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性白内障

 上池汤液 2023-09-26 发布于山西

 本病属中医内障疾病范畴。因最终在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称之为圆翳内障。又有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白翳等称谓。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衰,或肝肾两虚,阴精不足;或脾虚不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或肝经湿热循经上扰等所致,主要表现为珠混浊,即晶珠瘀浊障翳。肝肾精血不足,晶珠失养,导致晶珠之血脉不利,气血因之不畅而瘀滞;或肝胆湿热循经郁蒸于上,湿热胶着,晶珠之气血为湿热所,瘀浊内障,浊气难降,则品珠混浊;或脾失健运,晶珠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品珠瘀浊不清。由此可见,晶珠浊气不降,瘀浊不清是其共同表现。

【临床表现】

  白内障的病因病机并不复杂,借助于现代医学的手段,其瘀血证表现一目了然,归纳如下:

  1.视物昏花、视眼前有位置固定之点状、条状或圆盘状阴影。视力有不同程度影响。

2.眼底检查:初发期,晶状体赤道部的前后囊下出现透明的辐射状水隙,出现尖条形或扇形混浊;膨胀未熟期,晶状体全面灰白混浊,晶状体皮质层发生膨胀,前房变浅;成熟期,品状体全部混浊;过熟期,混浊的纤维逐渐分解溶化,成为糜糊状的半流质,囊膜松弛,选成皱折,前房变深,黄色硬化的核心随着眼球而晃荡。

【辨证】

  1.辨瘀血的轻重缓急;本病的病程较长,瘀浊逐渐加重。瘀浊的轻重将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初起,晶珠混浊出现于边缘,状如枣花、锯齿,视力多无明显影响;继则晶珠灰白肿胀,如油脂浮于水面,电筒侧照,黄仁阴影呈新月形投射于品珠表面,此属病情之早期,瘀浊尚轻,只适于药物治疗,最终品珠全混,色白圆整,电筒侧照,黄仁阴影消失,此时翳定障老,瘀浊为重,已明显障碍瞳神,只宜针拨手术之。

2.辨瘀血之虚实:本病因虚而瘀的为多。瘀血虚证者,多因肝肾不足或中气虚弱而致,多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白,小便清长;或面色萎黄,食少便,神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瘀血实证者,多因肝经湿热上扰所致,伴见头痛目涩,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  

【分型施治】

  1.气虚血瘀型:视物昏花,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缓。治则:益气活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30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茯苓20克,丹参20克,黄精10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柴胡6克。

2.肾虚血瘀型: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弱。

  治则:益肾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右归丸加减。熟地黄3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10克,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当归10克,肉桂5克,制附片10克,甘草3克。

3.阳亢血瘀型:头痛目涩,口苦咽干,眵多,脉弦。治则:清肝祛瘀。

  方药:石决明散加减。生石决明30克,草决明30克,青箱子15克,栀子10克,荆芥10克,木贼10克,酒军6克,菊花10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车前子15克,蔚子20克,生甘草3克。

4.阴虚湿热瘀阻型;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治则:利湿祛浊法。

  方药:甘露饮加减。生、熟地各15克,天、麦冬各15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黄芩10克,茵陈15克,厚朴10克,益母草15克,红花10克,黄连10克,藿香5克,生仁15克,茯苓15克,川芎10克,生甘草6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