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六经辩证

 阅海书馆 2023-09-18
图片
本篇后面将会呈现“漫画伤寒经方”,让人一目了然,请往下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经辩证除六经所包含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及六淫邪气、体质因素外,具体则指病、脉、证、治四部分内容。
①病,指六经病,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病;
②脉,指脉象是临床辨证的重要指标;
③证,包括证候与症状,病中分证,证中有症;
④治,包括治法、治方、药物、煎法、服法、禁忌等。
图片
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况简介如下:

1.太阳病:太阳为三阳,太阳经与督脉并行于背,背属阳为表;太阳腑又秉肾阳之气化,阳气亦布行于表,故太阳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对肌表有着温煦、保卫及司开阖等功能。故凡六淫邪气外袭,则太阳最易受邪,病发太阳表证。

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其提纲,,因受邪性质与体质因素的不同,又分为太阳中风、伤寒两大证型。
太阳中风证:以发热、汗出、脉缓,反映风邪致病特征的,称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以身痛、无汗、脉紧,反映寒邪致病特征的,称为太阳伤寒证。

太阳病兼证:若以太阳病为主,又兼见某症者,称为太阳病兼证,如兼项背强几几、兼阳虚漏汗、兼阳郁烦躁、兼水饮咳喘等。
太阳病变证:若因失治误治,病邪内传,而变为非属太阳病者,称为太阳病变证。
变虚者,如心阳虚心悸证、肾阳虚水泛证等;
变实者,如蓄水证、蓄血证、虚烦证、结胸证、痞证等。还有太阳病类(疑)似证,目的是与太阳病类证以鉴别。
由此,组成了太阳病的辨证论治系统。

2. 阳明病:阳明为二阳,阳明气化主燥,燥热相合,故阳明为病多以燥化热化为其病机特征。阳明属胃肠,乃传导之腑,邪从燥化热化,则热邪炽盛,胃肠干燥,糟粕内结,传导失常,故阳明病以大便结硬的“胃家实”为其提纲证。

阳明病根据阳热程度之轻重,分为太阳阳明证、正阳阳明证、少阳阳明证三类证型。而整篇论述的重心又在于正阳阳明证

阳明病本证除燥热实证外,还有阳明中风证、阳明中寒证、阳明气热证。阳明病的变证有发黄、虚烦、膀胱水结、热入血室等,还有阳明类似证小柴胡汤证等。由此,组成了阳明病的辨证论治系统。

3. 少阳病:少阳为一阳,少阳为胆,内寄相火。为半表半里,主持枢机。邪入少阳,疏泄失常,相火失布,主要表现为胆火上炎与枢机不利

少阳病以反映胆火上炎的“口苦、咽干、目眩”为其提纲证。还有反映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

少阳病根据邪结深浅、病情轻重的不同,分为轻重两大类型,轻证为小柴胡汤证,重证为大柴胡汤证。少阳病兼证较多,如兼太阳未罢、兼阳明里热、兼痰饮内结等。少阳变证有肝魂失常的谵语烦惊症。由此,组成了少阳病的辨证论治系统。

4. 太阴病:太阴为三阴,太阴气化主湿,在脏为脾,脾主运化。邪入太阴,脾阳虚衰,运化失职,寒湿内盛,升降失常。故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其提纲证。

太阴病分为三大类型:
太阴表证:以脾阳素虚,复感外邪,表现为脉浮等表证的,称为太阴表证;
太阴里寒证:以脾阳不运,寒湿中阻,表现为自利不渴、腹满呕吐的,称为太阴里寒证;
太阴里实证:以寒凝脾络,脾络不通,表现为腹中疼痛的,称为太阴里实证;

太阴病还有脾阳渐复,“腐秽当去”;寒湿内郁,身目发黄;化燥化热,转属阳明等种种转归。由此,组成了太阴病的辨证论治系统。

5.少阴病:少阴为二阴,少阴主心肾,心属火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肾属水藏精,内涵元阴元阳,为人身之本。邪入少阴,损及心肾,心肾虚衰,水火失调,表现为全身性、整体性虚衰的病理特点。故少阴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其提纲证。

少阴病主要分为寒化证热化证两大类型:
少阴寒化证:以阳虚化寒,表现为下利清谷、手足厥逆特征的,称为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以阴虚化热,表现为心烦失眠、舌赤少苔特征的,称为少阴热化证。
此外,少阴本证中还有少阴表证、咽痛证、急下证等。
少阴病类似证比较重要,有四逆散证吴茱萸汤证,主要与少阴寒化证相鉴别。
由此,组成了少阴病的辨证论治系统。

6.厥阴病:厥阴为一阴,有“两阴交尽”之谓,故阴气最少。厥阴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疏泄,喜条达,又具阴尽阳生、阴中有阳的特点,故厥阴为病,极为复杂。厥阴病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的寒热错杂证为其提纲证。

厥阴病分为五大类型,除以上寒热错杂的提纲证外,还有:
厥阴热利证:肝热下注大肠,表现以热利下重为特征的,称为厥阴热利证;
厥阴寒呕证:肝寒犯胃,寒浊上逆,表现以呕吐涎沫、头痛为特征的,称为厥阴寒呕证;
厥阴病厥证:疏泄失常,阴阳气不相顺接,表现以手足厥逆为特征的,称为厥阴病厥证;
厥阴厥热胜复证:正邪交争,阴阳胜复,表现以厥热往来为特征的,称为厥阴厥热胜复证。
厥阴类似证最多,以此与复杂的厥阴本证对比鉴别。其中有与厥阴寒热错杂证相鉴别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麻黄升麻汤证等;与厥阴病厥证相鉴别的寒厥证、热厥证、蛔厥证、血虚厥证、水饮厥证、痰食厥证等;与厥阴热利证相鉴别的承气汤证四逆汤证等;与厥阴寒呕证相鉴别的四逆汤证等。由此,组成了厥阴病的辨证论治系统。
图片
八纲辨证《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无处不包涵着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阴阳:就三阴三阳而言,三阳病,一般阳气亢盛,正邪交争较为激烈,因此多表现为亢奋状态,临床以热证、实证为主。三阴病,一般正气不足,抗病力弱,多表现为虚衰状态,临床以寒证、虚证为主。

表里:六经而言,邪在三阳者为表,邪入三阴者为里。就三阳病而言,邪中太阳者为表,邪入阳明者为里,邪在少阳者为半表半里。
经腑而言,病在经络者为表,病入脏腑者为里。脏腑相关而言,太阳为表,少阴为里;阳明为表,太阴为里;少阳为表,厥阴为里。

虚实:就六经病而言,三阳病多属实证三阴病多属虚证。但具体说来,三阳病也有虚证,如阳明中寒证,就是胃肠虚寒,浊阴上逆;三阴病也有实证,如太阴腹痛证,就是气血瘀滞,脾络不通。

寒热:三阳病阳盛发热为主,三阴病阴盛恶寒为主。如太阳病发热恶寒,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寒热往来,无论恶寒与否,发热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三阳病。三阴病阳衰阴盛,主要表现为形寒肢冷,所以按常规而言,三阴病一般不发热。但也不是绝对的。
图片
图片
辨证亦分寒热
喘咳,有小青龙汤证之寒,亦有麻杏甘石汤证之热;
烦躁,有干姜附子汤证之寒,亦有栀子豉汤证之热;
下利,有桂枝人参汤证之寒,亦有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之热;
厥逆,有四逆汤证之寒,亦有白虎汤证之热,等等。
寒热的辨证,还有更为复杂者。
有寒热错杂,如上热下寒的黄连汤证、表寒里热的大青龙汤证;
有真热假寒,如热邪郁遏,阳不外达,四肢厥逆的白虎汤证;
有真寒假热,如阴盛格阳,虚阳外浮的通脉四逆汤证;
有寒热往来,如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还有厥热往来,如厥阴病的阴阳胜复证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猪苓汤证
图片
白通+猪胆汁汤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是作者的读书笔记,仅做养生锻炼参考,有病找正规医院看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