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为人知的隶书临写要领

 青木森森 2023-09-25


写好隶书的几个关键点
(羿耿庵/文)
笔者于隶书直接从规范的汉《礼器碑》入,得汉碑正大、古朴之气象,继学汉《石门颂》和汉简牍书,取其率性、自然之趣。此外,在创作中对用墨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使所作隶书作品用笔和用墨实虚相生,体现了隶书虚静之美这一较高的艺术术境界。
余认为,写好隶书以下几点是关键
首先是篆隶融合。“非究于篆、无由得隶”。学习汉隶、汉分书,必须先学篆书,因为汉代隶书是篆书中变化出来,不明篆书,就不能写出高古的隶书,而且还容易写出错别字和俗体字。当代隶书,虽然有一部分直接取法汉碑,但不研究与之有传承关系的篆书和文字学,达不到篆隶通变的境界。
其次是碑简融合。现在发掘、出版的西汉简牍书越来越多,人们更真实地看到了古人写隶书的用笔特征,汉简牍书的率意、自由的书风也给当代隶书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意空间。但有些隶书爱好者,盲目追求所谓的“灵动”和“率意”,起步阶段就临写简牍书,这是不可取的。简牍书为民间赴急之书,字形与结构比较随意,如果没有扎实的汉碑基础容易走入歧途。初学者应先从规整的汉碑入手,再汲取西汉简牍书的有用养份,这样能更好地学习和领悟汉隶书法艺术。在具体的临习实践中,可以在某个时间段重点临写汉碑,在另外的时间段临习简牍书,“碑”与“简”交换临习,能得功半事倍的效果。
另外,隶书用墨不可忽视。现在用墨、用水在行草书体上多有体现,但在隶书创作中不多见。一幅好的隶书作品,随书写者运笔快慢变化,其墨色在燥润之间应该呈现千变万化,由此能够产生无穷韵味和深远的意境美。善用墨,非易事,书之墨法,妙在用水。蘸墨先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先蘸墨,后蘸水,也可先蘸水,再蘸墨,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样整体效果与极细微的点画变化统一起来,使整体显得浑然一体。
综合以上几点所述,创作中在不背于汉法的同时,更当求气韵生动。唐张怀瓘曰:“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书法是反映出作者的气质、学问、思想、感情、志向等的综合体现。功夫在诗外,通过多读书,增加学问和艺术修养,从而多得逸气、清气、虚静之气,最终以意韵取胜。
羿耿庵先生隶书近作
羿耿庵先生篆书近作


羿耿庵先生近影
羿耿庵简介:书法篆刻家、文艺评论家,1959年生,出生于江苏常州市,2010年起定居北京。受业于沙曼翁先生。曽在中国美术馆、香港科技大学、江苏省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20余场。2010年起在北京连续三年举办传承经典羿耿庵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展2014年,在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创办羿耿庵书法讲堂,同年荣获中华慈善总会慈善爱心书画家荣誉称号。出版专著《篆书和隶书临创秘籍》,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多幅书法作品为国内外文博机构和收藏家收藏。2021年、2022年受邀在《书法导报》分别开设经典书法鉴赏与临创”、“砚边微语”两大系列书法专栏,受到书法篆刻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