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2|自卑与超越:获取优越感的行为用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只会掩盖或者逃避真正的问题。

 不吃少女 2023-09-21

时常有人问我选书的理由,确实无他,单凭缘分。这次也是偶然想找找“人为何不能活成孤岛”的论据,顺藤摸到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这本书《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百度百科),自然引起了我这种常年想应对自卑心理的人的兴趣。

但纵览本书,断言多过论证,或许是作者由自己多年的经验研究提炼得出,没有列出太多数据或其他论据支撑,具体为何目前的我也不得而知,可章节中举个例论证,读起来确实有以偏概全之嫌。

话说回来也是辩证法把我规训得厉害,即便我看到迟疑甚至是不同意的内容,我也担心是由于自身笃定了某一套价值观,对“异己”不免有些排斥甚至不屑一顾,增加对断言的抵触。带着这样的自我教育,我还是将这本书看完了。


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并成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的克服与超越。


简介中表明这本书是阿德勒的思想体系总纲,即“个体心理学”,整本书由十二个章节组成——


一、生活的意义
二、心灵与肉体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早期的记忆
五、梦
六、家庭的影响
七、学校的影响
八、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十、职业
十一、人及其同伴
十二、爱情与婚姻


这十二个章节基本上囊括了人类生活的绝大部分活动。阿德勒认为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将童年的遭遇作为很多成年人存在问题的解释,所以长辈也可以将这本书当作育儿经,但警惕涉及到教育不应当拘泥于一方文字,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全书的核心关键词为“合作”。阿德勒认为很多伤害他人甚至是犯罪行为,都源于那些人学不会合作。

前半部分的内容,让我再次联动了桑德尔教授的《精英的傲慢》。《精英的傲慢》强调人应该对公共利益有更强的责任感,而阿德勒强调人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有一颗为人类奉献的心,强调社会意识,这让我们完善人格,成为一个“正常人”。

考虑到时代的局限,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得出的结论在当时已然是具有引领性和启发性的。但作为“新新人类”,我对待很多事情包括爱情与婚姻,希望与他人达成“各有各的活法”的共识,也希望世界能够拓宽评价体系,走向多元,故而对书中许多观点便谈不上同意或不同意了。


但这本书还是给了我许多宽慰以及具有启发性的思考,其中最大的一点是面对自卑的态度。

长久以来,我的低落情绪不少都来自于自卑感作祟。从小学开始,我就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畏缩,别人与老师同学陌生人侃侃而谈、落落大方的姿态我只有心生羡慕的份。

每当彼时,我都会用“自信的人最有魅力”等话给自己加油打气,自认为是要消除自卑感才能一往无前,觉得自卑感无时不刻在碾碎我的白日梦,拉住我的后腿阻挠我前进。

与书中提到的例子一样,自卑/掩饰自卑经常触发我许多非本意的行动,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好的一面自然是驱使我向优秀的人看齐,不管是学习抑或工作上的提升,还是生活方面的努力,虽然“有意义的”“快乐的”,都是从由我的主观认识出发,但这确实让我心安许多。

但不好的方面是让我将自己套了起来。有时是佯装毫不在乎,有时是刻意逃避、与他人保持距离,在无法放松的环境下我总是忸怩不安,那些举动分明是为了心安而作出的,可还是让我觉得不自在,我想是由于那种已然成为非条件反射的行为,潜意识以为是所谓的自我保护,不仅是演给别人看的,更是演给自己看的,自己清楚是掩饰的,则越是掩饰,就越是强化了自卑的生命力。

获取优越感的行为用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只会掩盖或者逃避真正的问题。


但从这本书中,我发现自卑感不一定要通过变得自信去抵消它,选择与自卑感坦然共存,容纳它的存在,也是完善人格的一种做法。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它们是人类进步的诱因。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当自卑感冒出来时,我都刻意让自己平和下来,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承认某些场合上的自卑难以避免。于我个人而言,在这种与自卑感共处的和平中,焦虑与不安也能够得到消解。越是不安,越是想掩饰自己的不安,反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承接着阿德勒这句“人类进步的诱因”对自卑感的升华,我想恰当的自卑能够驱使我变得更好更优秀,也使我保持谦卑,它确实不可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