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思考】在线的认识中老师遇到的那些“生成问题”

 刘老师数学日记 2023-10-02 发布于上海

这两天,在听"线段、射线、直线”的内容。作为几何知识体系中的概念,线段、射线、直线可以说是一节“种子课”,但又是挺难的一节课。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生成问题。

在欧氏几何里,是这样描述点和直线的:“点不可以再分割成部分”,“线是无宽度的长度”,“直线是点沿着一定方向及其相反方向无限平铺。”直线是原始概念,线段、射线都是基于直线而产生的,所以先教直线再教线段和射线,这符合欧氏几何的知识逻辑

一般教材,都是将线段作为原始概念,由线段出发,引出射线和直线,并加以定义。这样的编排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直线过于抽象,低年级学生不好理解,而线段相对抽象度不高,可度量,能找到一些“生活原型”等,所以适合在低年级先行教学,随着学生心智发展,中高年级再学习抽象度高的直线和射线,这样的编排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逻辑

说到欧氏几何,就不能不谈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也是欧氏几何的由来。它的“厉害”之处在于构建了几何学的公理化体系,把之前零散的几何知识进行了系统化,这在数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

欧几里德就是通过相应的定义(点、线、面等)、5条一般性公理和5条几何学公理,来推导出了书中后面的400多个定理。

一些我们熟悉常用的公理就来自于此。

五条一般性公理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即:a=b,b=c,那么a=c;

(2)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相等。即a=b,c=d,那么a+c=b+d;

(3)等量减等量,其差仍相等。即a=b,c=d,那么a-c=b-d;

(4)彼此能够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五条几何学公理

(1)过相异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直线公理);

(2)一条有限直线可沿直线继续延长;

(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圆公理);

(4)所有直角都彼此相等;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侧内角之和小于两只角和,那么这两条直线在这一侧必定相交。

教师对于这些公理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材,或者有助于去解释课堂中出现的“生成问题”。

在认识完线段后,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引出射线,然后教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这个举例子的环节,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同学认为电灯射出的光是射线,却有同学说:“射出去就被房间挡住了不能是射线。”

有的同学认为:太阳射出的光线是射线。有的同学认为,光线找到地面上就不能延伸了。还有的同学认为有些光线粗细也不同。

……

这样,一下子全班热闹了,大约5、6分钟一直争论不休。上课老师也很无奈,只能含糊其辞地加以解释,一带而过。

上面的画面是真实出现的。与其它几何图形不同,射线和直线在生活中就没有真正的原型,所以的确很难举例。

书本中为了给这个抽象的射线以具体直观地感知,一般都是配上手电筒或车灯照出的光线。并配上这样的文字:“手电筒或探照灯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或近似看作射线。”

俞正强老师就曾在《让老师崩溃的“线的认识”》一文中举例了类似于上面饿生成问题,弄的老师很崩溃。

有些概念有明显的现实原型,但有些概念的形成往往包含理想化的过程,可以进行一种思维创造,借助数学语言和想象力,在头脑中感受和建立射线的表象

在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生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让孩子去经过一点画直线,看谁画的多。然后问:如果让你一直画,你能画的完吗?

有孩子认为画不完,认为可以有无数条。

也有孩子反对,只要给我时间,总会能把这个地方画满的,都画满了虽然很多,但也能数出来。

……

那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呢?根据欧氏公理第一条,“过相异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

可就会有学生认为:我可以画出两条或很多条。原因就是他画的点是比较大的,导致可以从上或下连出几条直线。

这里,点无大小,线无粗细,这也是欧氏几何中的原始概念和规定。所以几何课中一些学生的生成问题,真的是教难解释,这也需要更好地预设和提问,需要教师更多教学智慧,以及更严谨地进行教学表达。

另外,生活中的“直线”和数学中的“直线”也容易造成混乱。生活中的“直线”相对曲线来说,一般指的是数学中的线段,一般可度量。而数学中的“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内涵也不同。所以,在学生进行表达时,要注意纠正孩子语言中的错误。

“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便得到两条射线,学生也容易理解。

那“直线比射线长”这句话对吗?这是本节课一道选择题里的选项,不少孩子都认为“直线比射线长”是正确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射线是一端延伸,直线两端可延伸,就会有这样的“误会”。究其原因,就是在有限量比较中“整体大于部分”是正确的,但这个经验不适用于无限量的比较。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射线和直线都无法度量,所以两者无法比较长短,这样的认识就可以了。

但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知道这里的道理。如果借助集合来思考,把直线和射线看作是两个不同的点组成的集合,由于射线集合中的元素都包含于直线集合中,因此射线集合就是直线集合的一个真子集。而且它们中的点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说“直线比射线长”。这就好比在比较“偶数和自然数哪个多”一样。

最后,还要注意概念和概念表征的区别

比如,在表示线段,画一条线两端都标上端点;

在表示射线,画一条线只在一端标上端点;

在表示直线,画一条线不标注端点。

这里有学生就有疑问:“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延伸的,怎么能画出来?”

这里需要和学生进行解释,这里的概念表征方法是人为规定的,因为无限长是画不出来的,所以通过是否标注端点以及标注几个端点来分别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像这样让老师难以处理的“生成问题”你遇到过吗?


看完文章记得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