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掉“上瘾”,实现自律,还可以这样做

 爱读书的百合 2023-09-14

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法做到自律,总是碌碌无为过生活,这并不是意志力不够,而是因为”上瘾“,换句话说就是对于某种习惯有了依赖性。

事实是很多长得好看,能力很强,甚至是有钱的人比我们还努力,还自律,就不由得有点自惭形秽了。

既然注定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我们在赛道上应该如何做到超级自律,如何让迷茫的人生多一些光亮?又该如何用自律来重新谱写人生呢,答案皆在这本《根本停下来》里。

你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上瘾”

很多人玩游戏、刷手机、休闲娱乐的时候很自觉,一旦去学习或读书或工作时就会特别不自律,不是拖延就是懒得做,然后就会越来越迷茫,觉得时间全被自己“玩”没了,而变得焦虑和后悔。

在《根本停不下来》中作者沈家宏认为,主要是因为两个字“上瘾”而引起的系列恶性循环。沈家宏是拥有30年工作经验的心理学家,期间帮助了很多有“瘾”的人。

所谓上瘾是指无法克服的事情,比如说不自觉做某事,不受理智控制去延续某种行为,这些统称为上瘾。

这就会出现用大量的时间做一些“上瘾”的事,比刷手机,消耗时间、发呆等,这些不仅让生活越过越迷茫,同时也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让生活变得愈发焦虑与失控。而失控和迷茫的原因,只源于两个字:上瘾。

 “上瘾”的悲催人生,是如何形成的

人都知道上瘾并不是一种好的习惯,也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只是很多人面对“瘾”根本无法自控,所以最终只能被“上瘾”牵着走。

这是因为“瘾”会带给我们两方面的感受:一方面是做某件事时带来的愉悦和即时满足感;另一方面是空虚与懊悔感。而上瘾通常会有四个特点,分别是:愉快、带来伤害、无法控制、反复出现。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上瘾后,就会对上瘾的行为无法控制,比如说刷手机,当养成习惯后,每天不刷一会就会觉得难受和不知所措,这就是因为“瘾”而形成的习惯,如果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但却无法挣脱。

与之相反的则是好习惯,比如说早起、学习等习惯,当习惯变成生活方式后,那么整个人生都会变得积极而有意义。

那么上瘾是如何产生的呢?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上瘾,是因为当做一件习惯的事情时,如果不去做,就会很难受,也会痛苦,甚至会觉得失落或全身无力。

这时候的情绪低落和打不起精神,就会迫使人们去继续做让自己感觉舒适的事情,比如说刷手机,消耗时间等,虽然明知道这些事情没有意义,但又忍不住去做。

也可以说当不去做一件习惯性的动作时,就会产生“戒断反应”。心理学中认为戒断反应不仅让人们产生不适应和不舒适,还会带来应激反应。

而戒断反应来源于生活中亲密关系的匮乏,所以说上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需求不满的一种逃避,这样人们就很难摆脱“瘾”的诱惑了。

用心理学戒掉“上瘾”,完成自律

实际上,每个人的自律性都是可以培养的,而上瘾行为也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慢慢戒掉,只不过很多人对于上瘾行为自制力不够,这是个很大的误区。

首先,上瘾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并不是痛下决心就能戒掉上瘾,实现自律。因为上瘾的行为首先是无法控制,这也意味着上瘾根本不受意志的左右。

如果想要解决上瘾的问题,就要认识意志力并不能戒掉上瘾,而要认识到上瘾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戒掉上瘾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次,戒掉上瘾并戒一次就不会反弹。很多人认为戒不掉上瘾的行为,就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或者说戒掉后又复发,就认为自己真的没救了。

这些都是对戒掉上瘾的误区,也可以说上瘾、戒掉、再上瘾都是正常的,只要能逐渐减少上瘾强度,影响逐渐减小就是成功的戒掉,也会逐渐养成自律行为;

最后,上瘾并非是一个人道德问题,更不是堕落的表现。一旦人们认为上瘾很丢脸甚至是耻辱时,就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是打压、控制或严厉惩罚时,不仅没有用,反而会更加变本加厉。

这三点是从心理学上对戒掉上瘾的一些策略,也只有逐渐失去对上瘾的依赖,才会逐渐修复自控力,恢复自主感,这时候自律就变得很容易做到了。

结语

每个人都希望变得自律、乐观,逐渐走向优秀和卓越,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无法控制的行为,比如说偷懒、拖延等。

也可以说追求舒适感是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喜欢呆在舒适区里安逸地生活,但如果想要摆脱瘾的控制,就不要过多责怪自己“做不到”,而是要多思考如何解决困难。

也只有当我们接受自己的“瘾”,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时,才能逐渐一点点挣脱瘾的控制,最终变得自控和可控,这时候自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自律也是我们通向成功,踏上越来越优秀人生之路的必经之路。

今日话题:你认为生活中的“瘾”是如何黏上你的?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