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19岁,这样走出精神内耗

 响亮2013 2023-10-17 发布于河南

有人说,精神内耗就像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两个小人,这两个小人由于想法不同、观念不同,为

此吵得不可开交,相互拉扯过程中,心力被耗竭掉。

今天的特别推送就是关于「精神内耗」,讲述一位19岁的男孩小飞从自我消耗走向内心富足的

故事。

以下是小飞的自述。

01

以前的我,精神内耗极其严重。只要一遇到事儿,就会联系到自己身上,总觉得这儿也不好,

那儿也不好。这种负面情绪把我的能量持续拉低,拉着拉着,就会冒出“怎么这么差劲”的念

头。

我曾尝试过自我克服,但是效果不明显。我发现自己精神内耗的根源在于,我看到的缺点、缺

陷好像这辈子都无法克服,可是,每天又能看到。只要一看到,我的负面情绪就会升起,就像

是综合症一样,当好多个缺点全部都联系在一起时,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负面情绪。

于是,我开始自我否定,丧失自信。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熬夜打游戏,玩到凌晨三四点入睡,第二天下午两三

点起床。大人们可能觉得打游戏会上瘾,但我内心深知,打游戏上瘾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

之所以选择在那个时间段打游戏,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比打游戏更有意义的事情,只能用游戏来

消耗时间。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习惯非常不好,但就是无法克服。这种自我消耗,让我身心疲累,却

又无能为力。

可能,我的这种精神内耗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的父亲是一名餐饮行业的企业经营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家庭。我有两个弟弟,

年纪分别比我小十二岁和十岁,母亲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弟弟们的身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像捡来的孩子一样,和母亲的关系比较紧张。我的心中对母

亲存在着很大的芥蒂,那种不被爱的感觉让我不断自我否定。

02

我是如何走出精神内耗的呢?两个方法,一是依靠机制的力量,二是打破枷锁。

今年六月份,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参加了「企二代领导力」的学习。对我而言,这次学习之旅

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创立机制。伙伴们自发建立了共同学习群,每天清晨,我们一起上线读书,

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这样的学习群组,一方面能够满足我和伙伴们情感链接的愿望,另一方面

也能够实现正向引领,共同成长进步。

这种机制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突然有了一个未知的大陆,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等待我去认

真探索。

为此,我调整了作息,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入睡,第二天早晨五点起床。因为我知道每天都有一

群伙伴等着我一起晨读,我不想错过和大家共同读书的时光。

晨读反向推动我早睡,早睡又反向推动我放弃打游戏。不打游戏,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开始变

好,有种身心舒爽的感觉,一种正向循环开始了。

03

打破枷锁,对我而言也同样重要。

我打破的第一个枷锁,就是对自己和父辈关系的认知。

一个伙伴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凭什么父母就得是你想象中的模样?”

确实,我回看自己,忽然发现,之所以和父母心存芥蒂,本质上是有一颗“贪心”,我贪恋更

多的爱,更多的好处。

在观察到自己的这种私欲之后,我知道如果一直把它保留在心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已

经痛苦了十几年。既然看到了这颗“贪心”,为什么不尝试去除呢?

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不能一直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无论是在和

父母沟通上,还是和弟弟们的相处上,我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我和弟弟们十来岁的年龄差距,让我们各自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作为下一个阶段的人,要

尽我所能对弟弟们好。

对于父母,我也开始多了一些理解,我相信母亲有她自己的成长环境,有她的无奈和痛苦。我

们之间的芥蒂是可以不断突破的,我们可以一起变得更好。

前天中午,我和父母一起吃饭时突然冒出一句话:“我现在可能要想一下,怎么样让我们的这

个家更好地传承下去,把家族发扬光大。”这在以前,是我想都未曾想过的问题。对此,父亲

回道:“你现在能有这种想法,很好!”

我打破的第二个枷锁,就是对自我的认知。

一直以来,我脑中经常会冒出一些创造性的想法,但是由于不自信,我会自己否定自己。“你

做不成这件事” “你做这件事没用” “你想太多了”等等,这样的念头一出现,我就会放弃

深究。

但是现在,我打破了那个禁锢我的枷锁,我会认真对待这些创新性想法,并把它们作为我未来

发展的一个方向,去思考,去沉淀,去实现。

比如,「企二代领导力」学习过程中,我们访学了北京一家中医医学研究院。院长讲课时说了

这样一段话:“中医的治疗方式,最根本的是从病因开始去预防,而不是从病果上用药去治疗。

” 治未病的理念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我们每天的饮食上,“既然病从口入,那健康为什么不

能从口入呢?”

于是,我想未来专注于大众类健康食材的研究,开一家药膳类的企业,并思考如何与父辈经营

的快餐连锁行业相结合,看看能否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全民的健康上升一个新台阶。

针对这一想法,我专门在学习过程中请教了授课老师。授课老师给我的建议是,找到感触最深

的那个人群,去实现我的想法。

老师举了一个企业家的例子。这位企业家来自新疆,在入秋的一天,他看到了一个五岁左右的

小女孩光着脚走在马路上。经了解得知,女孩家有六个孩子,最大的孩子穿不下的鞋子才能传

给下一个。小女孩还没等到传给她的那双鞋子,只能光着脚。这位企业家看到这个场景,十分

心痛,回去后将这件事讲给了团队听。在团队的支持下,他们通过办企业的形式,致力于拉动

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真正帮到了那一群人。

虽然现在我还没找到最有感触的那个人群,但是我相信爱出者爱返,当我怀着一颗好的心去做

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也会给我一个正向反馈,前提是我得去做,不能精神内耗,停滞不前。

当我做第一件事收到第一份反馈后,良性循环就开始了,动起来再调整,可以对治我的大部分

焦虑。

以前,身边家人、朋友对我的印象可能偏差一些,但是现在的我,一天比一天自信,更爱笑了。

我想,大家在我的身边,应该会感受到“有一点点阳光透进来”的这种感觉。

我们常说:“物由心生,境随心转。” 真正捆缚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

心态。秋日阳光下,19岁的小飞卸掉了禁锢自己的枷锁,用一种全新的认知,开启人生新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