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书学论著一席谈

 文锦书屋susped 2023-09-19
       我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作为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创造那天起,以文字为主体的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傲立于世界。与书法艺术息息相关的书学也就应运而生,而且,在我国历代书学中,都有着承先启后的连贯关系。书法中一种艺术活动,它有着极其丰富的、长期被人们遵循的轨道与规律,在几千年的书法艺术活动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它的轨道与规律,产生了一大批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他们就书法艺术著书立说,书家、论著之多灿如星河,其中,尤以明清两代最为突出,并且能集中华书学之精华,对我国书法艺术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有李斯的《用笔法》,萧何的《书势法》,蔡邕的《笔论》、《九势》,崔玻的《草书势》。自晋代以来有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势》,卫铄的《笔阵图》。而到了唐朝,书法理论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特别著名的是孙过庭的《书谱》,其次是张怀灌的《书议》、《书断》,虞世南的《笔髓论》,欧阳修的《八法诀》、《用笔论》,颜真卿的《述张旭笔法十二意》。此后有宋代苏轼、黄庭坚的《书论》,米莆的《书史》、《海岳名言》,朱长文的《墨池篇》,欧阳修的《集古录》,姜菱的《续书谱》,到了元代有郑构的《衍极》、陈绎曾的《翰林要诀》等等。明清时期为鼎盛时期。

       明代书学论著比较过去几个朝代都多,而且质量也较高。主要有: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书史会要》凡九卷,载古来能书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釆集繁富,文笔简当。朱谋彦作续编一卷,集明代书家亦颇周详。朱存理的《珊瑚木难》,此书所载皆前代书画题跋及有关诗文。凡所品题,皆有根据,虽体例不一,亦有草创之功。杨慎的《墨池琐录》,书凡四卷,所论历代书家,颇贬抑颜真卿;又谓米芾言过其实。至赵孟頫出,始一洗颜柳之病,直以晋人为师,所论虽偏,亦有独到之处。丰坊的《书诀》,是书所言诀法,不甚详尽,所载书目,佚者太多。但亦足为考证书法之资。王世贞的《王氏书苑》,为历代书学著作的合刻本。又有《古今书法苑》一书,内分书源、书体、书法、书品等十三类,编次疏失,颇有可议之处,可以作为书史材料看。董其昌、李日华合写的《书画眼》,书凡四卷,前半董写,后半李写。董书杂论书法碑帖,多心得语,唯对苏轼、赵孟頫有不满之词,李书泛论为多。还有赵琦美的《赵氏铁网珊瑚》、项穆的《书法雅言》、赵宦光的《寒山帚谈》、张丑的《清河书屋舫》、潘之淙的《法书离钩》、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汪砢玉的《珊瑚网》、赵崡的《石墨镌华》、何良俊的《四友斋书论》等等。

       清代书法研究著作,比明代更加丰富,更趋专精。有偏于赏鉴者,有偏于考据者,有偏于书写技能者,有偏于历史记载者,有兼容并包者,门类齐全。

    (一)偏于赏鉴者:有孙承泽的《庚子消夏记》。此书记其所见书画,以时代为序,上起东晋,下迄明代,每一件作品,皆记其原文、跋语、卷轴、印记,并附带评语、题识。安岐的《墨缘汇观》,此书所收录的法书于钟繇《荐季直表》、陆机的《平复帖》,止于明末董其昌作品,未载名僧书和墨拓数种,全书所收多为自藏,故著录甚详。

    (二)偏于考据者:有万经的《分隶偶存》。此书分上下两卷,于分隶一体探求极深,有考有论,十分详细。王澍的《淳化阁法帖考证》,此书兼取前人辩证《阁帖》之意,以史传辨讹误,以笔迹别依托,并于行款、标目、释文一一考证,末为古今法帖考及自述笔法,因其得力手帖学也。

    (三)偏于书写技能者:有冯武的《书法正传》。此书首述书法源流,次述执笔、运笔、结字诀法等,并酌加图释,以助理解,可为初学之助。朱履贞的《书学捷要》,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用笔、执笔、学书攻苦、学书感会四项,俱选录前人论述,时参以自己之意,下卷内容皆为其自写,间有独到之见解。

     (四)偏于书法历史者:有厉鹗写的《玉台书史》。此书辑历代妇女之工书者二百月一十一人,人各一传,有墨迹流传者附之,并录其题跋,注明出处。这在封建社会的传统下,能为女书法家作专书,可谓独具慧眼。震钧写的《清代书人略传》,此书共收录了书家八百四十八人,大抵以科分为序,其无考证者,亦附于各朝之末,为清代书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五)其兼容并包者:有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此书内有论书二卷,包括述书、论书绝句、历下笔谈、国朝书品,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等,不失为书法论著中之重要作品。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此书专论书法,继包世臣之说,力主尊碑,对北魏各碑尤为推重,不免流于一偏。

       此外,还有集体编写的《佩文斋书画谱》、《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等。总之,明清两代书法研究著作之丰富,本文只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多有挂漏。其他还有很多,如倪涛的《六艺之艺录》、吴其贞的《书画记》、吴升的《大观录》、卞永誉的《式吉堂书画汇考》等,这些著作,或有助于考证源流,或有助于辨别真伪,或有助于传承书艺,皆足以帮助后人学习和研究书法,继续传承中华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