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经宋元明三朝的郑氏家族,为何被朱元璋亲赐称号“江南第一家”

 欢政文辛 2023-10-18 发布于广西

在浙江省浦江县城东南12公里的郑宅镇,生活着这样一个古老的家族——郑氏家族。

北宋末年,郑氏始祖迁入浦江,自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到明天顺三年(1159年),郑氏家族在郑宅镇合族居住、同食共财,时间持续300多年,历经十五世人,家族最鼎盛时竟出现过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热闹场面。

几百年来,郑氏族人没有分过家,一直和和气气、相处与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上的奇迹。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被郑氏族人孝义传家的精神所感动,亲赐“江南第一家”的称号,予以表彰。

现在,在郑宅镇的广场上有九座牌坊,其中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又因为郑氏家族被人们称为义门郑氏,所以又名“郑义门”。

家族兴起

郑氏的始祖郑淮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浦江拜不世出的学者朱恮老先生为师,郑淮天资聪颖,又十分勤奋,深受老师喜爱。

后来,朱恮将他推荐给了当地的大户人家宣家,做了上门女婿。郑淮还有两个兄长,他们不愿与弟弟分开,就一起迁到浦江定居,人们都叫他们“浦阳三郑”,至今郑宅镇里还有个“三郑村”,这个村名就是在纪念他们兄友弟恭的深情。

郑淮是一个仁义、善良的君子,他曾经在当地百姓受灾时,将家里的千亩田地尽数卖掉,用来赈灾,而郑家却因此家道中落。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将他居住的地方称为“仁义里”。

对于教育子孙的问题,郑淮同样非常重视,他将自己仁义、孝顺的品质一代一代传下去,培养出了郑绮这位感天动地的大孝子。

《宋史》中讲道:郑绮的父亲郑照含冤入狱,被判了死刑。郑绮立刻给郡守上疏,请求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父亲的生命。他的文章字字啼血,郡守读过之后,感动的热泪盈眶,当即决定重新审查此案,于是冤情得以大白,郑照也被郡守释放了。

郑绮的母亲张氏患有风湿病,手足挛屈无法正常行动,郑绮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卧病在床的母亲,三十年来竟毫无松懈。

郑绮也是最先倡导郑氏族人应当共财同食的人。他认为族中财产应当全族人共享,不能分割。他临终时还留下遗命,说子孙后代要有不孝不悌、敢于分家者,必遭天打雷劈。

“吾子孙有不孝悌,不同釜炊者,天实临殛之”

——《宋史·孝友列传》

在郑绮的号召下,郑氏族人果然遵从祖宗教诲,族胞孝义友爱,团结一心,将家族发扬光大。到了郑绮的五世孙郑德圭、郑德璋这一代,郑家组织家族力量,协助官府对抗盗匪,得到了朝廷的表彰,在社会上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郑家的家法家规也逐渐成型,家族还办起了私学——东明精舍,使族人有了读书授业和接受传承的地方,这为郑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必要的条件。

元至大四年(1311年),郑氏家族被旌表为“孝义门”;

至元四年(1338年),郑氏家族又获封“孝义郑氏之门”;

至正十二年(1352年),翰林学士月禄帖木儿为郑氏赐写“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个大字……

到了明代,郑氏家族更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恩宠,不仅获得了“江南第一家”的称号,还可以每年朝见,并能够举荐族中贤人给太孙讲学。

据说当时有郑氏族长牵涉到了胡惟庸案中,如果严判的话“满门抄斩”都不为过,但朱元璋却对郑氏格外开恩,不但亲自过问案件,还明令对郑氏特赦,如此厚遇也真是令人惊叹了。

朱元璋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个家族?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 第一,朱元璋称帝后,认为江南地主宗族对自己仍然抱有很大的敌意,所以打算树立一个效忠朝廷的忠义典型,而郑氏家族恰好能够满足这个需要,所以朱元璋有意扶植这个家族,也可以为地主阶级做一个最好的表率。
  • 第二,郑氏家族历经三朝,淡看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他们不但能够团结家族成员,还能与邻里搞好关系,每遇灾年,就会主动开仓赈济灾民,为一方安宁做出了贡献,这也是朱元璋十分欣赏他们的地方,若天下子民都能如此,帝王岂不大为省心?
  • 第三,郑氏子孙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强调“勤俭持家”和“清廉戒奢”,郑氏历代有173人在朝为官,官职最高达到过礼部尚书的水平,但这些为官者一律洁身自好,从未因贪墨而丢官,这更是让朱元璋大为叹服,难怪他对这个家族格外看重、格外垂怜。

家族之魂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到底是什么内在原因,支持着这个家族数百年不散?这其中的秘密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家风文化”。

1.郑氏的家族规范

郑氏家族人口众多,日常相处不可能不发生磕磕碰碰,为了避免出现矛盾而导致分家,郑氏家族创制了自己的家规《郑氏规范》,族人的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家规,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郑氏规范》共有168条之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三次增删才成型,其中内容包括了礼仪、长幼、修身、俭谨、睦邻等方方面面的规定。

就连做官的族人都要遵循“仕规”,女子也要遵循“妇规”,如果违反规定,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家规中都写得一清二楚,无人可以钻空子违背。

就拿“仕规”来说,若有族人贪污受贿,族中便会将其除名,再也不认他是郑氏子孙;若有为官不正,欺压百姓者,则是要按“不孝”论处的,故而在外做官者都兢兢业业,唯愿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为家族争光,而不想成为让家族蒙羞的污点。

明朝的开国文臣宋濂曾经在郑氏家学东明精舍中教书,亲眼目睹了郑氏子孙的很多良好的做法,让他感触颇深。他也参与了《郑氏规范》的修订,还把这些规范推荐给了朱元璋观看,朱元璋看后大为赞赏,将其作为明代章程制度的蓝本,这也是世所罕见的。

2.郑氏的家族管理

当然,仅有白纸黑字的规范,却无人负责管理实施,也是不行的。为此,郑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套在今日看来都颇有创意、颇有效率的管理体系:

族中共设管理职务18种,分别由26人担任,各种职务之间互相牵制,避免出现一人独大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一个多层网状管理体系,在管理家族事务时可以做到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至于管理者的人选,则由族中父老商议决定;有不能胜任工作的,也要经过商议后决定是否罢免。这种选举和罢免的做法,凸显了民主和公平的精神,在那个时代也是颇为难得的举措。

今日启示

囿于时代,郑氏家族的家风文化虽然有一些过时、落后的东西,比如宣传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等一些不平等的规范,但总体而言,家规中很多正能量的道德规范还是值得我们今人继承和学习的:

  • 以身作则:一家之主应当“以诚待下”,言行举止要堪当其他家族成员的表率。
  • 端正公平:治家要讲究公平,所作所为应能“服众”。
  • 以诚为本:待人接物要诚恳朴实,不要耍弄华而不实的手段。
  • 重视节俭:不能无故设宴,以免造成过度开支,也不能和他人斗富炫耀。
  • 重视教育:聘请德才兼备的老师教育孩子,孩子八岁就要入学,十六岁就要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
  • 睦邻友好:遇到邻里有困难的,应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助。
  • ……

郑氏的家风文化历经岁月淘洗,却仍然闪烁着德行的光辉。今天的我们不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能够找到我们传统文化、家族文化的根,让“孝、悌、忠、信、礼、义、廉、 耻”的古代八德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