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何事物的驱动都需要引擎,它既是抽象的概念,也是具象的系统

 十丈红尘客 2023-09-30 发布于广东

前两天,参加一个广州企业在深圳的新产品发布会,发布的是重载无人机电机电调产品,宣传的技术指标遥遥领先,当时便有感悟。

从系统论和控制论来看,引擎具有概念属性,比如政策激励机制可以作为引擎;也具有实体属性,比如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火箭的驱动全都靠核心的引擎动力 

引擎之所以能驱动事物发展,核心就可以归结为它属性中天赋应该具备的驱动力。这驱动力当然是“活力”、“激励”、“动力”、“能力”,具象中的指标常常用到“马力”。

采取逆向思维,它给我们一个反向检查点位,也即“一个事物不能得到发展,核心引擎动力一定是出了问题”。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机械装备,都离不开适合的引擎系统来驱动。

试设想,没有“发动机”的汽车能上路么?没有“发动机”的组织能生存么?一切皆引擎,这使得我又联想到马克思说的“金融资本是第一驱动力”,狭隘的理解就是“万事万物的发展首先离不开钱”,站在微观中观宏观来看维度虽不同,地位居于首先是没有争议的。

既然是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思考的指引,那么引擎是一个多要素集成的产生活力的系统,能够输出动力驱动载体前进,特别鲜活的例子是人离不开的心脏,它是一个系统,一个保障供血的系统。没有心脏的人是活不下去的,没有心脏的其他实体组织、机械装备也是活不下去的。

构建引擎系统便是第一位的,现实产业中出了实体发动机的确如此之外,在抽象的引擎系统构建中也是第一位的,比如创造力、创新力、生产力、竞争力等等,都是由不同大大小小的功能引擎来驱动。

知识是构建引擎的核心要素,但不是系统;认知是构建殷勤的核心理念,也不是系统。真正的系统,一定是触手可及、看得见摸得着,可验证、可调控、有活力输出的属性的。比如,我们人体的心脏。对于很多新业态企业而言,好的商业模式,也是构建引擎的重要要素。

最后,说的再俗话一点:不论什么样的马车,没有拉车的马能运货么?拉车的马不变,拉更多的或不会超载么?所以,好多时候也是为什么都用马力来衡量引擎动力。

路遥知马力,速度靠引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切皆“引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