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大虫文踪 2023-09-15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已经有多篇文章论述。

昨天有位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认为儒家导致虚伪世风的原因,是这样的:

自利是人的本性。

儒家的根本问题是不承认人的本性是自利的。

这必然带来更多的虚伪。

虚伪和谎言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说真话本身就有风险,这种风险违背人的自利原则。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把儒家导致“虚伪世风”这个问题,完全归咎于“程朱理学”,或者“独尊儒术”,也是不合理的。

这位网友说的问题,直接指向了儒家本身的理论建树问题。

是不能够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

儒家在建构整个哲学体系的时候,否认了人的本性自利,设定了一个安全又美好的人性基础: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首先承认儒家这种思想,人之初,的确包含了善性基础。也即《中庸》所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但是,人性里面,是不是只有“善”呢?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

不管社会伦理,还是政治伦理,归根结底都是人性的哲学。

事关人性这个根本性的大问题,还是一定要厘清楚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诸子百家中的各位大咖们,是怎么论述这个问题的吧。

孟子当然主张“性本善”。他认为,人性不仅本善,还向善。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既然人性向善,那么,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就是引导人们向善这个本性,即“德育”,

所以儒家强调“礼制”。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仅仅用刑罚的手段,百姓虽然畏惧而不敢犯罪,终究没有羞耻之心。应该用道德来引导他的天性,用礼仪来教导他的行为,让他有羞耻之心,自我约束,自觉践行。

儒家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的观点,和儒家完全相反。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恶的。那些善良的举止,都是伪装的。

所以,礼仪道德这些东西,都是伪装的。

(这也是荀子后来被儒家关进小黑屋的原因。)

不得不提一句,西方很多哲学家,也都持有这种想法。

比如基督教的教义:人生而有罪,人性本恶

代表性的哲学家,也有一大串:如阿奎那,但丁,马基雅维利、马丁路德,加尔文,斯宾诺莎等。

这可能和“伊甸园”那个人类初始的“偷吃苹果”事件有关。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当然,我们从来不缺乏“调和大师”,《孟子・告子》里,就有告子对人性论的看法:

性无善恶。

什么人性向善?人性如同流水,东边挖坑往东边流,西边挖坑往西边去。

西汉扬雄是这样调和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他认为人的天性中,兼有善恶两种因素。

发扬善,就奔着善去了,发扬恶,就奔着恶去了。

扬雄的这种说法,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折中。他认为人性既有同情心而能利他,又固有自爱心而必利己。这种中和论有合理性。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它的问题在于,它对于道德的确定。

扬雄认为:仁爱,无私利他,是评价道德的唯一准则

如果是这样,自私利己就变成了恶,这就等于回到的孟子的“性善论”。最终没有肯定人性的“利己”的合理性。

老子没有专门去谈人性善恶的,但是他有一句经典的、道出万物根本的思想:

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类,也是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类的道德,肯定也是

所以庄子一直在否定仁义,认为仁义违背了道。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综合百家思想,能够看出,儒家提倡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有合理性的。

但是违背了人性自然,一开始就是偏颇的

因为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人性里“恶”的存在。

假装“恶”不存在,只单方面承认“善”的存在,把人“自利”的天性压抑住。

那么,人的“自利”天性就不得不伪装起来,变成一种符合儒家“仁义道德”思想标准的完美人格。

即所谓“修身齐家”修成的圣人境界。

儒家为什么会导致虚伪的世风之:人之初,性本善

一个人如此,整个社会也如此。

这样一开始就偏颇的“道德”,成为社会的“独尊之术”,怎么可能不引起“虚伪”的世风呢?

这,也许是儒家能够引起虚伪世风的根本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