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译注之上经:谦卦第十五(䷎)

 壹团和气养形神 2023-09-23

谦〔1〕:亨〔2〕,君子有终〔3〕。

【注释】

〔1〕谦:卦名,下艮(☶)上坤(☷),象征“谦虚”。《释文》:“谦,卑退为义,屈己下物也。”

〔2〕亨:指谦虚待物,必致亨通。《正义》:“谦者,屈躬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则所在皆通,故曰'亨’也。”

〔3〕君子有终:《正义》:“小人行谦,则不能长久,唯君子有终也。”

【译文】

《谦》卦象征谦虚:亨通,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1〕,地道卑而上行〔2〕。天道亏盈而益谦〔3〕,地道变盈而流谦〔4〕,鬼神害盈而福谦〔5〕,人道恶盈而好谦〔6〕。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7〕:君子之终也〔8〕。

【注释】

〔1〕天道下济而光明:《正义》:“下济者,谓降下济生万物;光明者,谓三光垂耀而显明也。”

〔2〕地道卑而上行:此句合前句,以“天”、“地”之道均谦下而致“光明”、“上行”,释卦辞“谦,亨”之义。《正义》:“地体卑柔而气上行,交通于天以生万物也。”

〔3〕天道亏盈而益谦:《集解》引崔憬曰:“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4〕地道变盈而流谦:流,《正义》释为“流布”,即流散盈满以广布于虚处,含“充实”之义。《集解》引崔憬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为变盈而流谦,地之道也。”

〔5〕鬼神害盈而福谦:此谓骄盈者为鬼神所害,谦恭者为鬼神所祐。《集解》引崔憬曰:“朱门之家,鬼阚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其义也。”

〔6〕人道恶盈而好谦:《集解》引崔憬曰:“满招损,谦受益,人之道也。”以上四句,泛举“天道”、“地道”、“鬼神”、“人道”为例,说明宇宙间的事理无不抑盈扬谦,进一步申明卦辞“谦,亨”之义。

〔7〕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此谓谦虚者无论地位高低,均可受益,《集解》引孔颖达曰:“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者有谦而不逾越。”

〔8〕君子之终:此句归结前两句之义,说明只有“君子”才能处尊、卑均不改其谦,并释卦辞“君子有终”。《集解》引孔颖达曰:“言君子能终其谦之善,而又获谦之福。”案,此“终”字兼含两义:一、君子始终守谦,二、君子终获谦福。

【译文】《彖传》说:谦虚,亨通。譬如天的规律是下降济物而天体愈显光明,地的规律是低处卑微而地气源源上升。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补益谦虚,地的规律是变易盈满、充实谦虚,鬼神的规律是危害盈满、施福谦虚,人类的规律是憎恶盈满、爱好谦虚。谦虚的人高居尊位、道德更加光明,下处卑位、人们也难以超越:只有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啊。

《象》曰:地中有山,谦〔1〕;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2〕。

【注释】

〔1〕地中有山,谦:释《谦》卦上坤为地、下艮为山之象。《集解》引郑玄曰:“艮为山,坤为地。山体高,今在地下;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谦之象。”

〔2〕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音póu,《释文》“郑、荀、董、蜀才作'捊’(音póu),云'取也’”,《说文》:“捊,引取也”(案,《说文》无“裒”字,据其引《诗经·小雅·常棣》“原隰裒矣”作“捊”,可知两字音同互假);称,读chèng,犹言“权衡”。这是说明“君子”观《谦》卦之象,悟知事物不可盈满,故取多益寡、均平施物。《程传》:“山而在地下,是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见抑高举下、损过益不及之义;以施于事,则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称物之多寡以均其施与,使得其平也。”

【译文】

《象传》说:高山低藏在地中,象征“谦虚”;君子因此引取过多、补充不足,权衡各种事物、公平地施予。

【说明】

《大象传》谓“地中有山”,似又含有外虽谦卑而内实高大之意。程颐指出:“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中有山’,言卑下之中,蕴其崇高也。”(《程传》)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1〕。

【注释】

〔1〕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谦,犹言“谦而又谦”。此谓初六阴柔谦逊,低处下卦之下,有“谦谦”之象;以此涉难,所往必“吉”。《王注》:“处《谦》之下,谦之谦者也。能体'谦谦’,其唯君子;用涉大难,物无害也。”

【译文】

初六,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涉越大河巨流,吉祥。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1〕。

【注释】

〔1〕卑以自牧:《群经平议》:“《荀子·成相篇》'请牧基,贤者思’,杨倞注曰'牧,治也’。然则'卑以自牧’者,卑以自治也。《方言》曰'牧,治也’,又曰'牧,察也’,司、察二义与'治’义相近。”据此,“牧”犹今语“制约”。案,王注训“牧”为“养”,于义亦通。

【译文】

《象传》说:“谦而又谦的君子”,说明初六用谦卑来制约自己。

【说明】

此爻处《谦》之始,其位最下。能以“谦谦”获“吉”,即《彖传》“卑而不可逾”之义。但若没有厚实的“道德”基础和必要的“克己”精神,是难以做到的。爻辞称“君子”、《象传》谓“自牧”,正寓此理。

六二,鸣谦,贞吉〔1〕。

【注释】

〔1〕鸣谦,贞吉:鸣,指名声外闻。此谓六二柔顺居中,谦声外闻,以守正获吉,《王注》:“鸣者,声名闻之谓也。得位居中,谦而正焉。”

【译文】

六二,谦虚名声外闻,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1〕。

【注释】

〔1〕中心得:《周易口义》:“言君子所作所为,皆得诸心,然后发之于外,则无不中于道也。故此谦谦皆由中心得之,以至于声闻流传于人,而获自正之吉也。”

【译文】

《象传》说:“谦虚名声外闻、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六二靠中心纯正赢得名声。

【说明】

谦虚的美德,因纯诚积于中心所致;越享有名声,越须保持“中正”的内质。故爻辞强调“贞”则能“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1〕。

【注释】

〔1〕劳谦,君子有终,吉:此谓九三为卦中唯一的阳爻,居下卦之终,以刚健承应于上,犹勤劳而又谦虚,故以“有终”获“吉”。《王注》:“居谦之世,何可安尊?上承下接,劳谦匪解,是以吉也。”

【译文】

九三,勤劳谦虚,君子保持谦德至终,吉祥。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1〕。

【注释】

〔1〕万民服:指九三居下卦高位,以“劳谦”服众。此即爻辞“有终,吉”之义。《易纂言》:“万民服,谓有终而吉也。”

【译文】

《象传》说,勤劳谦虚的君子,广大百姓都服从他。

【说明】

九三位处上、下之际,行事颇多艰难。故既要守谦不骄,又要勤劳不息。胡炳文曰:“所谓'劳’者,即《乾》之'终日乾乾’。”(《周易本义通释》)

六四,无不利,㧑谦〔1〕。

【注释】

〔1〕无不利,㧑谦:,音huī,《说文》“裂也”,《段注》:“谦者,溥散其谦,无所往而不用谦,'裂’义之引申也”,此与《本义》所谓“发挥其谦”同。这两句说明六四处三之上、五之下,柔顺得正,无论对上对下,均能发挥“谦”德,故“无不利”。《王注》:“处三之上而用谦焉,则是'自上下下’之义也;承五而用谦顺,则是'上行’之道也。”

【译文】

六四,无所不利,发挥扩散谦虚的美德。

《象》曰:“无不利谦”,不违则也〔1〕。

【注释】

〔1〕不违则:《程传》:“凡人之谦,有所宜施,不可过其宜也。”“惟四以处近君之地,据劳臣之上,故凡所动作,靡不利于施谦,如是然后中于法则。故曰'不违则’,谓得其宜也。”

【译文】

《象传》说:“无所不利、发挥扩散谦虚的美德”,说明六四不违背谦虚的法则。

【说明】

六四处“多惧”之位,乘三承五,其“利”在于敬慎自修、努力“谦”。朱熹曰:“示不敢自安之意。”(《本义》)是也。

六五,不富〔1〕,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2〕。

【注释】

〔1〕不富:谓六五阴虚失实(参阅《泰》六四注),此处喻“虚怀谦逊”之义。

〔2〕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以,犹“与”;邻,指四、上两爻(“以”、“邻”之义可参阅《泰》六四注)。这两句说明六五柔中居尊,既能广泛施谦于下,又能协同居上者共伐骄逆,使“天下”尽归“谦”道;故爻辞先言“不富”,再称“以其邻利用侵伐”,如此则“无不利”。案,《王注》以“不富以其邻”连读为句,训“以”字为“用”,认为六五“居于尊位,用谦与顺,故能不富而用其邻也;以谦顺而侵伐,所伐皆骄逆也。”此说于义可通。

【译文】

六五,虚怀不有富实,与近邻一起都利于出征讨伐,无所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1〕。

【注释】

〔1〕征不服:《古周易订诂》:“侵伐非黩武。以其不服,不得已而征之,正以释征伐用谦之义。”

【译文】

《象传》说:“利于出征讨伐”,说明六五是征伐骄横不顺者。

【说明】

有谦必有骄,有顺必有逆。六五以“谦”德居尊位,对顺从者自然施之以谦,但对骄逆者却不可一味用谦姑息,而要以“侵伐”制服。此与《大象传》“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义正合。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1〕。

【注释】

〔1〕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邑,《说文》“国也”;“邑国”《正义》释为“外旁国邑”,指较近之处。这两句说明上六居《谦》卦极位,有谦极而名声远闻之象(案,二、上均言“鸣谦”,上居高“鸣”于下,二处内“鸣”于外,两者特点不同);以此“行师”讨逆,所征仅限于“邑国”,故所行必“利”。《折中》引何楷曰:“所征止于邑国,毋敢侵伐,亦谦之象。”

【译文】

上六,谦虚名声远闻,利于带兵作战、征讨相邻四方小国都邑。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1〕;“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注释】

〔1〕志未得:上六位高谦极,足以感化众人;但毕竟还有骄逆不顺者,故其安定“天下”之志尚未完全实现。《折中》:“其志未得者,乃未能遂其大同之心。”

【译文】

《象传》说:上六“谦虚名声远闻”,是说其心志尚未完全实现;“可以带兵作战”,是说只征讨四旁都邑。

【说明】

上六有“鸣谦”之德,顺从者必众,背逆者必寡,这是利于“行师、征邑国”的重要条件。朱熹曰:“谦极有闻,人之所与,故可用行师。”(《本义》)

【总论】

《尚书·大禹谟》称“满招损,谦受益”,自古以来被人奉为至理名言。《谦》卦大义,即主于赞扬“谦虚”美德。卦辞指出“谦,亨,君子有终”,正表明“谦”道美善可行。周公旦曾经借此告诫伯禽曰:“《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引)全卦六爻,一一揭示行谦必益的道理:初六卑下“谦谦”,无往不吉;六二谦德广闻,中正获吉;九三勤劳谦虚,“有终”致吉;六四发挥其谦,无所不利;六五居尊行谦,亦“无不利”;上六谦极有闻,利于“行师”。胡一桂曰:“《谦》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无凶,上三爻皆利而无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纯全者:谦之效故如此也。”(《周易本义附录纂疏》)然而,“谦”与“骄”又是相对立而并存的现象,欲使“天下归谦”,必当平“骄”去“逆”。五、上两爻有“侵伐”、“行师”之象,正见此义;《大象传》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亦寓此旨。马振彪云:“君子以德服人,然有时亦不得不用兵”,“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其用行师,志虽未得,所以济谦德而妙其用,平天下之不平者一归于平,故五、上两爻言'征伐’也”(《周易学说》)。可见,《周易》作者在强调“谦”的思想的同时,还注意到排除“骄逆”的一面:这又是本卦辩证观念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