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碗汤,把健脾祛湿和防疫的活儿都承包了

 释怀斋 2023-10-04 发布于重庆
这碗汤,把健脾祛湿和防疫的活儿都承包了


图片

湿气是挺让人厌烦的。

它让身体内仿佛起了雾霾天,整个城市都被困住,运转缓慢,人体也如此。不清爽,暗暗沉沉,气血运转变慢。

雾霾天,阳光都被阻拦着。体内的湿气黏腻,停滞,弥漫,阻碍身体的正气的升发运转,也会损伤阳气。所以中医上说,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

湿气重的表现方式很多,比如早上起床很困,懒得动弹,或者身体感觉很重,特别是小腿肚子酸沉;比如胃口不好,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着塞着,或者大便不成形,粘马桶,两三张手纸都擦不干净;再比如脸色暗黄,舌苔厚腻,一天到晚不口渴,或者喝了水还是渴;再继续发展就是水肿、湿疹、白带过多,等到了关节,就是关节疼痛重着。

最难搞的是湿气起病很隐秘迟缓,病程拉得很长,反复发作,绵延难愈。

一些小孩子的湿疹就是这样,好了又来,隔一段时间大家刚快要忘记的时候,又反复。大人们虽然成天嘴上嚷嚷着除湿祛湿,但折腾半天湿气还是在,不离不弃。

因为湿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脾主运化水液,湿气的一切产生发展,都与脾有关。


图片


而说到健脾和祛湿,广东人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山林多,潮湿闷热,有时潮湿到空气里的湿度高达90%以上,很容易感受湿邪。

聪慧的先人就运用中医健脾祛湿的方法以适应气候。如果到我们广东人家里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知道我们有一个习惯:爱喝汤。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甚至下午点心,都有不同的汤汤水水。知道祛湿是持久战,所以爱吃的广东人就用每天日常的药膳来应对。

特别是到了夏天,广东亚热带的温度不是说说玩的。人们出汗多,耗津液耗气多,食欲也容易下降,就需要喝足汤水补津液增进食欲。

因此夏天的汤,大多都是健脾祛湿的。祛湿的汤料很多,结合今年气候特点,以及反复的疫情,所以我想推荐的是五指毛桃。

徐文兵老师在厚朴中医2021年深圳线下报告会谈疫情,说起疫情的本质——中医称为寒湿瘟——与寒有关,与湿有关,湿气会助长细菌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和生长。他推荐了两味药材,其中第一个就是五指毛桃。今年2月份广州卫健委发布的预防新冠中药方“粤抗一号”,配伍当中也有五指毛桃。

它的叶的形状,像是张开的五根手指,叶子和果实上都有细毛,果实长得也有些像毛桃,所以被称为“五指毛桃”。入药的部分不是五指毛桃的叶子,也不是果实,而是根茎。它的根茎很长很长埋在土里,像经络似的盘根错杂,柔韧度很强。又被成为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黄芪,南芪等等。

图片

广东的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很喜欢用五指毛桃来治疗脾虚,肝病,重症肌无力。在当年非典的防治方面,他做出了真正的中医大师的表率。邓老认为五指毛桃同黄芪一样,有益气补虚的功效,而且它不像黄芪有燥性容易补气补出火,五指毛桃补气更温和,尤其适合南方湿热的气候使用,特别适合虚不受补的患者。所以广东人也称它为“广东人参”。

五指毛桃味甘,微温。它归经很多,归肺经可以益气固表祛痰,归脾经可以健脾化湿,归肝经可以行气解郁,舒筋活络。跟其他药材配伍使用的场景也很多,五指毛桃用在治带下病的宫炎平片、妇炎净胶囊、用在治胃痛——胃疡宁丸等。可见,五指毛桃能祛湿的战线很广,从上焦到中焦到下焦均能照顾到。

图片
(如果你在外面不容易买到五指毛桃的话,可以在羊爸爸心选店铺看看。直接点击图片,就可以购买。)

当身体湿气重的时候,脾胃会被困住。这时候光祛湿就像是不断地扫水,效果是很有限的,五指毛桃可以祛湿的同时补气,把脾气补上来,促进脾胃之气的升降,原本走不动的被运化起来了,就更能达到从根本上祛湿健脾的效果。

我们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采挖五指毛桃用来煲鸡、煲猪骨、煲猪脚作为保健汤饮用的习惯,直至今日也不曾改变。五指毛桃煲猪脚一般给产后哺乳期妈妈增加奶水用,五指毛桃煲鸡给体虚偏寒的人用,而我给孩子们一般用猪龙骨。

猪龙骨是猪的脊背,肉瘦,脂肪少,含有大量骨髓,可滋补肾阴、填补精髓,适合骨质疏松的老人,也适合生长发育迅速的孩子们。


五指毛桃猪龙骨汤

图片

材料:
五指毛桃100g,猪龙骨250g,适量的盐

做法:
1  猪龙骨用开水稍烫后,捞出备用(熬出来的汤更清甜)
2  五指毛桃、猪龙骨放入砂锅里,放入适量的水,大火滚后,小火炖煮1—2小时,最后放点盐即可。

五指毛桃猪龙骨汤熬出来带着特别的清香,清清淡淡的味道,平平和和,而又能在平日里呵护肝脾胃和肺,一举多得。适合大多数人喝,五指毛桃偏温一点点,但猪龙骨偏阴,搭配起来就是平和。如果湿热过重的话,则暂时不喝。

当然,好喝也要适量,过犹不及。祛湿健脾最重要的,还是平日里多顾护脾胃,减轻脾胃负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提升正气,提升抗病能力,是防病的根本。此次疫情在家保健,驱寒祛湿为主。

最后再补充一些祛湿小贴士:
1  运动出汗。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出汗可以很好地祛湿。
2  艾灸。艾灸三阴交、足三里,可保健可祛湿。
3  均衡饮食。少吃油腻煎炸,避开生冷寒凉,让脾胃轻松运转,湿气也就化开了。
4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衣物干爽。避开外界的湿气,也是一个减少体内湿气的办法。

愿大家都平安。


文 | 刘佳
编辑 | 小雅
插画 | 茉莉红&石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