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山羊乳房温度很关键,能够用于监测奶山羊健康状况及泌乳性能

 云中野鹤 2023-10-11 发布于吉林
随着奶山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提升,如何方便快捷地监视奶山羊的健康状态,初步判断奶山羊的泌乳性能,是广大养殖户急需解决的问题。肛温是日常养殖中最常检测的生理指标之一,但对于在奶山羊养殖过程中最易出现的乳房炎以及泌乳性能的评估,肛温不能准确地反映。研究表明,在奶牛中乳房炎的发生与乳房表皮温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在一定阈值内乳房温度的升高会明显表现出乳房炎;同时,乳房温度对于乳成分的合成也有重要影响。在日常饲养中,乳房温度是一项检测较为简便、对设备要求不高的指标,并且体内外温度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乳房温度,因此,乳房温度能够用于监测奶山羊健康状况及泌乳性能。
图片
图片
本试验通过测量奶山羊乳房温度、额温、眼温、肛温以及羊舍温度,并定期采集奶样,监测山羊奶的乳脂、乳蛋白、非乳脂固形物、乳糖和产奶量等指标,对乳房温度与体内外温度以及与泌乳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乳房温度对泌乳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体内外温度变化是否会对乳房温度造成影响,为奶山羊的日常饲养管理、判断奶山羊健康状况及泌乳性能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羊原种场完成,检测萨能奶山羊累计180只。

方法

检测数量与频率。2018年度,对萨能羊原种场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羊舍中的各30只羊进行舍温、乳房温度测量及奶样采集,每月测量1次,连续测量12个月;2019年5—9月,对萨能羊原种场的东南、东北2个羊舍中的各30只羊进行乳房温度、额温、肛温和眼温测量,每月测量1次,连续测量5个月。
体内外温度及乳房温度的测定。在羊舍过道的2个代表点检测圈内温度,取平均值作为舍温记录。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奶山羊乳房温度、额温及眼温;使用体温计插入直肠,停留3~5分钟测量肛温;每只羊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温度数据。
奶山羊产奶量及乳成分测定。记录测量温度的奶山羊的产奶量,每只羊采集奶样50毫升,装入含有防腐剂(高锰酸钾)的采样管中,带回实验室分析乳成分。
数据处理。将一栋羊舍作为一个整体,各项指标取各羊舍30只羊的平均值,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乳房温度与舍温、额温、眼温和肛温以及与奶山羊泌乳性能的相关性,数据处理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标记*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乳房温度、体内外温度统计

图片

图片

2018—2019年,羊场的羊舍温度变化范围为11.62~32.40℃,乳房温度变化范围为32.56~39.63℃,具体见表1、2。其中,2018年5月羊舍温度约为27℃,2019年5月羊舍温度约为17℃,因此该月的年度乳房温度差异较大;当舍温相同时,乳房温度的变化范围为0.23~1.39℃。就体内温度而言,眼温和肛温变化幅度小,在1℃以内;而乳房温度与额温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图1、2)。

图片

图片

乳房温度与体内外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当舍温相同时,乳房温度变化范围较小,在3℃以内;当乳房温度变化时,肛温和眼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其温度变化范围都小于1℃,但额温随着乳房温度的上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乳房温度与舍温、额温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眼温和肛温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见表3。

图片

泌乳性能统计

在测量舍温和乳房温度的当天,记录被测奶山羊产奶量,同时取奶样50毫升检测乳脂、乳蛋白、非乳脂固形物和乳糖等指标。结果发现,全年乳脂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37%~6.85%,波动较大,当乳房温度高于37.5℃时,乳脂含量会低于4%;乳蛋白变化范围为2.74%~5.15%,波动较小,含量保持在3%~4%;非乳脂固形物的变化范围为7.28%~10.00%;乳糖变化范围为3.20%~5.10%;由于测量的奶山羊为初次泌乳,日产奶量保持在1.2~1.7千克,具体结果见表4。从图5可以看出,乳蛋白与乳糖含量相对稳定,全年变化范围小于1%,但乳脂含量波动较大,各月份乳脂含量有一定差异;产奶量随着
泌乳周期的变化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

图片

图片

乳房温度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从图6看出,当乳房温度变化时,乳蛋白和乳糖含量依旧能保持相对稳定;产奶量虽然出现一定的上下波动,但与乳房温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乳脂和非乳脂固形物的含量都随着乳房温度的上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乳房温度与乳脂、非乳脂固形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乳蛋白、乳糖和产奶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具体结果见表5。

图片

讨论

Rafhael等研究发现,健康绵羊的左右乳区皮肤平均温度及最大温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且温度成对称性分布,杨春合等在奶牛中也得出相似结论,因此本试验通过测量左右乳区温度,取平均值作为该样本的乳房温度。影响乳房温度的自身因素主要有血流速度、自身代谢以及乳腺细胞的生理活动等。Hamann等发现在机器挤乳后,会导致乳房温度上升约2℃,而Paulrud发现挤奶后的奶牛,乳房温度会上升1.0~2.65℃,因此为了避免挤奶操作对乳房温度的影响,本试验测定挤奶前的乳房温度。

由试验结果可知,舍温与乳房温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当环境温度上升时,乳房温度也会随之显著升高,在同一温度下乳房温度的变化范围为0.17~2.43℃;程玉兰等在研究中发现,荷斯坦牛的热中性温度为5~20℃,当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温度时,乳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乳房皮肤温度下降,同时由于皮肤与外界环境存在热交换,当温度上升或降低时,皮肤与环境的热交换效率也会上升或降低,从而导致皮肤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本试验也有相似结果。就乳房温度与体内温度的关系而言,乳房温度与额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当乳房温度升高时,额温也会显著升高,同一乳房温度下,额温的变化范围为0.13~1.32℃;但与眼温、肛温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乳房温度是体表温度,受环境、血流等影响较大,而肛温测量的是直肠温度,更接近体内核心温度,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且温度稳定;有研究通过测量奶牛体表温度与直肠温度,分析发现眼温与直肠温度的相关性最高,对外界气温的变化不敏感,因此,乳房温度的变化对肛温、眼温的影响较小。

图片

乳脂、乳蛋白、非乳脂固形物和乳糖等是重要的乳成分指标,通过测定乳房温度与各项生产指标的相关关系,有利于更好地通过温度的控制提高生产力。结果显示,乳房温度与乳脂和非乳脂固形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乳蛋白、乳糖和泌乳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当乳房温度高于37.5℃时,乳脂含量会低于4%,此结果与吕贺等在奶牛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发现夏季奶牛所产乳中的乳脂含量显著低于春秋季,但乳糖成分没有较大变化。乳腺上皮细胞是乳腺组织中合成和分泌乳脂、乳糖等的主要场所,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吸收血液中长链脂肪酸合成和分泌乳脂,其中大部分原料来源于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β-羟丁酸等脂肪酸前体物。乳腺中乳脂的合成及调控较为复杂,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瘤胃发酵状态的改变、乳腺上皮细胞对脂肪酸前提物的摄取以及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有研究验证,当奶牛出现乳房炎时,乳房温度会上升,并且乳中的乳脂含量显著降低;Tao等在研究奶牛热应激时发现,温度的升高会破坏乳腺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引发乳腺上皮细胞的热休克反应,导致乳腺上皮细胞功能障碍而影响乳脂的合成。
结论

乳房温度与舍温、额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泌乳性能中的乳脂和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乳糖、乳蛋白和泌乳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图片

作者简介

宁勇(2000-),男,江西赣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史怀平(1974-),男,陕西陈仓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奶山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研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