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20)

 嘉绒遗民 2023-10-02 发布于四川

    成无为,唐代丹棱人,生卒年不详,史书无载,她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杜光庭的《道教灵验记》和现存丹棱县龙鹄(hè)山的《龙鹄山松柏之铭碑》。下图是龙鹄(hè)山。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12)

    唐宋时期,大一统国家为了巩固统治,由皇帝下诏提倡道教,而且身体力行,建道观,赐封号,于是道教有了很大的发展。道教兴盛,便也出了一批高道,男道士有,女道士也有。眉山张远霄、成无为、杨正见都是当时著名的道士,后来被民众神化成仙。

    据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唐代龙鹄山建有三宫九观,乃成无为、杨正见、李炼师成道处,今均不存。成炼师,即唐代女道士成无为,丹棱人,幼而出家,居龙鹄山修道,传说升仙而去。下图是吹箫女仙图。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12)

    杜光庭,850—933年,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也是唐朝的诗人,881年随僖宗入蜀,见唐祚(zuò:皇位)衰微,便留蜀不返。王建建立前蜀,任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王衍继位后,亲在苑中受道箓,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晚年在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相传85岁时逝世。他有首诗叫《题龙鹄山》,诗曰: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道人扫径收松子,缺月初圆天柱峰。(瘦筇:shòu qiónɡ: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故称“瘦筇”。笻﹐也写作“邛”。)

      龙鹄山,又名龙鹤山,位于丹陵县唐河乡,东至大坪山、西至苏家扁、南界谌湾、北至插旗山,面积4.6平方公里,海拔817米,山青水秀,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这里是宋代史学家李焘的故里,现有89龛780余尊摩崖石刻造像,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以及“三相祠”、“巽崖书屋”、“仙生洞”、“龙涎洞”、“三宫九观”等列入保护的文化遗迹13处。其中,《松柏之铭》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图是龙鹄山摩崖造像。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12)

    龙鹄山,是唐代川西道教胜地,旧有三宫九观,为唐天宝年间建造。成无为幼年出家,卜居龙鹄山下,调形炼骨几十年。现在龙鹄山山腰的“龙涎洞”,据说就是当年成无为修道的仙室。洞口门楣上刻有明代书法家陈琨手书“委雪屯烟”四个大字,细看旁边有诗曰:“望入岩烟古经斜,遗踪旧是炼师家;绿盘碧草垂春带,峙顶丹枫长性花。楼阁半倚苍树螟,碑镌尽是乱云遮;何当百世年湮远,重鼎嵯峨焕九华。”

    传说,当年成无为看破世道出家,数十年如一日在此观风云之变幻,吸日月之精华,悟出了道之精髓,乘黄鹤而去。李焘的《龙鹄山》,似乎就是写的成无为:西山有佳人,惯踏山下路。晨吟泽畔风,午睡岩前雨。莫使儿辈觉,损我岩壑趣。

    由于当时佛教盛行,佛教的石窟艺术也影响到道教。虔诚的道士们,富有的王公贵族们,也都解囊捐资,同样凿窟造像,供奉三清天师,以期羽化成仙。于是道教也加入了石窟艺术的行列。下图是唐宋时代的女尼图。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12)

    但当时长江中下游道教石窟很少,四川地区只有三处,一是剑阁鹤鸣山,二为绵阳玉女泉,三是丹棱龙鹄山。如果将道教石窟同佛教石窟相比较,无论从石窟造像的规模、数量、大小都相差甚远。

    龙鹄山腰的石壁上有窟龛数十,据龛内题记载系唐代开元年间( 714—741 )丹棱女道士成无为营建。从唐至宋虽有造像,但数量不大。龙鹄山的浮雕故事造像多仿效佛教的设像制度。道教人物的像座同佛教一样有莲花、须弥座等,手势也是佛教的说法印、禅定印等,他们手中所持的物件也是莲花、杨柳等。只是道教石窟的浮雕故事内容不同于佛教故事,以西汉、秦以前历史故事为主。如其中保存较好的《汉武帝望山祀年》石刻造像正是如此。龙鹄山石窟造像体积不大,最大者仅0.99米。雕刻也还精巧,形象颇为生动。下图是丹棱龙鹄山第二十三号龛天尊像(盛唐)。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12)

    造像间有唐天宝九年(750)杨玲书《松柏之铭》碑。其上题刻“龙鹄山”三字,传为宋孝宗亲笔。《松柏之铭》碑,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跻身于全国石刻艺术宝库之林。

    唐中期,不惟楷书、草书、行书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篆、隶书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大唐帝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好古之风又有所抬头,唐玄宗有感于隶字不传,诏作《字统》四十卷,专明隶书,于是盛唐隶书风靡一时。

    有些不见于书史的隶书家,也留下了珍贵的字迹,书写《松柏之铭》碑的丹棱女书法家杨玲就是其中之一。《松柏之铭》碑是一块叙述女道士事迹的道教碑,建于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字大3.5×5.5厘米,既具有曹全碑的清秀舒展,又有唐楷的端庄严整,堪称唐隶上品。碑高1.78米,宽1.5米,隶书直行竖刻,每行30字,共21行。碑额橫刻阴文小传“松柏之铭”四字,碑面首行刻字为“□之龍鶴山成煉師植松柏碑師學文楊玲書”,末署“天寶九載歲次庚寅四月十三日建”。下图是《龙鹤山成炼师植松柏碑》。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12)

    下面是《龙鹤山成炼师植松柏碑》内容实录:

龍鶴山成煉師植松柏碑

師學文  楊玲書

    昔丁令威之成道也,頓別千年;王子晉之升仙焉,俄期十日。或乘龍馭鶴,澄神汙漫之鄉;或駕景凌虛,散彩蓬瀛之曲。乍千變以萬化,時出有而入無,滅沒波水之中,逍遙煙火之上,既吐蜂而唾獺,亦起死而肉骸。是知學仙者若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繫風捕影,不亦難乎?曲非寶相膺圖,宿命會道者,則疇能預於是哉。

    粵若龍鶴山觀隱人女道士成無為,通義郡丹棱縣人也。爾其調形煉骨,卻粒茹芝,桃夭之年,已□翔乎鳳篆,葛蕈之日,備涉獵於龍章,三洞十部之尊經,包吞胸臆,赤書玉文之秘訣,靡不兼該。用能志邁恭姜,誓死不嫁,情敦和道,幼而出家。睹□台之變身,透波心而不怖,聞圭音之感鳳,想雲路以高騫。尋仙未果之間,乃建置祠宇,薙草開室,因高築宮,亦猶漢武之望仙祈年也。尊容湛其金色,靈衛紉其四繞,流水周於捨下,翠柏滿於山顛,接果藝竹,彌崗蔽野,凡萬有餘株。每竭日而不倦,常持齋念誦,讖洗罪痕,咒動南箕,符回北斗,玉書紀字,金簡題名,兼披閱秘囊,以祈度代。觀其行□,察其所由,斯可謂真人不疑矣。仙師年逾知命,而有少容,狀如廿許童子,蓋還丹卻老之力也。無營無欲,恒以功德為先,不濫不貪,持以長生為務。至於級引四輩,救濟群生,爰泊官寮,望祀山嶽,雖黃冠男子,莫能勝也。嘗恐化度之後,貪暴之徒,墮其祠堂,剪其樹木,是用書情翰墨,誓彼凶嚚。倘有此流,原明神殛,千端不利,□事多凶。僕以謏才,薄嫻書記,辭不獲命,草其狀云:

    龍鶴山兮秀崇丘,崗隱軫兮城郭周。

    小有洞兮念真游,觀曲水兮繞舍流。

    謁聖容兮仙是求,何年代兮逢若士,

    何日夕兮見浮丘。願吾師兮道心固。

    俾松柏兮千歲留。

                天寶九載歲次庚寅四月十三日建

 

注释:

    丁令威: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

    王子晋:周灵王的太子,生性好道。虽然贵为太子,却寂寞寡欲。周灵王二十二年, 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修道。几十年后七月七日,王子晋乘白鹤升天而去,远近可见,人们说:“王子登仙。”

    通义郡:唐武德元年(618)眉山郡改为嘉州。次年,从嘉州分置眉州,辖通义、丹棱、洪雅、南安(今夹江)和青神5县,属剑南道,州治通义县城(今东坡区东坡镇)。天宝元年(742)撤销眉州,改置通义郡。乾元元年(758)撤销通义郡,恢复眉州,属剑南道西川。

    炼师:修炼高深的道士。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成无为是上清派女道士。

    三洞十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太上紫微宫中,金格玉书,灵宝真文篇目有十部妙经,合三十六卷,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撰。

    恭姜:春秋卫世子恭伯 (一作共伯 )之妻。世子早死,恭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妇。

    南箕jī):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

    黄冠:隋唐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男官,女称女道士、女冠、女官、女真。稍晚, 女道士则称道姑。更为晚近,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

    凶嚚:xiōn yín:凶恶愚顽,也指凶恶愚顽之人。

    謏才xiǎo cái:亦作“謏材”,指小才、菲才,常用作谦词。

    :zhě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附:《眉山市人物志·成无为》

    成无为(??),唐代眉州丹棱县龙鹄山(今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龙鹄村)人。开元年间(713—741)丹棱龙鹄山道观开山女道长。俗家姓名已被人遗忘,当时的人尊称她为成炼师。

    成无为幼年出家,年龄稍长,读遍道家经典,成年时,已熟悉道学要旨:“道经的内容、秘诀无不包含、兼备(三洞十部之尊经,包含胸臆;赤书玉文之秘诀,靡不兼赅)”(见《松柏之铭》碑)。她不爱慕凡尘俗事,淡泊人间名利,而对道学情有独钟,于是誓死不嫁,在龙鹄山龙涎洞潜心修炼。

    成炼师调形炼骨时,口中含着灵芝,几天都不吃饭,用尽心血。她一生遵守奉行道家经典归戒,“无所谋求,不浪费,经常把施行功德和寻求长生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无营无欲,恒以公德为先;不滥不食,特以长生为务)”,又“经常遵守戒律念诵道经,忏悔洗清罪恶的痕迹(常持斋念诵,谶洗罪痕)”,年龄将近50岁,容貌却还像16岁的孩子,世人惊异这件事,争相传颂她为“真人”。

    成炼师修炼得道后,“引导和救济众生,使官员们都停驻在这里祭祀山川(汲引四辈,救济众生,爰泊官寮,望祀山岳)”(《松柏之铭》),使龙鹄山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道教活动胜地。

    成炼师寻仙没有结果,就在龙鹄山修建祠堂和房屋,又在龙鹄岗峦山野亲手种植一万多株松柏果木并引水浇灌,每天劳动,从不厌倦。后来龙鹄山山岗遍布竹木,天晴时轻风吹拂,松涛阵阵,流水涓涓,古老的道观和祠宇在山间丛林中若隐若现,成为丹棱八景之一的“鹄岭晴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