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初八 - 南门节场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读澄品乐

公众号ID

:h18906162611

关注

    节场,又叫庙会,诞生于古老的中国汉朝,那时的皇帝信奉佛教,于是四方佛殿纷起,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中国的道教开始兴隆起来,吸引了百姓同样的烧香拜仙,佛道教都有许多的节日,这一天的烧香之人达到鼎盛,于是,捕捉到商机的人们开始闻风而动,纷纷随节在庙观附近摆摊设棚做起香客生意,一来二去,庙会节场就这样形成了,不过,江阴人一般都称节场的。

二月初八,是江阴一年的第一个节场庙会,又叫十方庵庙会,最早是为了纪念祠山大帝而兴起的,祠山大帝叫张渤,民间有许多说法,有的说他是大禹治水派到江南来的治水官,有的说他是汉宣帝时的江南地方官,江南自古多水患,百姓深受其害,所以张渤为了治水,甚至化身为猪,拱泥土治水,后人纪念他的治水功劳,为他建了张王庙,称他为张大帝,把他化身的地方改名祠山,称他为祠山大帝,认为他既可以治水,又能够唤雨,唐朝皇帝顺应民意,干脆赐封他为水部员外郎这样的官职。

    唐宋朝代时,江阴人在南门外的高墩上建造了张王庙、祠山殿来纪念他。因为张渤是二月初八生日,所以这一天就成为江阴百姓祭祀他最热闹的一天,十里八乡的人们来此乞求他防水患,避干旱,保证一年风调雨顺,逐渐形成了庙会节场。到了明朝,这里改为十方云水禅院,简称十方庵,庵內仍保留了祠山殿,这时的庙会节场越发红火。由于明清时江阴南门是江阴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南门八字桥石子街一带成为江阴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与十方庵相得益彰,促使二月初八庙会节场逐渐取代城内大市的乾明广福寺的庙会节场,成为江阴城的两个主要节场(另一个是三月廿七的君山东岳庙庙会节场)。

二月初八这一天,由于它是江阴一年一度的第一个节场,十方庵以及周边的石子街,忠义街、埠下(步鞋)桥、八字桥一带,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人们在这里烧香拜佛求仙,逛商铺、寻好货,看大戏、玩游戏,觅小吃、尝新鲜,走亲访友煞是热闹。江阴人有节场待客的习俗,往往这一天才是真正一年中走亲访友的日子,许多过年准备的年货不舍得吃,大都夯巴郎当全部用在了节场待客上了,那一天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恨不得缺几张板凳缺几张圆台。远到的亲朋好友拖家带口,烧一回香,了了一年的心愿,逛够了琳琅满目的节场,在亲戚朋友家大快朵颐一番,乘兴而归那是一年中最开心的一天。

在所有的江阴节场里面,二月初八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那是让所有游客、商家、主人都担心的事情,我连续几年也都遇到过,那就是二月初八前后,好端端的天气,风和日丽,突然间就狂风大作,雨也来了,雪也飘了,好不容易摆好摊准备大赚一票的商家,兴高采烈准备适适宜宜玩一天的游客,被突如其来的变天而改变,好不扫兴。听老一辈人说,江阴过去就有马和尚过江的民间故事的……

据说祠山大帝有一个苏北外甥叫马和尚,从小父母双亡而由舅舅一手带大,感情很深。每年二月初八这一天都要过江来给舅舅拜寿,同时带来了祠山大帝的三个妹妹,一个是风姨,一个是雨姨,一个是雪姨。所以,这一天,一定是会刮风下雨飘雪的,而且,风也好,雨也好,雪也好,来的快去得也快。所以每年的二月初八节场,总会有一天遇到这样的气候。

还有一句老话:“二月初八,张大帝吃冻狗肉”。据说,这一天的节场桌上,一定是要放狗肉待客,因为张渤治水化身为猪,所以人们避讳,从不把猪肉上桌,而是寻找狗肉来代替。当然,后来的节场似乎就没有这样的规矩了。

江阴的节场,我童年时几乎没有经历过,因为那时,所有的传统节俗都被作为封资修而封杀了,很小的时候,只是对华士的节场有一点印象,而江阴的节场我到了1978年以后才明白,那个热闹和人山人海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真的是摩肩接踵。你所需要的所有物品在节场上都能够买到,特别是那种传统的老物件,诸如竹木器具之类的,这里更是应有尽有。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庙会节场的产品已经不适合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一段时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了节场庙会的声誉,人们对它的兴趣逐渐减弱,节场庙会的规模在缩小,由于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二月初八但仍然吸引着一部分人参与,只是再没有过去那样人山人海的超级热闹的场面出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