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籍推荐】《针灸易学》精彩内容9条

 流浪的半夏 2023-09-16
图片

【作者名片】

:李

:守先

:善述

籍贯河南长葛茶亭(今河南省长葛县茶亭村)人

生卒年份:生于雍正十三年二月十五日(1735),殁于嘉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1819)

职业:针灸医家

生平事迹

1.先生'幼而朴讷,有至性。'

2.'后君玉公病废,寝疾三年,公侍汤药,衣不解带者数月,因废学。读《内经》,通针灸,医万人未尝受谢。'

3.先生以善济世,'远近俱称为善人……称为神医。'

4.其于针灸,多注重手法实践,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针灸医家。

著作:《针灸易学》《针灸述古》

【书籍简介】

       本书为李氏积数十年之经验,并参阅《内经》、《难经》、《千金》、《神应》、《铜人》、《发挥》、《聚英》及《大成》等有关资料辑要而成,尤其是《针灸大成》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但是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即手法、认症、寻穴,因李守先认为学针灸“首学手法,次学认症,而以寻穴为末务”。

图片
图片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浅显易学,便于掌握,对初学针灸者,于临床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之所以名为《针灸易学》,李氏明言:“兹将古法著之于前,愚见列之于后,浅而易知,显而易明,名曰《针灸易学》,以为后之君子,便览之资云尔。”《针灸易学》又名《绘图针灸易学》,因书中雕版插图47幅,是其学生王庭、万少峰、高肃和许冲等人绘制,同邑名士许天锡为此书作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之后的重刊本增加了72翻图,为后人所作。并由此名为《绘图针灸易学》。

图片

【精彩内容】

1.《论修针》

钢针即古毫针也,医百病,内有手法列后;三棱针刺而即出,出血,无手法,曰泻针,医百病。毫针去锋,遇筋筋躲,逢骨骨顶,不伤肌肉;三棱针不去锋,便出血也。以金造针更佳。

黄龙祥点评

图片

      在李氏之前,明代的《针灸秘法全书》论“制针法”已明言“其尖务用磨圆,不可用尖刃。若有尖刃,逢囗囗囗囗囗,逢骨便伤乎骨矣”。
      只有点明了毫针针尖设计“不露锋芒”的这一特征,才能领悟宋以前毫针刺法的慢进针法:“下针之时,掐取穴,置针于营上三十六息,以左手掐穴令定,法其地不动,右手持针,象其天而运转也,于此三十六息然定得针。右手存意捻针,左手掐穴,可重五两以来计。其针如转如不转,徐徐下之,若觉痛即可重二两,若不觉,以经下之”(《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
     如今,不用说掌握这种进针术的人不多,即使是这种针术未曾失传,在当今的针灸临床也很难推行,因为从病人这方面来看,他们早已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进针快代表着技术好;从医者这方说,对于针具没有选择,毫针的制作越来越细,越来越尖,医者操作也就要适应针具的形制特点,想用慢进针之法也难。
      针尖不太锐,迎合了慢进针的需求——或者说,正是由于微圆的针尖设计,古人才发明了慢进针法。清代注重手法的针灸家李守先经过不断的实践,并在其师的启示下,终于悟出微圆针尖的设计对于发挥毫针之功的重要性。如今也有人通过对照观察得出了“慢速捻转进针法所致感传明显优于快速进针法”的结论。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针刺,例如深刺眼部的眼针,当下通行的锐尖毫针的弊端暴露无遗,于是常用眼针的针灸医生会委托厂家定制圆尖的毫针。其实,在我看来,除了刺“血脉”“结络”,以及刺肿、刺积的“贯刺法”外,其余刺法所用毫针皆当用微圆针尖

2.《论持针》

将穴认真,医以左手大指甲,或以次指甲掐定,用力重掐,病人觉麻木走气,或动脉应手,即得穴也,右手大指、次指持针刺之。

编者按:

经笔者考察,李守先受窦汉卿影响很大,包括《针灸易学》中眼科针灸要穴图像与《针灸集成》如出一辙。(左为《针灸易学》,右图为《针灸集成》)

图片
图片

此部分可能与《标幽赋》: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一句类似。李氏强调了麻木走气和动脉应手,按压到什么组织上,会麻木和脉动呢?😁

3.《论退针》

先疼至不疼时宜退针,先不疼至疼时宜退针,即先紧至不紧时出针,先不紧至紧时出针之谓也。

编者按:

一般临床大夫都喜欢直接留针半个小时左右,真的需要留针这么久么?此段给出了一个出针标准,可供参考。

4.《论晕针》

然晕针者,必获大效,以血气交泰之故,俗云,针不伤人,此之谓也。

金观源点评:

图片

      关于晕针发生的机制,现代医学认为一般属于'晕厥'现象,即反射性晕厥中较常见的类型——血管压制性晕厥。它是由于针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暂时亢进,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或脑缺血所致。

      据初步观察,晕针后疗效较为显著的疾病大致有两类:身体疼痛性疾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前者如身体剧烈的疼痛多伴有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后者如更年期高血压病、流唾液症等,本身就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结果,故发生晕针时原有的病痛可以受到较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晕针后能提高疗效的患者,大多是平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比较稳定,非病态不会轻易改变的人,故一旦晕针改变了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也就可能对改变病态起较大的影响,产生所谓的'奇效'。相反,对于那些平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就不稳定的人,如常有晕厥史者,因为只要轻微的针刺刺激便会晕针,他们的机体早就适应了这种极易发生的晕厥,也就不易从晕针中受益了。

5.《认症定穴》

凡认真病名,详察后书,诸先生认症定穴,相对不二。病名之下,开用何穴,有二、三、五、六穴不等者。即病,知用何穴。

黄龙祥点评:

图片

       针灸腧穴主治的规范化表述不能照搬中药主治的模式,是因为针灸辨症论治的特点与方药不同。简单地说,西药针对病,中药针对证,针灸针对部位。西药治病,病同则药物基本相同,中药治病,病同证不同,治亦不同,而针灸治病,凡相同部位内,无论什么病,什么症状,还是什么证型,皆可同穴治之

     针灸毫针治疗基本模式是:辨经(脏)定位、看部取穴、随症(证)配穴、察脉补泻。

6.《扁鹊先生玉龙歌认症定穴治法继洲杨先生注解》

先治周身疼痛多矣,必病人先指出疼所,即以左大指或食指爪掐之,病人啮牙咧咀,惊颤变色,若疼不可忍,即不定穴也,即天应穴也。右手下针,疼极必效

黄龙祥点评:

图片

      关于经筋病,或肌筋膜疼痛的诊疗,古今中外的经验有一条共识:于筋急处寻按最痛点,以此为输,刺之疗效最佳。此最痛点,即元代《针经摘英集》所谓“正痛”点。

      干针疗法则更进一步指出:“现在看来,最可靠的激痛点诊断标准是可触摸之紧绷肌带内的结节处存在剧烈压痛”。

从以上共识,结合《黄帝内经》经筋病的取穴原则,可确定“以痛为输”概念中的两个要点:
其一,须在筋急处按得最痛点,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疼痛,如有多处筋急,应于挛急最甚处按寻最痛点;
其二,如只有“痛”而无筋急则非其输也
“以痛为输”,即元代《针经摘英集》以“正痛”处为输;清代《针灸易学》以“极痛”处为输。当针尖触及某点时患者痛不可忍,而针尖从此点稍稍移开则痛感大减,即以此针尖所触痛不可忍点为输也

7.《五脏募穴》

凡病由七情所伤,胃气不行,兼之劳逸饮食不节,以致元气不足也。当从胃合三里穴内,推而扬之,以伸阳气,故曰从阴引阳。如不愈,治在腹上诸腑之募穴。此言七情以致元气不足者宜此

8.《五脏俞穴》

凡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治在背之各脏俞穴,即暑、湿、燥、火,亦取背上各俞穴。治风在风府,中暑在小肠俞,中湿在胃俞,中燥在大肠俞,此皆六淫客邪有余之症宜此

编者按: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惑,对于很多疾病而言,这个穴位也可以治疗,那个穴位也可以治疗,具体有什么区别,如何使用,7-8这两条对俞募穴给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内伤虚症求募穴,外感实证用俞穴

9.《论奇经八脉》

若以十二经调治,则不应矣。宜以奇经八脉主穴治之,即今疏通沟渠之谓也。

编者按:

      很多朋友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很少有能想到在十二经脉调治无效时,从奇经八脉治疗,这又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后手,关于奇经八脉的书籍,小编推荐一本。有机会做一期这本书的简介。

图片

      但是从《针灸易学》整本书的布局来看,《论奇经八脉》后紧接着就是《八脉交会八穴歌》,且在其后的《奇经八脉》中描述的也是交经八穴。所以小编认为这里的调治奇经八脉的方法指的是交经八穴。正如《标幽赋》中所言:“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不无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