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江南書院 2023-10-14 发布于黑龙江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能完美证实林语堂上述说法的第一个是诗仙李太白。李白年轻时放荡不羁但才华横溢。他的诗很早就广为流传,却因为商人家庭出身不能参加科举。空有一身报国志,却不能登堂入殿。好不容易被玉真公主举荐入了翰林院,却因得罪权臣而被罢黜。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到后来老了老了又入了道门修道。“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这句李白的修道诗可谓是他晚年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一生中,他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

还有一个就是有“天下第一文人”之称的苏东坡。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年轻时考科举、做文章、争功名、反王安石变法,活脱脱一个执着有为的上进青年,想的都是“古之所谓豪杰之士”,一心想做“千古风流人物”。

苏东坡晚年晚年历经政治浮沉,坎坎坷坷,九死一生。无意中翻看友人送的《庄子》,当看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手心中一颤,“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落笔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从此心中风波平定。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看起来互相矛盾,却在多少古今中国人的心中共存共生。

岂止是儒家和道家纠缠不清,儒家跟法家也相互影响。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这个道理两千年前已经有人讲得很清楚。汉元帝长于深宫,熟读经籍,抱怨老爹汉宣帝“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怒火中烧,放下冠冕堂皇的话,爆粗口痛骂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帝王坐天下兼采儒法二家,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从来没有只靠道德说教能管好天下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假,但汉朝立国还有一个大的前提——汉承秦制,汉朝被捧起来的儒家已经是儒法合流。

戊戌变法时,谭嗣同猛然惊醒“两千年来,皆荀学也。”许多人批评秦始皇的严刑酷法导致秦二世而亡,殊不知为秦始皇厘定王朝顶层制度的人,一个韩非,一个李斯,都是儒学大家荀子的弟子。儒家的大师为何教出法家的集大成者?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儒家是多面的,如果说孟子继承了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荀子就继承了儒家现实主义的一面。孟子对人性信心满满,希望君心民心,将心比心归于仁,天下可大治;荀子对人性充满忧虑,希望对人的欲望加以限制,将“礼”作为束缚人性的工具,从而达到天下归一。

礼的工具化再往前迈一步是什么?韩非、李斯给出了答案。

究竟儒与法是对立还是统一?还有,庄子的学问看起来最是出世逍遥,可历代的帝王学却特别推崇老子。

道家讲的无为,是不是通往“无不为”的一条终南捷径?

你印象中的儒墨道法是不是越深究就越让人糊涂?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世界上哪有单纯到只受一种思想影响的人,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你都会看到复杂的结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佛家等因素的互相拉扯。真正有穿透力的思想,百姓日用而不知,悄然融入我们的人格中,构成我们的一部分。

外儒内法爱老庄,心中所想,口中所说,行之所至,往往各不相同正视我们自己的矛盾性,就要正视那些塑造我们的精神力量,正视那些从春秋战国以来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时代在变,有些理念分崩离析,还有些则执拗地留存在文化中,凿穿时代的隔膜,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中国人的一生是儒释道的一生

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接受还是拒绝,我们都被这些思想传统所塑造

这就是学习国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