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全书》分类条文——太阴病无方证条文

 庆萌堂 2023-10-11 发布于安徽
​若非首次阅读此《仲景全书》分类条文系列篇,可直接跃至下文插图处开始阅读。

为便于理解,兹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按“六病”之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类别进行整理并附以敝人理解,分为无方证条文和方证条文。

凡例:

1、凡条文前编号为今人对宋版赵开美本所编的序号,序号后标“*”者,为敝人建议熟背条文。

2、凡条文首冠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者,均源为仲景未“论广”之前的《伊尹汤液经》条文。

3、凡条文首冠以“伤寒”二字者,系張仲景《<伊尹汤液经>论广》条文。

4、凡条文首无题者,既非伊尹、亦非仲景所作,而是仲景遗论,载于《胎胪药录》,被王叔和录入。

5、凡以“问答”、“师曰”形式岀现者,皆王叔和文,其内容根据仲景遗论精神编入,其间不乏有王叔和私货。

6、凡条文中括号内内容,为敝人理解所附简注。

​太阴病无方证条文

太阴病为里阴证,人体正气明显不足而呈现一派寒凉虚损现象,部位虽包括胃肠内、胸腔内、颅腔内,但因虚损,已影响到人体精气神之不足,胸腔内、颅腔内皆涣散麻痹不用,反倒是胃肠道症状明显,主症为不能食、呕吐、哕、满(或痛)、利、厥等。

​太阴病条文,原著中仅8条,并无“死证”之叙述,而实质上,无论少阴并于太阴或是厥阴并于太阴,还是其它合并病证型,死证多终见于太阴病。少阴病篇之诸“死证”均是警示人们,凡阴证,若不阻截及时合法,一旦陷入太阴,必是危证、死证。今将《辨厥哕呕利》篇有关太阴病机理之条文转入,以引导大家对太阴病有更清晰的认识。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该条在阳明病篇移入。考“哕”字之义,与“呃逆”、“噎”、“呕吐”、“干呕”、“喜呕”虽相仿但终有所区别。太阴病之”哕”为虚寒性,不思饮,不能食,时时欲泛吐清水、冷水、酸水。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该条“太阴”与“脾家”之叙述,证明“太阴病”明显非“足太阴脾经病”。仲景之言太阴、厥阴、少阴是按古人对阴阳的原始认识,将“阴”分为三个层次,即阴之表面、阴之内核、阴之介于表面内核之间。可参阅敝人历史文章。

330、诸四逆厥者(皆虚寒证,宜温),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331、伤寒(少阴病),先厥(四肢逆冷),后发热(能实测到体温升高而病人却自感无热)而利(下利)者,(虽然是阴证但代表正气的“发热”仍有,说明正气未完全衰败,尚有力胜邪,故)必自止;见厥复利(正邪分争,厥利并见则说明正气不支)。

该条阐述厥、利、发热之间的关系与机理。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已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该条之释,请复阅《中医入门之太阴病<一>》篇“厥热胜复”段。

厥热胜复现象,本属于厥阴病,在此列出,更便于大家理解太阴病和厥阴病。

阳证,寒热往来之寒热为自感;阴证,厥热胜复之厥热为他感触测;“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除中者,除“胃”之中,为绝证。胃中虚冷者之“哕”为证之萌,继之以“利”,终至彻底凉凉而无胃气,人虽暂未死,行尸尔,待脾气绝时,即是暴亡之时。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该条讲厥热利汗的关系。厥少热多,在上为喉痹,在下为便脓血。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该条是讲热厥,本应列入阳明病篇。之所以列于此,乃为了与“厥热胜复”之寒厥相鉴别。大意是,厥之前有发热,发高热,自感发热或恶热,是白虎汤证或瓜蒂散证。热极而厥,这个厥的程度,跟热成正比,即热深厥深,热微厥微;那么,应该用清法或吐法,若是里实,还可以用下法。热厥的实质是伤津耗液,救阴液是正治,而反用汗法,进一步伤耗津液,必然导致“口伤烂赤”这类血分受伤情况出现,纵然有表证,也应是辛凉解表,而不能用辛温。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该条讲厥热相当,终必自愈。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末梢循环不畅),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临床上,厥的程度依次分为逆冷仅掌指、趾跖关节之轻症,逆冷过腕掌、跖踝关节之中症,逆冷过肘腕、踝膝关节之重症,逆冷达肩周、股宽关节之极重危证)。

339、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朋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这条也是讲热厥,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或四逆散证。

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这条是讲寒厥,寒积之厥,寒疝之类,大乌头煎、大建中、附子粳米汤证斟酌其宜。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该条讲厥少热多者,必便脓血。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该条讲厥多热少则病进。

此332、334、336、341、342通过厥、热(日数)现象,判断疾病趋势。一、厥热均等,正邪胶着,终必自愈;二、热多厥少,必愈,但或有不同的后遗症,如喉痹、便脓血等;厥多热少,病进,缠绵难愈。

整体上,厥是手足逆冷,厥有寒、热、气之分。寒厥为太阴之厥,包括“厥热胜复”之厥;热厥是阳明之厥;气厥是少阳之厥。

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该条讲厥阴并于太阴,厥不还者死。

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该条讲少阴并于太阴,躁乱者死。

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该条也是讲少阴并于太阴,厥不止者死。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该条阐述发热、利、汗出的机理。发热者是正气积极抗邪表现,利者是正气不支现象,汗出者是“亡津液”表现,汗出不止者是“亡阳”之甚。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该条也是讲寒厥。大意是,一开始是太阳伤寒,到了五六天的时候,疾病转为里证的可能性较大,这时,并未出现阳眀病症状,而是“脉虚复厥”,这个是贫血、无血,不可妄据日期为里证且不分虚实而采用下法(含攻下、润下),要温补气血;若误用下法,进一步伤津耗血,会导致死亡。

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这条也是讲热厥,先发热而后厥是热厥。热厥的趋势应该是里实,现在却是下利里虚,说明正气不支。此时,若攻邪必更伤正,而扶正又助邪,所以,攻补两难,“为难治”。

34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自欲自利也。

该条大意是,少阴伤寒到了四五日并发太阴病,会出现腹痛、转矢气、下利症状。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当自愈。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考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369、伤寒下利(热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脉证明显不符,为邪实),死。

该条是热利,也应归入阳明病篇,之所以列于此,是为了说明利和汗、厥一样,是危证,要善于鉴别病性。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此条可与226条互鉴。

381、伤寒,哕而腹满(亦有寒热虚实之辨),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津液链上哪个环节有功能障碍),利之(随其寒热虚实,疏导之)则愈。

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该条之言霍乱者,今之胃肠道急性传染病,主治应以培建中州为要,若误以表证治,多致不救。

383、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者(形似葛根汤证或葛根加半夏汤证),何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使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从该条“霍乱”之吐利可见,凡汗、吐、利皆是人体津液流失渠道。

里证之辨,为寒为热,为虚为实,错综复杂。厥、利、呕、哕者多数是太阴病,也有部分是阳明病,更有阳明太阴合病。该文中所列二三条文并非太阴病范畴,之所以列于此,是为了以寒热虚实四字作眼辨诸症方便。

若能深通条文义者,条文既可分类,亦可融汇,其最终,必是执简驭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