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看手势巧记脑出血MRI表现

 懂你473 2023-09-2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脑出血后血肿的病理演变过程为:红细胞悬液-血液浓缩-血凝块形成和收缩-红细胞溶解-低蛋白血肿液。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演变过程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脱氧血红蛋白(DHB)-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铁血黄素(H-S),其中可出现互相重叠现象。根据脑内血肿的病理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脑内血肿的MR信号表现规律为: 

 1.超急性期(<24小时),血肿主要由完整红细胞内的HBO2组成,在MR上可分为三阶段:

1)阶段(0-3小时),血肿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2)阶段(3-12小时),血肿在T1加权像上呈略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此时出现轻度脑水肿。

3)阶段(6-24小时),血肿在T1、T2加权像上可呈等信号,此时出现中等脑水肿。 

2.急性期(2-7天),血肿内HBO2逐渐向DHB演化。

1)阶段(2-3天),完整红细胞内的HBO2已演变为DHB。血肿在T1加权像呈等或略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典型的低信号,此期伴重度脑水肿。

2)阶段(3-4天),血肿除DHB之外,已有相当大部分转化为细胞内MBH,在T1加权像上呈典型的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典型的最低的黑信号,此期伴重度的脑水肿。

3)阶段(5-7天),此期特征是红细胞开始溶解,血肿在T1加权像上仍呈典型的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仍呈低信号,(但不如阶段黑),脑水肿减轻为中度。

3.亚急性期(8-30天)。

1)阶段(8-15天),血肿周边已经是游离稀释的MHB,中心部仍为未演化的DHB,在T1加权像上最有特征性。周围为高信号厚环,中心为DHB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周围为略低信号厚环,中心为更低信号DHB,脑水肿从中度变为轻度。

2)阶段(16-30天),血肿中心的DHB逐渐为游离稀释的MHB所取代,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逐渐完成高信号,以T1加权像最明显,T2加权像演变得慢一些,血肿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黑线,脑水肿从轻度至消失。

4. 慢性期(1-2月)。

血肿由游离稀释的MHB组成,周围包绕着含铁血黄素与沉积环,一个高信号血肿包绕着一个黑色低信号环,是慢性脑内血肿的MR特征,在T2加权像上显影最分明。

5.残腔期(出血后二月末至数年)。

1)阶段指出血后二月末至四月末,血肿内随着囊变与液化,主要由低蛋白囊液组成,MR呈液体特有的长T1与T2信号。在T1加权像上呈近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近于脑脊液的高信号。

2)阶段指出血后5月至1年,囊液内水分吸收,仅留下游离稀释的MHB,它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条索状高信号,狭窄残腔周边沉积的含铁血黄素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低信号。

3)阶段指出血后一年以上,MHB几乎全部消失,残腔中心的高信号MHB消失,仅余下含铁血黄素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习惯性的分期为:超急性早期、超急性晚期、急性早期、急性晚期、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慢性早期、慢性晚期共8个时期,简称为:【超早-超晚-急早-急晚-亚早-亚晚-慢早-慢晚】。分述如下:

 超急性早期:氧合血红蛋白为抗磁性物质,不影响T1和T2弛豫时间,所以此期T1WI和T2WI均为等信号。

超急性晚期:由于血凝块水分的吸收,血凝块浓缩致蛋白浓度含量增高,故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或高信号。其中低磁场磁共振装置由于对蛋白质反应较敏感,使此期血肿信号改变较明显。但此期血肿信号改变保持时间短暂,迅速转变为急性期的MRI信号表现。 急性期的早期:由于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转变为脱氧血红蛋白,而脱氧血红蛋白为特殊的顺磁性物质,不能缩短T1弛豫时间,仅能明显缩短T2弛豫时间,故急性早期(即脱氧血红蛋白时期)的血肿MRI表现为T1WI为等信号,而T2WI低信号。其中在高磁场的磁共振装置检查此期的血肿等T1短T2信号更明显。

急性期的晚期:血肿周围出现明显血管源性脑水肿表现(即长T1长T2信号),故此期血肿的MRI表现综合为:T1WI为低信号的水肿带+等信号的血肿;T2WI为高信号的水肿带+低信号的血肿。

 亚急性期的早期:由于红细胞内的脱氧血红蛋白被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且氧化的过程是由血肿周边向血肿中心逐渐推移,而[红细胞内的-非游离的]正铁血红蛋白为强顺磁性物质,能同时显著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使此期的血肿MRI表现为:T1WI为血肿周边[已被氧化]的高信号+血肿中心[未被氧化]的等信号;T2WI为血肿周边和血肿中心均为低信号。

另外此期的血肿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仍存在,故此期脑出血的MRI表现很复杂,完全结合起来表现为:T1WI为血肿周围低信号的水肿带+血肿周边已被氧化的高信号+血肿中心未被氧化的等信号[即“低高等”信号表现];T2WI为血肿周围高信号的水肿带+血肿周边和血肿中心的低信号[即“高包绕低”信号表现]。

 亚急性期的晚期:由于红细胞破裂溶解致正铁血红蛋白游离,而[红细胞外的]游离的正铁血红蛋白具有缩短T1弛豫时间延长T2弛豫时间的作用,故此期血肿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而此期血肿周围由于血红蛋白分解后释放出的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血肿周围可出现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环(在T2WI表现为极低信号环)。此期脑水肿信号基本消失,故此期血肿MRI综合信号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环(可能不明显)+高信号的血肿;T2WI为极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环+高信号的血肿。

慢性期的早期:为完全游离的正铁血红蛋白表现,即T1WI为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环(可能不明显)+极高信号的血肿;T2WI为极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环+极高信号的血肿。

慢性期的晚期:即血肿囊变期,可出现两种情况:a 含有“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的囊腔”表现为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表现;b 含有类似CSF的“液性囊腔”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