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

 上池汤液 2023-10-07 发布于山西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慢性疾患。由于高级神经机能活动紊乱所引起的长期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因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颅内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病程转归,中医学认为属于“头痛”,“眩晕”范围。而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所引起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则属于“中风”之类。

【病因病理】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理,在中医古籍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以及“无痰不做眩”等论点。根据我们在医疗实践中的体会,常见的病因病理,有以下三种。

一、肝火:  

其病理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精神紧张,忧思烦扰,导致肝郁化火;另一种情况是肝阳素亢,以致火性上炎,则头晕目眩。二、痰热:

  平素纵食肥甘,饮酒过度,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郁阻脉络,则成高血压之症,遂致眩晕。

三、肾虚:

  “火”、“痰”为病,是为实证。也有因虚而致血压升高者,其主要原因是肾虚。肾虚容易导致肝阳偏亢,所以临床上常表现为“阴虚阳亢型”。

在妇女绝经期,肾气虚弱,冲任不调,也可以出现本症

上述几种原因,如若肝阳化火生风,或风火挟痰上逆,极易引起中风。  

【辨证施治】

  一、肝郁化火型:

  主症:眩晕,头目胀痛,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增剧,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红或绛,脉弦大或弦数。治则:平肝降火,滋阴潜阳。处方:生石决30克夏枯草15克龙胆草9克钩藤15克黄芩9克生地15克麦冬9克知母9克怀牛膝15克菊花9克丹皮9克  

参考方剂:风引汤

  生石膏30克滑石12克寒水石12克赤石脂12克紫石英12克桂枝3克生龙骨15克生牡15克大黄5克干姜1.5克白石脂12克甘草5克鲜芦根15克风引汤原为《金匮要略》用以“除热瘫痫”的方剂,方中所列用药剂量为一般常用量,临症时可以酌情增减。  

二、痰湿中阻型;

  主症: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纳少,多梦,体胖痰多,肢麻或有浮肿,舌苔厚腻或厚黄,脉濡滑。治则:化湿祛痰,平肝健脾。处方: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陈皮9克茯苓9克胆南星6克青礞石9克甘草3克

【附注】本型患者,如果痰阻化热,出现口苦恶心,舌苔黄腻,可先以和胃清热法,温胆汤加黄连,黄芩与平肝降逆之品,往往收效较好。

三、阴虚阳亢型:

  主症:眩晕耳鸣,视力模糊,心悸心烦,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夜间多尿,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治则: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处方:平降丸

  夏枯草9克白蒺藜9克草决明9克生决石9克茺蔚子9克桑寄生15克,生杜仲15克天麻6克钩藤9克黄芩15克豨莶草15克甘草3克制剂与服法;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日二次,每次一丸,白水送下。

参考方:旋复花9克生赭石24克元参30克苦丁茶15克整甲24克生牡蛎24克佛耳草15克朱莲心6克一日量水煎服。  

四、冲任不调型:

  主症:妇女处于更年期,可出现月经不调,血压升高,眩晕耳鸣,胸闷烦躁,日暮烘热,腰膝酸软,易出虚汗,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则:补肝肾,调冲任。处方:加味二仙汤仙灵脾9克仙茅9克熟地15克9克黄柏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知母9克磁石15克  

【并发症】

  一、高血压性心脏病:

  在动脉血压长期增高的情况下,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此时血压可下降(但不低于正常),出现心跳,心慌,胸部憋闷,劳累后气喘等症,可予以补心血,益心气的药物治疗。紫丹参15~30克党参9克麦冬15克柏子仁9克五味子9克紫石英15克

  【附注】

  本方有养心安神,益气调荣等作用,胸区憋闷,或兼有疼痛者,可酌加瓜15~30克,薤白9克、降香6克。

二、高血压危象:  

由于肝阳亢甚,肝风内动,全身血管痉挛,而致血压急剧地升高,出现剧烈头痛,心悸气急,视力模糊,烦躁,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发生抽搐肉眼,失明,失语,昏厥等症。此时急用平肝熄风,降逆潜阳法。羚羊粉1克(冲)全蝎6克整甲30克生牡蛎30克白芍9克生赭石24克黄芩15克钩藤15克

【附注】

  头为诸阳之会,肝阳暴亢则阳气独发,故头痛如劈。风因热动,抽搐乃作。痰火内蒙,则见昏厥。方中整甲,牡蛎潜阳,赭石镇逆,羚羊、钩藤平肝熄风,黄芩清热,白芍敛阴,若加安宫牛黄丸同服效果更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