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说||默默(178):《登金陵凤凰台》品析

 金晓哲 2023-09-25 发布于北京

对于李白这位诗人我们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我们知道他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为大家对他都比较熟悉,所以我就在这里不对他进行过多的介绍了。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于这首诗的一则趣闻,

“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李白在看到崔浩写的这首黄鹤楼之后,觉得写得很好,也想写一首诗和他一较高下,于是就写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全诗写的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我们直接开始品析。

先来看首联,首联连用三个凤字,给诗增加了几分音韵之美,而凤凰在古代象征吉祥与辉煌,一句“凤去台空”则有一种辉煌不再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吴宫花草花草和近代衣冠两个意象,写出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追思,也同样写出了历史流逝感慨和作者对于这种沧桑的惋惜与。

颈联作者从对历史的追忆中把思绪抽出,放到了大好河山中,这里山水相衬,是多么的壮阔,但是也为后文的“长安不见”打下了铺垫。尾联中的“浮云”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我们读过一句诗叫做“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里的浮云指的是朝廷中的奸臣,我认为这里的浮云可能意思也是一样,而长安则代指朝廷和皇帝,所以这联诗的深层含义就是朝廷中的奸臣遮蔽了皇帝选贤的眼睛,使得我不能为国效力。

分析完了之后,我再来说一说我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只有这么十六个字:“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难酬,哀怨如缕。”

很多人都说性格越是开朗,越是无所顾忌的人,可能内心深处更敏感。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非常潇洒,但是我觉得李白也像那句话说的一样,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李白他的确有着超凡脱俗羽化登仙的理想和愿望,但是我觉得他的心始终关系着现实中的政治,要不然他为什么要写这么多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呢?

这首诗中,诗人进行了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于自然的赏玩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了自身的政治生涯。

他站在凤凰台上极目远眺,试图从南京看到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或者也可以说是自己心之所向的长安,但是他的努力失败了。为什么失败?诗里也提到了原因,因为“浮云能蔽日”,奸臣当道啊。所以他怎么样?他只能“不见长安”,只能把无限的哀思和惆怅写在这首诗里了。

于是这首诗就给了我一种满腹愁绪,但是又无所抒发的感觉,他只能把这种无处抒发的惆怅和哀伤寄托在这三山两水之间。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是将景、情、物三者融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好诗。

小作者简介:默默,2008年10月生,初中三年级好问少年。周一专栏小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