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头伦 2023-09-19

简介

  • 英文名称:Blood
  •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精气学说

古籍摘选

  • 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名词解释

  • 行于脉中,并循环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

术语在线

  •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 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脉中运行,内而濡养脏腑,外而流行肢节,布散周身。

血的生成

  • 血的生成与脾胃、心、肺、肝及肾等脏器相关。
  • 肾精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一切功能活动提供支持,肾精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为血。
  •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主要来自于水谷精微,水谷在胃中受纳与腐熟,脾发挥运化功能,将其转化为精微物质和津液。
  • 脾又通过升清功能,将精微物质转送到肺,与肺吸入的轻清之气相结合,最终送到心中,“奉心化赤而为血”。
  • 在血的生成过程中,肝脏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肝主疏泄,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血的运行

  • 血主要在心与脉中运行,其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血液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密切相关。
  • 首先需要心气的推动,脉道的完整。
  • 肺可以助心行血,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气行则血行。
  • 脾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血溢出脉外,肝又能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血的功能

  • 血为富含营养的有形物质,为脏腑组织器官提供养分,承载转输气和代谢物。机体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血在脉中,布散周身而发挥作用。血液亏虚,会出现面色苍白、爪甲色白、毛发枯槁等症状表现。
  • 血能载气,血有形,气无形,无形之气依附于有形之血,血既可以养气,也可以载气。
  • 血还能将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转运至体外。
  • 血也有养神的作用,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思考、运算及判断等神志活动都要以血为物质基础。血液不足,神失所养,轻者见烦躁、健忘、多梦、失眠,重者会出现神志恍惚、昏迷或谵语等病症。

中医应用

血的功能
一、濡养
血液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含有人体所需的丰富的营养物质。血在脉中循行,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地对全身各腑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生理功能,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难经·二十二难》将血液的这一重要功能概括为“血主濡之”。《素问·五藏生成》具体指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全身各个部分的生理功能无一不是在血液的濡养作用下才得以正常发挥的。
血的濡养作用,较明显地反映在面色、肌肉、皮肤、毛发、感觉和运动等方面。血量充盈,濡养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如若血量亏少,濡养功能减弱,则可能出现面色萎黄,肌肉瘦削,肌肤干涩,毛发不荣,肢体麻木或运动无力失灵等。
二、化神
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说明人体的精神活动必须得到血液的营养,只有物质基础的充盛,才能产生充沛而舒畅的精神情志活动。
在人体血气充盛,血脉调和的前提下,其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思维敏捷。反之,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出现血液亏耗,血行异常时,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如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神志恍惚,谵妄,昏迷等。
总之,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景岳全书·血证》中说:“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这是对血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较全面概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