今天很荣幸,跟一位深受孩子敬爱的老师,交流了一下课外阅读的话题。


  我想到了两个人的观点,深受其影响。

   一个是樊登老师的。他认为:

  孩子的头脑中天生有一个逻辑,就是你如果逼他做什么事,那么这件事一定不是一件好事。我相信你们自己也会有这个逻辑。

  因此,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各位听我一句劝“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孩子读哪本书就会突然变好,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孩子读哪本书就会突然变坏”。

  在家庭阅读方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给孩子推荐书”。

  之所以不给小孩子推荐书,因为由于各种原因,小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天差地别的。

  同样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的人已经可以读“量子力学”了。我见过这样的孩子。有的人可能还在读绘本,也不丢脸。

  因为人和人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有的人早熟,有的人晚熟,有的人对这样的书感兴趣,会有感觉,会突然变好。有的人对那样的书感兴趣会有感觉,会突然变好。

  所以我逐渐形成了一个原则,只要孩子主动提出来的,愿意去读,喜欢去读,哪怕在书店里驻足摸一下的书,我都会去买。只要这本书不影响身心健康就行了,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行了。

   在家庭阅读方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给孩子推荐书”。

  我几乎不给小孩子推荐书,因为小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天差地别的。

  还有王志庚老师的观点:

  最近几年,在出版和儿童阅读领域比较热的一个话题是儿童的"分级阅读"体系。出版社出版了很多所谓的儿童分级阅读的书系,还有商家推出儿童分级阅读的评测系统,还有单位在研发中文分级阅读的词表和样例文本。

  在我看来,分级阅读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标准化思维的结果。分级阅读是前互联网时代产生的针对儿童群体的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其目标是为不同的孩子找到合适的读物,提高儿童学会阅读的效率,这是对的。其措施是通过建立一套公共的定量分级标准,来实现对读物文本难易程度的测定,实现对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评测,然后进行儿童与读物的关联匹配。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分级标准,这需要长时间、大数据量的样本积累,建设和维护成本很高。传统的分级阅读,无论其分级指标如何,其分级体系都是相对静态的,在时间上关注的是儿童阅读的"现在",而忽视了对儿童读者的"过去"和"未来"这两个维度的分析和指引。

  我的观点是,儿童的分级阅读已经过时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儿童的智慧阅读。智慧阅读,是人工智能在儿童阅读和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应该是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它的底层思维不是工业社会的标准化思维,而是智能社会的个性化思维。说白了,面向未来,在儿童阅读服务领域(包括出版、教育、文学等领域),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基于 AI 的儿童阅读服务开放平台。通过对儿童知识、阅读对象、阅读行为、阅读社交等数据的记录、获取和分析利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因童而异"的阅读服务略和成长路径,当然也包括针对特殊儿童(阅读低能、阅读障碍、读写超常等)的发现筛查、阅读干预和领读服务。

  他更加深刻地分析了“走向智能社会的儿童阅读”。

  我喜欢中国大教育家孔夫子的观点,虽然有教无类,但也要因材施教。课堂上的教学计划,需要循序渐进,但课外阅读,也要因人而异。

  如何落地呢?我觉得站在讲台上分享是一个好办法。记得我儿子为了分享,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把整篇文章背下来了,还跟我探讨如何跟同学们提问题。

  我觉得写日记,也是一个好办法。这个星期看了一本什么书?你为什么想看它?哪个情节吸引了你?有没有一段话让你印象深刻?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我很期待你的问题。

  小学生的字词量还不够,写起来,可能有困难。也可以录音记录啊。跟聊天一样。跟家长聊聊这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