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55:听力下降该如何治疗?耳聋证型、方药大公开!

 经方人生 2023-10-0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每日一练】
1、为什么我不认同75条是肾虚导致的暴聋
2、耳聋有哪些证型
3、默写75条的原文及翻译

01

图片


条文中存在争议的地方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条条文从张仲景《伤寒论》问世以来,没有一个人的解释可以服众。

我从自己的理解,结合临床真实案例,讲解第 75 条条文的深层含义。

第 30 条条文,问曰: 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腔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第 75 条条文和第 30 条条文用了同样的手法,就是在临床中师父跟徒弟言传身教的一个真实案例而已。

第 75 条意思是说,未持脉时,病人找师父看病来了。望诊时发现病人叉手自冒心。是不是很熟悉? 第 64条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也就是说,通过望诊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推测此人应该是发汗太多而导致的心阳不足的桂枝甘草汤证。发汗太过,伤及心阳,阳随汗脱而阳虚,汗发太多伤阴液,出现心阳虚、又伤了阴液。出现以心阳虚为主的心阴阳两虚的证候。根据师父的临床经验推测,此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耳聋。为了验证此患者是否已经出现了耳聋,师父就叫病人试着咳嗽一下,结果病人并没有按照师父所说的去咳嗽。说明病人根本就没听到师父在说什么,证明病人已经聋了。为什么这样?以因为发汗太过,导致心阳虚为主的心阴阳两虚,所以才会出现耳聋,这种耳聋是因为发汗太过而出现的,突然听不到,我称之为暴聋。

为什么我把它解释成发汗太过出现了心阳虚,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心阳虚为主的心阴阳两虚而导致的心悸、暴聋这些病证呢? 因为病人又手自冒心,是桂枝甘草汤证,这个叉手自冒心和第 64 条的叉手自冒心是同样的意思。这条条文,我为什么说 1800 年来没有人的解读令人信服呢? 至少不能令我信服,因为很多医家把这里的暴聋理解成肾虚。

02

图片


医学大家对75条的认识


肾虚真的能引起暴聋吗?清朝柯琴所著的《伤寒来苏集》说,汗出多则心液虚,故叉手外卫,此望而知之。心寄窍于耳,心虚故耳聋,此问而知之。心虚故耳聋,既然如此,只要是心虚,那就都耳聋呗。按照这种说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及所有其他的心虚证是不是都会耳聋呢? 这种说法显然不对。所以这里的解释,有点糊弄的味道。

清朝黄元御在《伤寒悬解》说:五脏阴也,阴中有阳,清阳升发,开窍五官,浊阴下降,七窍空灵,故能闻见。汗伤中气,肝脾不升,肺胃不降,清阳下陷,浊阴上逆,浊气湮塞,听宫障蔽,是以聋也。这段话这么长,其实就是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脾虚为主的耳聋。本条条文叉手自冒心跟脾虚有关系吗?重点在脾虚吗?非也!所以这种理解,简直就是牵强附会。真正意义上的由脾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的暴聋,应该用益气聪明汤。他的解读绝对不是第 75 条所讲的暴聋,所以黄元御的解读我也不敢苟同。

刘渡舟说病人叉手冒心,以双手护持心前区,凡有所冒,必有所苦,提示有心悸一证。然而心悸有虚实之异,实证者必自护而拒按,虚证者则喜按而使悸动减缓。医生让病人咳嗽,若病人毫无反应,说明病人两耳聋而无闻。由于两耳聋而无闻发生在重发汗之后,故属虚证无疑。汗出太多,伤及心阳,则心悸而叉手自冒心;伤及肾气,肾开窍于耳。所以刘渡舟认为是发汗后伤及肾气,肾开窍于耳,则必两耳聋无闻也。

这种说法我难以苟同。肾虚是绝对不会引起暴聋的,暴聋就是说在发汗之后突然聋了,并没有经过慢性耳鸣、脑鸣、耳聋的过程,如果把这种情况理解成肾虚耳聋的话,我认为能有这种想法的人根本就没有仔细研究过耳聋。

我在临床中总结发现,肾虚引起的耳聋,一定是肾精亏虚,无以濡养耳窍,刚开始是耳鸣,慢慢地形成脑鸣,或者耳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肾虚不可能引起暴聋。所以刘老的说法根本不符合临床实践。

肾虚引起的耳聋用六味地黄丸的变方耳聋左慈丸加减治疗,我在临床中治过很多耳鸣耳聋,用耳聋左慈丸有效。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 2011 年,治了一个 80 多岁的老奶奶,她就是由耳鸣慢慢形成耳聋,我用了耳聋左慈丸三个月,效果很好,她就慢慢听得到了,是典型的由肾虚引起的耳聋。治疗肾虚引起的耳聋,可不是三两天的事,不可能突然感冒发汗就由肾虚引起耳聋了。我们虽然知道肾开窍于耳,但临床中不可能出现肾虚耳聋是暴聋、突聋的情况。

往今来的医家,在解读《伤寒论》条文时,想尽办法向着张仲景的意思去靠拢,有的说是肾虚,有的说是脾虚,有的根本就不说,模棱两可,让你自己去想去,也许他自己都搞不清楚。

比如成无己,他的《注解伤寒论》就说得非常简单。他说,发汗多,亡阳,胸中阳气不足者,病患叉手自冒心。师见外证知阳气不足也,又试令咳而不即咳者,耳聋也。知阳气虚,明矣。耳聋者,阳气虚,精气不得上通于耳,故也。精气不得上通于耳,也不说心,也不说肾,都不说,模棱两可。

03图片


为什么我不认同75讲的是肾虚导致的暴聋?

看了一下这些名垂青史的大家对于暴聋的理解,我认为是心阳虚为主的心阴阳两虚而导致的心悸、耳聋,我是这么理解的。

重发汗,也就是发汗太过,肯定会伤及心阳,第 64 条的桂枝甘草汤证已经学习过了。发汗过多,汗为心液,所以心液会亏损。心阴亏损,心阳不足,于是就出现心的阴阳两虚。阴液不能养心,阳气不能护心,于是就会将心周围的气血引到心这里来,叫引气血自救于心。因此离心比较近的地方,包括肺、头部的气血会赶紧救援,跑到心脏这里来救助、支援。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的自救。什么叫代偿?就是心的气血不够了,阳气也虚阴也虚,只能够赶紧让其他部门的气血跑到心这里来救君主之官,来救神明之主。离心比较近的部位当然是胸部和头部了。人体会自我调动胸部和头部的气血来跑到心这个地方,让心能够正常运行。因为心受伤,人是可能会死亡的,它是君主之官,是神明出焉的地方,因此其他地方都要保护它就跟象棋里舍车保帅一样。因此其他部位的气血就往心脏这个地方跑,支持心脏的搏动,那么其他地方的气血就会少。如果本身这个人平时就有一些肾精亏损,头部气血是濡养耳朵的,由于有一部分跑到心去了,那么濡养耳朵的那部分气血就变少,而且是突然少的,因为它突然去支援心脏了,就会出现气血不能荣于耳窍的暴聋。可能平时有一定的肾虚,但它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肾虚,而是以心阳虚为主的心阴阳两虚。濡养头部的气血或者肾精被借到心来濡养心,以供其搏动,所以根本不用治肾,治肾也治不了这个暴聋,应该治心。心脏自己能搏动,不缺阴阳,不缺气血了,暴聋自然而然就好了,因为不需要去支援心脏了。

因此,我主张用桂枝甘草汤和炙甘草汤来加减治疗,桂枝甘草汤温心阳,炙甘草汤可以治疗心阴阳两虚,将心阳鼓动起来,将心的阴液也补起来,叉手自冒心就不会出现了,其他地方的气血就还回去了,耳聋自然就好了。遇到这种临床表现和症状,用桂枝甘草汤和炙甘草汤来治疗,绝对可以治愈以心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暴聋。这种情况用耳聋左慈丸绝对不可能有效。

至于黄元御所说的浊气堵了耳窍,导致耳聋。按照他的说法,与心阴阳两虚一点关系都没有,发汗发出了叉手自冒心,张仲景说这句话有什么用呢?所以黄元御的理解是牵强附会,根本就违反了张仲景本意。

为了让大家理解耳聋,它在临床当中有哪些情况,我跟大家总结一下。首先,风热犯耳型,风热犯表而阻塞耳窍,可以引起耳聋,也可以引起暴聋,用温病的方子银翘散加减来治疗是可以的。

第二种证型,如果风邪犯表阻窍,并没有明显的风热或者风寒,只是风邪阻窍。这时用张胜兵原创方防风通窍汤来治疗,这个方子出自于《医门推敲》第一部。

第三种,如果是太少两感引起的暴聋,用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因为本身就肾虚,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本身能够治疗肾虚,再加上感受了伤寒,所以可以突然引起暴聋,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也是外感所致。

以上三种是关于外感方面的暴聋。

那么内伤呢?

第四个证型,肾精亏虚引起的耳鸣、耳聋,不会出现暴聋,只会出现慢慢地聋,用耳聋左慈丸。

第五种证型,肝火上扰引起的耳聋,可以暴聋,比如突然发脾气,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突然耳朵聋了。如果耳鸣的话,就耳鸣如鼓;如果是耳聋的话,一定是暴突性耳聋,用龙胆泻肝汤。

第六种证型,脾不升清引起的耳聋用益气聪明汤。

第七个证型,痰火郁结,痰火郁结是痰和火郁结而阻窍,是实证,用黄连温胆汤。

第八个证型,瘀阻耳窍。比如突然被别人打了耳光,耳朵被打聋了,肯定是打击导致脉络受阻引起的暴聋,用通窍活血汤。慢性耳聋,如果是气滞血瘀,瘀道扰窍,慢慢形成耳鸣,最后形成耳聋,是由瘀引起的,用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

第九个证型,就是今天所讲的第 75 条条文的前半部分,心阳虚为主的心阴阳两虚,用桂枝甘草汤和炙甘草汤合起来加减治疗。

这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大部分关于耳聋的证型。

耳聋有一些是从耳鸣发展而来的,因此有些方子也能治疗相同证型的耳鸣,比如耳聋左慈丸也能治疗肾精不足的耳鸣、脑鸣,只要病因一样就可以了。

关于这一段条文的上半部分,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再看一下下半部分。

下半部分说,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这段条文要结合第 71 条条文来解读。

第 71条条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 75 条条文的后半部分有针对第 71 条条文的另外一种解读的意思。

发汗后为什么要饮水过多?发汗后,胃中干,欲得饮水,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第 75 条的后半部分说,不是少少与饮之,而是大饮,饮水过多出现了水就稽留在胃里,水气上逆犯肺,导致肺气不利而喘。

我们就要想办法把水化掉,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因为苓桂术甘汤可以治疗中阳不足的痰饮犯肺而引起的咳喘,和这个有些类似。

以水灌之亦喘,以水灌之并不是把人的嘴巴拉开,往嘴里灌水。灌是浇灌的意思。不是往嘴里浇灌,而是往身上浇灌,说白了就是洗澡,这是在汉朝比较流行的水疗法。为什么用水疗法呢?由于身上有热。身上为什么有热呢?因为发汗后表邪未尽仍有发热。表邪未尽,仍有发热,医生误以为是体内有实热,用凉水给他先冲一下,殊不知根本就不是体内有实火,而是表证未解除。

看第 70条的后半部分,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这里说的是五苓散证。仍然是发汗之后出现的微热,微热指表证没有解除完。包括第 72 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个证是假白虎汤证,好像有热一样,身上肯定会有热,不然怎么烦渴,怎么浮数呢?于是医生误用了水疗法,用冷水灌他。冷水一洗,不但没有退热,反而将没有尽的余邪加重了,因为用凉水一冲,毛孔封闭,寒邪又一次郁闭在里面,表寒迫肺就会导致肺失宣降而喘,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以水灌之亦喘。

这种情况怎么办? 如果病人没有汗,仍然可以用麻黄汤。如果有汗,可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如果外面有寒内面有饮,可以用小青龙汤。体质不同,仍然会出现多种情况。

本条后半段是对第 71 条进行了引申,说明发汗之后,如果出现胃中干一定不能喝多,喝多了会喘;如果身上余邪未尽有表热,一定不能用水洗澡来退热,否则肺气郁闭还是会喘。

所以学中医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哪怕对方是名垂医史的大家,也一定要通过临床实践,通过自己所学来推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不能因为地位高就全对,这个是没道理的。

所以说,别人解读的条文,只有让你在理论上服,在临床实践上也服,你才能从之,否则你必须多思考,一定要有底气、信心和霸气去怀疑和挑战权威,否则医学怎么进步呀?

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多评论、多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充满互动和分享的中医学习平台,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