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彩陶艺术展

 荣纳堂 2023-09-30 发布于天津

转自 一步一回头


    彩陶中的植物纹主要包括:花瓣、叶片和果实纹饰。仰韶时代的植物纹样往往与抽象的圆点纹、弧线纹、三角纹互为表时,难分彼此;马家窑期植物纹较为少见,但在漩涡纹的水流及器口、器盖的装饰上常能看到花瓣纹的影子;到了半山、马厂阶段,植物纹又大量出现,并成为彩陶中最美丽的装饰纹样;进入到青铜时代以后,植物纹逐渐消失。

弧边三角纹大口罐(仰韶文化早期,秦安县博物馆)

三角花叶纹盆(仰韶文化中期,甘肃省博物馆)叶形纹罐(半山类型,兰州市博物馆)叶形纹豆(马厂类型,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葫芦网格纹罐(半山类型,甘肃省博物馆)果实网格纹罐(半山类型,甘肃省博物馆)

    鸟纹可能源 于信仰因素,早取出现在仰韶文化早期,外观形象生动、写实;仰韶文化晚期的鸟纹只突出眼睛,身体的其他部位已红脱去鸟的基本外形,毛羽飞扬,旋转如风,并越来越趋向于水流漩涡形态。马家窑期的鸟纹常表现为对鸟旋转缠绕的式样,鸟头部已经变成圆点,身体则已变成了涡旋线条。

变体鸟纹壶(仰韶文化晚期,通渭县博物馆)

黑白彩飞鸟网格纹罐(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对鸟纹罐(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圆点弧线对旋纹内彩钵(马家窑类型,兰州市博物馆)圆圈网格纹鸟形壶(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枭面口带耳盉(齐家文化,甘肃省博物馆)

    上古时代,人们滨水而居,水里的鱼、蛙及其他水生生物既是日常捕猎的对象,也是彩陶艺术离不开的母题。仰韶文化早期盛行鱼纹和蛙纹。鱼纹存在时间不长,但蛙纹及期变体形象一直延续到了马家窑文化期。

鱼纹盆(仰韶文化早期,大地湾博物馆)

变体鱼纹盆(仰韶文化早期,甘肃省博物馆)变体蛙纹壶(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折线蝌蚪纹壶(马厂类型,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驯养家畜。中国内陆较早驯化的是狗和猪,西亚地区驯化了山羊和绵羊。随着自然环境改变,山羊和绵羊的传入,甘肃地区人们的生存方式从农耕变为畜牧和狩猎。彩陶题材出现了不少犬、羊、鹿和晰蜴纹饰,反映了畜牧生活的特点。

猪面纹细颈壶(仰韶文化早期,甘肃省博物馆)

斗犬纹罐(仰韶文化早期,甘肃省博物馆)人兽纹罐(半山类型,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晰蜴纹壶(马厂类型,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鹿纹罐(辛店文化,定西市博物馆)狩猎纹罐(辛店文化,秦安县博物馆)1狩猎纹罐(辛店文化,秦安县博物馆)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