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背上有戏

 singer0852 2023-09-20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南宋 李迪《风雨牧归图》

▌胡烟

2500多年前,得道高人老子,惜字如金地留下一部《道德经》之后,便骑着一头青牛,头也不回地出了函谷关。世不知其所终。

想象一下,老子是骑着牛,慢悠悠走向归隐之路的。而不是骑马。马儿太健硕了,跑得快,只能用来冲进沙场,驮着青壮年入仕的雄心。而牛的方向相反。见素抱朴的老子,已经悟到了少私寡欲的真谛,默默地,缓缓地,离开了。

牛,是农耕的好伙伴。高士们归隐之后,只能回到田地,大地承载一切。印象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应该写到牛,但其实并没有,只是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果画一幅《桃花源记》,画里该是会有牛。

慢悠悠的牛,慢悠悠的日子。

我没放过牛,却很羡慕牧童的生活。大概是每日可以亲近山野的缘故。我读过最美的牧牛诗是唐代诗人成彦雄的《村行》:“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简简单单,诗中有画。

这幅《风雨牧归图》很有意思。讲牧童故事,但节奏不是慢悠悠的,而是急吼吼的。因为暴风雨马上要来。两牧童骑牛,有些慌张。前方牧童紧紧捂住自己的斗笠,顶着风雨,而后方牧童,斗笠被吹到了柳树底下,他正转身要去追。有趣的是,他自己还骑在牛背上呢。

南宋李迪,画技高超。最突出的,他擅长制造冲突。像个电影导演。怡人性情的情境,他虽然也画,但他似乎对叙事更加热衷。古人对故事的渴望极深。在清寂闲闷的日子里,有谁会拒绝一个生动的故事呢!

《风雨牧归图》是牛背上的戏剧。李迪抓住了冲突最激烈的瞬间。现场道具有:巨大的柳树,苇从,杂草,坡石,这些都是为了造势,突显暴风雨来势汹汹。再有,关键道具,草编的蓑衣斗笠,它们顺着风来的方向,倾斜。那顶落下牛背的斗笠,是戏眼。它牵动后方牧童在牛背上来了个180度大转身。后方的牛因而停滞不前。作为主角的两头牛应该是亲密伙伴,前方牧童并没有发出指令,但前牛的脚步已经刹了车,并回头转身关注着后方形势,观望、等待,犹豫着该不该继续前进。

读画如同看戏,越热闹越好。因为风雨与我无关。戏中人的紧张,衬托了戏外人的安宁。再试着脑补画外情节——后方牧童跳下牛背,去追赶那顶顽皮的斗笠。而暴风偏偏逗着斗笠又滚了好几个圈儿。牧童快步追回斗笠,又转身跃上牛背。结局,能否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赶回家呢?答案,一种是肯定,一种是否定。但无论哪种结果,都无伤大雅,并不会令人伤感。如此,这出戏的总体基调是温暖而有情趣的。(文章节选自《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略有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