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汤能治什么病?

 经方人生 2023-10-04 发布于四川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2367原创内容



四逆汤是医圣张仲景的一首治疗阴寒内盛的良方。仲景所描述的四逆汤证以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特征。从症状来分析,这是一个处在休克状态的急性吐泻患者。

下利,这里是指极严重的腹泻,泻下物为不消化物,或者全是水。

四肢厥冷,这里指手脚冰冷至肘过膝,全身畏寒喜暖,同时多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淡漠,甚至突然晕倒、神志不清。

脉微欲绝,这里是因严重吐泻导致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

显然,这是一种机体功能极度低下和抑制的寒性状态。前贤称之为“生气已离,存亡俄顷”,或“直中阴寒”,或“真阳虚衰,阴邪肆虐”,“少阴心肾阳衰,阴寒内盛”等等。

综合历代诸家的观点,四逆汤证之具体证候为:四肢厥冷或兼拘急疼痛,恶寒,或吐或利,或吐利并作,困倦嗜卧,面黯唇淡,口中和,小便清白。舌质淡润、浮胖而嫩,苔淡白或灰黑而润;脉沉微。

图片

显然,这属于一种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的状态,此时欲要恢复健康,非投回阳救逆之温剂不可,否则难以回阳。

所用之方,即四逆汤。方中生附子温肾复阳,回阳救逆。干姜姜温中祛寒。炙甘草甘温补中。三药合用,效专力宏。



那么,临床应用四逆汤,都是用于类似于以上所描述的这种处在休克状态的急症吗?我的观点是,完全不必。

我的思考是,四逆汤既可回阳救急以用于急救,亦可温阳通阳以用于治疗各种对证的慢性疾病。进一步说,只要机体处于功能低下的寒性状态,即可考虑用此方。

秋分时节,天地阴阳平分,清浊升降平衡。此日开始,阳明燥金当令,故秋分后养生,需重养肺。选择中医特此推出秋分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图片


从临床来看,不少慢性疾病即可用四逆汤。尤其是今时抗生素滥用、输液过量、过食冷饮、饮食肥甘厚腻、衣着时髦单薄、各种熬夜、久居空调、缺少劳动以及活动过量等等,都容易造成阳虚阴盛,即成四逆汤证。

虽然说四逆汤为少阴阳虚阴盛之方,但仲景却在太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病篇均提出了四逆汤,并且用四逆汤来治疗头痛、膈上有寒饮,还用四逆汤来治疗中焦症状如呕吐,下焦症状如下利、腹胀满,全身症状如发热、身疼痛,四肢拘急或疼等,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思考是,这些疾病不管处于何经,都有一个统一的病机,即阳虚阴盛。进一步说,只要符合阳虚阴盛的病机,不管属于六经的何经病症,都可选用四逆汤。



有人会疑惑,四逆汤之治法是以温阳为主还是回阳为主?

温阳与回阳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阳气虚弱的程度不一样,当阳气虚弱,肾中仍有存阳之时,应温之以补肾中虚损之阳气;当阳气虚衰,虚阳外越有生命危险时,应回阳救逆。

我的思考是,这决定于药方所用是制附片,还是生附子。如果用生附子,则重在回阳;若用制附片,则重在温阳。

仲景所用的四逆汤,其中是生附子。《伤寒论》记载:“用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而今时我们所用的,往往是制附片。按《药典》要求,制附片的用量不能超过15克,且还要注明先煎。

图片

当代大医李可认为:假设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两倍以上,则相当于现代制附子30-60克。我的思考是,生附子的药效与制附片其实是不同的,生附子才能回阳救逆,而制附片只能温阳通阳,却无回阳救逆之功。

由此说,若出现仲景所描述的类似休克状态的症状,用四逆汤时当用生附子;而若仅仅是阳虚阴盛,并没有出现休克状态,则可用制附片。

至于制附片的用量,李可老中医有着极为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量和效之间有绝对的关系”,在应用附子时提出,“用小剂量可调理身体,治疗慢性病,但如遇到重危急症,小剂量是毫无用处的”。从其专著及临证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在治疗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时,提倡使用大剂量附子,并具体指出“对于垂死心衰病人,附子为救命仙丹,……对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g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

十多年前受火神派影响,我临床治病喜用制附片,并且也曾大剂量应用制附片来抢救ICU患者,疗效非常满意。我完全同意李可老中医的观点,附子重用确有急救之功,能挽回造化,让心衰垂死之人恢复生命。

但需要重视的是,附子有毒,绝不可滥用。今时从临床来观察,不少病人喜欢给自己开扶阳的药方,且重用附子。比如,我曾诊治一病人,曾给自己用100克附子,吃到舌苔都变得干瘦无苔了,这明显是滥用附子,导致阴津内亏了。还有病人给自己开数十克生附子……如此滥用毒药,实在是让我胆战心惊。



四逆汤有温补脾肾,回阳救逆之功。虽然方中只有三味药,但其中有着极好的配伍关系。以下分析四逆汤的方义:

附子大辛大热,其纯阳之性温肾回阳,祛寒救逆;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图片

更妙在用炙甘草,其意义有三:一是固护阴液,缓解缓姜、附燥烈之性;二是监制附子之毒;三是温健脾阳,调中补虚。

火神派大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对于此方的分析非常精妙:“四逆汤一方,乃回阳之主方也……考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大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义得重生也。此方胡可忽视哉?”

我的思考是,病机为阳虚阴盛,故先用姜附扶阳抑阴;人身以土为中,火能燠土,土暖则中焦能运能化。故重用炙甘草以培土,兼可借姜附之阳火以温暖土气。土气一暖,脾阳得健,则气化有利,阴阳自能归于和谐。



四逆汤所治的疾病种类极多,只要属于阳虚阴盛者,都有良效。以下试举几例:

其一,发热

一般认为,发烧不能温阳。但临床上时会出现阳虚发热者,其病机是阳气大虚,阴寒太盛,虚阳被阴寒所迫而浮越于外。此时病人虽有发热,但其热并不太高,往往是低热。且其舌质偏淡而不红,苔薄白而不黄,脉沉弱而不浮。

运用四逆汤辨治发热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病人自觉发热,而体温可能正常,亦可能会出现面红、肌肤热;其二,病人自觉发热,而体温略有升高,但需要以口淡不渴为辨治要点。若发热伴有舌质红、苔薄黄,则绝不能用四逆汤。

其二,大汗出

《内经》明言:“阳加于阴谓之汗”。临床所见,有时阳虚不能固摄,也会出现大汗出,其汗多为冷汗。

四逆汤之所以能治大汗出,源于此方能扶阳,从而改善阳虚不能固摄的病机。

其三,四肢厥逆

四逆散和四逆汤都能治疗四肢厥逆。四逆汤所治者往往病情偏重,多表现为:手冷至肘,足冷过膝,尤其是以下半身冷为明显。且平时多有畏寒喜暖,易疲倦,好静恶动的特点,其病机是阳虚不能湿煦四肢。而四逆散所治的厥逆,只是阳气郁滞而已。

图片

另外,关于“厥逆”,还可能是神志病,即厥逆,其病机在于阳虚不能守护心神。亦当用四逆汤来温养心阳。

其四,精神萎靡

四逆汤亦可治疗精神类症状,这类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往往表现为面色晦黯,苍白黯黄,眼泡易浮肿。同时兼见精神萎靡不振,语言低微,表情淡漠,面带倦容,目睛无神,或烦躁不安,或嗜睡,或意识模糊。

大体说来,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以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等为特征的疾病都可选用四逆汤。



逆汤现代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多种系统的病症都可考虑用四逆汤。

比如,消化系统,如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等;心脑血管系统,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病窦综合征等;泌尿系统,如急慢性肾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呼吸系统,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系统,如红斑性狼疮、克罗恩氏病等。

总而言之,只要辨证属于阳虚阴寒内盛者,皆可执四逆汤以御百病。

我曾在临床上治疗过多例心衰休克,此方有良效。可以说,四逆汤适合于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短暂性休克及急症导致的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㿠白或萎黄青灰、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沉微迟弱或散乱如丝,或数急无伦者。

对于心衰休克急证,可参考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其方破格重用附子30-200克,并加味,疗效比四逆汤更强。

近现代许多老中医对于四逆汤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吴佩衡认为,四逆汤不仅可回阳救逆,一切阳虚阴寒的病证都可服之,故内妇儿诸科疾病均有用四逆的。

图片

四川范中林亦是使用四逆汤的高手,从其医案来看,阳虚证的重症肌无力、功能性子宫出血、甲状腺肿大、慢性喉炎、肠伤寒高热、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及鼻衄、眩晕、头痛、哮喘等病证均可用四逆汤治疗。其辨证重视舌象,其舌质多淡或淡红、黯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苔白腻、灰腻、白滑。



不少人喜欢用小剂量四逆汤常服来养生。

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长期服用小剂量四逆汤治病保健效果好》,摘录其原文如下:

“青岛中医院梁文华大夫在其《浅谈中医养生与修身》中说,小剂量四逆汤是亚健康的克星,“一切慢性病、亚健康者,均可服用”,“妙在久服”,“经脉通则全身病除”,“所谓王道无近功,而且决无副作用,但会出现一些排病反应”。我(该文作者)的体验正是如此。四逆汤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所谓小剂量四逆汤即:制附片15克,干姜25克,炙甘草35克。我从2007年9月初开始到2014年10月止,服用整整七个年头,效果非常好。面部过敏、脂肪肝、睡眠不好等毛病都治好了,且精力充沛,浑身轻松。”

我的思考是,四逆汤比较是扶阳通阳之方,更适合于阳虚以及阳气不宣通的病人或体质。进一步说,若素体阳虚阴盛,的确可以小剂量服用一段时间,以自我感觉舒服,且四肢温暖,精气神充足为度。

但要注意的是,此方并不适合于阴虚火旺、血虚、湿热之人,有伤阴动血或动火之弊端。

另外,何为小剂量,每个中医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上文中所用的四逆汤剂量颇大,根本不算是小剂量。在我看来,小剂量应该是三味药各6克至10克。

再者,要想用小剂量四逆汤来养生,建议最好找当地的明中医诊脉面诊一下,这样更对证,也更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