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分享】头痛怕冷、咳嗽、浑身疼,我到底怎么了?

 爱经方 2023-09-18

我们用了三天的时间学习了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这是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子,也是确立张仲景方正对应的第一个方子,一千八百年过去了,古时的方子能治今人的病吗?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人类进化是以万年为单位的,只要人类没有突破性的变化,我们和一千八百年前的人,大体都是一样的。对病邪的应激反应没有变化,那么这个药方依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选了三个医案,一个来自民国经方大师曹颖甫,两个来自经方大师胡希恕1960年代的医案

曹颖甫医案

余尝于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反加甚。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手足心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当予桂枝汤原方: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甘草 一钱 生姜 三片 大枣 三枚 

又次日,未请复诊。后以他病来乞治,曰:“前次服药后,汗出不少,病遂告瘥。药力何其峻也?”然安知此方乃吾之轻剂乎?

我们先看第一个医案,证见:

出大汗受风,接着恶寒,加了被子还是怕冷,第二天有微汗,应该依然怕冷,没有记录脉诊的情况,我们只看两个证:怕冷,有汗。联系病人昨晚的所作所为,可以推断是太阳病中风证,应该用桂枝汤,这里桂枝汤的计量也不大,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但也是一剂而愈了,说明病人缺津液,但并不严重。

这和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也很像,感冒容易在夏天发生,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怕热, 如果白天很热,晚上有点凉风,大家都会觉得很愉快,想不盖被子睡觉,因为很舒服,但有时半夜会被冻醒,发现嗓子疼,有点怕冷,这就是被吹感冒了。到了盛夏,可能还有开着空调睡觉的,也容易被吹感冒。

医案中可见,太阳中风,不一定会发热,只是汗出,怕冷,也可以喝桂枝汤,是因为汗出排邪,导致津液虚,所以用桂枝汤补津液虚,排风邪,达到一剂而愈的效果。

第二,我们抓住两个证,就可以推断出一个对应的方剂,说明,当两个证据同时指向一个结果时,我们也可以下判断,因为汗出 怕冷可以推断出是阳脉表证 津液虚,那就可以用桂枝汤这就是《伤寒论》中的单一证不可断,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时,才能推出结论。

没有到发热,可见还是病程初期,病人觉得一剂而愈很神奇,一定是因为药力很猛,而曹颖甫则认为这只是轻计量而已。

图片

胡希恕医案一

熊某,女,56岁。

初诊(1964年8月20日)

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分析: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胡老的医案,脉证都比较详细,我们可以来排一遍证

  • 阴阳:脉缓 发热,为阳

  • 表里: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都是属于皮肤肌肉骨骼的范畴,所以属表

  • 寒热:发热,汗出,脉缓,属于寒热夹杂

  • 虚实:脉缓,每天发热,汗出,为津液虚

结合起来看是,阳脉病人的表证加上津液虚,翻译为《伤寒论》的语言就是太阳中风。

结果是两剂而愈,如果把两剂合在一起,就和《伤寒论》中原方的计量差不多了,这说明,如果一次药的计量不够,可以多吃两次,如果计量足够,是可以达到一剂而愈的效果的。

图片

医案二

张某,男,38岁。

初诊(1966年4月4日)

近1周来,咳嗽吐白痰,鼻流清涕,汗出恶风,腰痛,胃脘动悸,舌苔薄白,脉浮缓。

分析:脉浮缓,舌苔薄白,恶风,汗出,鼻流清涕,腰痛,太阳中风证。咳嗽吐白痰,胃脘动悸,里饮。

综合分析:此属太阳中风表不解合并里饮,水气上逆,为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证。

处方:桂枝10g,赤芍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杏仁10g,厚朴10g

结果:4月23日告知:上方服2剂咳即止。

依然是先排证:

  • 阴阳:脉浮缓,阳脉

  • 表里:汗出、恶风、腰痛都属于表

  • 寒热:鼻流清涕、恶风,寒

  • 虚实:脉浮缓、汗出,属于津液虚;咳嗽、吐白痰,属于水 寒的淤堵

依然是阳脉病人表证 津液虚,多出来的证是咳嗽吐白痰,给出的方子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而《伤寒论》中的原文是“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这可以说是照书生病了,所以当然照方抓药。结果依然是2剂就不咳了,可见《伤寒论》中经方是可以反复实验验证的。

总结

发热,恶寒,脉浮缓,汗出,恶风,体痛,这是太阳中风的六个基本证,只要见到,就可以推断出要用桂枝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